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秀娜 《社会工作》2011,(23):41-43
特殊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都为藩,1983)。本文认为特殊儿童是指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迟缓、肢体残障、盲聋哑等。“特殊”是相对于“正常”、“普通”而言,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正常儿童,为了补偿他们发展的缺陷,惟有借助特殊教育服务,满足其学校教育需要,促进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陈晓丽 《社会工作》2011,(15):27-29
环境与教育是影响人的思想的两大外部条件。环境提供教育信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认知,形成一定的行为导向,制约人们的思想道德实践。同时环境也形成一定的价值导向,增强人们的精神动力。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相对人的主观世界和教育系统而言,它是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何苏君 《社会福利》2012,(10):38-39
在孤残幼儿的特教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作为与孤残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儿童福利院,影响孤残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儿童福利院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儿童福利院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儿童福利院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孤残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孤残儿童的成长经验和牛活环境不同于普通儿童,结合孤残儿童的特殊性和照料实践经验,孤残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在六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张天祥 《社科纵横》2005,20(3):209-210
本文从年龄关键期,情感因素、外语学习环境、教师素质、幼力教材、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儿童早期外语教育中的六大悖论。本文认为无须强调外语学习的年龄关键期,而要关注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因素,更要重视教师素质、教材和教学方法、语言环境等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2亿多儿童,其中有一部分是孤(残)儿童。《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3~2004)》显示,2003年全国有192个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近600个综合福利机构中设有儿童部,共收养孤(残)儿童5.4万名。孤(残)儿童有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方式和途径,缺失普通儿童所具有的部分社会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杨成凤 《社会工作》2011,(12):65-67,74
在灾害中儿童和妇女是弱势群体,四川地震后,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旨在为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帮助灾区儿童尽快消除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回归正常生活。通过在家园活动的开展对"优势视角"、"儿童保护"、"儿童参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等有了一些理解。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成凤 《社会工作》2011,(24):65-67,74
在灾害中儿童和妇女是弱势群体,四川地震后,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旨在为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帮助灾区儿童尽快消除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回归正常生活。通过在家园活动的开展对"优势视角"、"儿童保护"、"儿童参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等有了一些理解。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亮点不断 成绩斐然 通过全国儿童福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奉献,2009年儿童福利工作亮点不断,成绩斐然,在十一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第一,作为政策的倡导者,积极向社会和领导反映全国孤儿养育问题,并提出了综合建议,力求通过倡导,促使社会环境发生积极的改变,更好地满足孤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刘杰 《生存》2020,(12):0170-0170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对与成人而言是十分丰富的,同时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康关乎到儿童能否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要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充分的启迪,让他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之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健康,保证儿童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快乐,全面培养儿童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幼儿园的各种课程资源和生活环境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创建和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宋丽娟 《社会福利》2014,(12):63-63
正在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的试点地区,儿童福利主任作为项目区儿童养育和教育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尤其重视家长和老师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各地都将定期开展家长骨干培训作为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云南省盈江县项目村开展第二期家长骨干培训系列活动为了能够帮助示范区家长以更加健康的方式教育儿童,同时也为儿童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9,(7):53-54
新西兰政府为孤儿和无人抚养的儿童支付生活津贴。该津贴由孤儿的监护人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该津贴的合乎条件的监护人包括:任何人18岁以上,不是被照料儿童的亲生父母、收养父母或继父母,在经济上支持并照料该儿童(18岁或以下,或虽然18岁以上,仍然接受全日制教育,并没有享受国家的学生津贴)12个月以上,都可以申请孤儿津贴。  相似文献   

13.
早期教育是特指人类教育活动的初始阶段,是指为0岁~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一定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早期教育对儿童性格特征的形成及智力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成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对福利机构内儿童广泛开展早期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孩子成年后对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江秀娜 《社会工作》2011,(12):41-43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郭为藩,1983)。本文认为特殊儿童是指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迟缓、肢体残障、盲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实现了管理上的三次飞跃,构建了人性化的孤残儿童服务环境,使孩子的养育、医疗、康复、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举措之一: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建设目前,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儿童,绝大多数为残疾儿童且残疾种类多样、残疾程度复杂。因此,在为儿童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同时,生活上的便利和特殊需求的满足,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道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为儿童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威 《社会工作》2019,(1):28-43,110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社会工作立法。从德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来看,德国社会工作立法为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了先决性的法律依据。本文以德国为例,阐释"儿童与青少年专业工作"的法律体系、思想特征和主要任务。尤其是《社会法典》第八部/《儿童与青少年专业工作法》的主要任务体现于两方面:面向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工作和面向其所处社会生态环境的工作,而支持和协助家庭是所有工作的重心。该法典的社会教育学思想、对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教育"的科学理解、面向个体与环境工作的双重视角以及以预防为主、兼顾干预的原则,为中国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工作领域的社会工作立法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当前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完善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围绕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体五方面的主体支持,借助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构建完善的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儿童最好的生活环境是家庭,然而很多孤残儿童尤其是脑瘫儿童却无法享受到"家庭"这个对他们而言的最好福利.出于安全和孩子的利益考虑,部分国内机构不太主张将脑瘫儿童放入家庭中寄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