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控股收购(Management Buy-out,缩写为MBO)异军突起,并迅速席卷全球.上市公司MBO实质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有利于实现产权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管理人员等,尤其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内外上市公司MBO实践来看,要重视再对国内上市公司MBO运作的制度障碍与监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对上市公司MBO立法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在MBO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尚未完备、股权分置的情况还未解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MBO是否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中国所发生的MBO事件的经济后果及各种客观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与理论研究。本文运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中国2001-2002年17家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MBO当年和后一年有所上升,但是在MBO后二年,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文章认为,在目前,由于中国MBO运行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尚不成熟和不完善,上市公司MBO还须慎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上市公司MBO,以使上市公司MBO后的经营绩效能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1997—2004年间16家MBO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16个综合反映企业绩效的财务指标,利用各公司在MBO前3年至后3年(t-3年至t+3年)共计7年的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MBO前后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MB0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实证基础。实证结果表明:虽然MBO曾在短期内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期来看,MBO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由此可见,MBO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能否起到促进作用仍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关于公司并购效率测度方法的局限性,本文将DEA方法引入上市公司MBO行为的效率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标选取方法,并对我国五家已实施MBO和七家未实施MBO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MBO绩效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管理层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了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因子分析法来衡量管理层收购前后的业绩变化,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的实证分析和与一般企业并购绩效的比较表明:至少在短时期内,整体上看上市公司MBO绩效不显著,且MBO相对一般的企业并购整合风险小。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MBO应该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MBO已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条件。但目前我国推行MBO的整体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上市公司MBO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而且已经出现了一些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隐藏着严重的风险。在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之前 ,特别是在证券市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并存的双轨制情况下 ,事实上并不具备在上市公司推行MBO的时机和土壤。上市公司MBO不能实现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公司管理层和其他投资者的共赢 ,既缺乏公平 ,也谈不上效率 ,最终结果可能与人们的美好愿望南辕北辙。因此 ,MBO并不是上市公司国有股退出的惟一方式 ,更不是最佳方式 ,在现阶段推行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是发达资本市场的一种重组形式,是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对公众公司的否定和矫正措施,其实施离不开完备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金融环境与工具。中国目前作为一种新型加转轨的市场经济,在法律制度和金融环境还明显滞后的情况下,不宜极力推崇MBO这一创新。从MBO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对已实施MBO的上市公司所暴露的问题的分析,旨在说明中国不应选择MBO作为上市公司重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简析管理层收购的来由、发展及国企的MBO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经济学家也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2003年4月,MBO被紧急叫停,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相关法规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批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到2004年中,国资委再次叫停了大型国企的MBO,而对中小企业的MBO则列出了限制条件.可见,在国外广受欢迎的MBO在我国却是走的风雨飘摇.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管理层收购其所经营的公司,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的行为。我国自2000年出现第一例上市公司MBO案例以来,上市公司MBO现象不断发生,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利MBO实施的立法呼声不绝于耳。文章从我国当前MBO与国外MBO差异比较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得出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初期资本流通市场及相关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宜匆忙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MBO后财务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理论界讨论最多就是中国MBO如何地不规范,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规范,例如法律健全、金融创新等.但是对已经进行MBO之后公司经营如何却少有涉及.选择进行典型MBO后7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从而发现MBO后公司的业绩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提高,因此,建议中国上市公司应谨慎进行MBO.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关于上市公司MBO(管理层收购)法律关系主体及其相关问题学术界颇多分歧,但少有专题论述。本文立足民事主体理论,把MBO主体分为收购主体和转让主体,通过把这两方主体放进MBO实际操作和现行立法里面进行考察,指出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利益冲突风险,以期对今后我国MBO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制度形成中各方博弈不充分以及国有股权的市场交易存在基本制约,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制度供给不能适应市场主体内在的制度需求,出现了供给偏差,引致了 MBO行为隐性化、收益租金化的效应。对MBO制度供给偏差的修正需要建立合理的博弈参与机制以及消除国有股权市场化交易的基本制约。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MBO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法律和规范化市场监控机制的严重缺失与滞后,政策和监管态度的模糊性,以及管理层道德理性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及障碍,尤其是道德风险。因此,从经济学及法学的视角,理性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中的道德风险,探索、构建预防机制和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中国MBO的健康发展,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道德风险。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使得其MBO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道德风险。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定价是否公平等问题成为 MBO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认真地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的道德风险 ,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才能发挥 MBO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股份转让的初衷是好的,但对上市公司MBO后的经营状况的研究,发现其经营业绩却逐渐下滑,说明这与我们的初衷截然相反,文章分析了MBO的机理、问题及造成经营下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整合企业资源、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一种杠杆收购模式———“管理层收购”应运而生。引入英美国家MBO的发展及融资行为 ,分析国内MBO的现状及政策导向 ,抽取其中六家作为分析样本 ,对收购资金的构成和缺口资金的融通渠道展开分析 ,提出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可能融资渠道主要有以股权为资信进行融资、通过MBO基金融资、借助信托资金方式融资、横向资金融资、公司资信融资、卖方信贷融资等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MBO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法律和规范化市场监控机制的严重缺失与滞后,政策和监管态度的模糊性,以及管理层道德理性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及障碍,尤其是道德风险。因此.从经济学及法学的视角,理性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中的道德风险,探索、构建预防机制和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中国MBO的健康发展,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MBO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兴于欧美.MBO作为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可以引入国有企业改革之中,以建立起对经理人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实施MBO仍有一些政策和法律障碍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事件分析的方法,选取超额收益率(AR)和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两个指标,对上市公司关于MBO信息披露前后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行政因素的大量介入是中国MBO的一大特点,也是造成MBO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减少政府对MBO定价和管理层选择的操纵,加快政府对MBO的立法工作,对中国MBO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