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妍 《社会福利》2011,(5):33-34
齐格蒙特·鲍曼的社会学著作中有大量关注福利国家前景、全球化影响下的人类生活、个体化以及“新贫困”的思考。被鲍曼称作消费者社会的当下社会,可被视作流动的现代性,强调流动性作为我们时代的标志。而全球化的概念完整地概括了这种资本与社会精英日渐增强的流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文化的全球化已经作为一个术语构成了一种研究的视角。有些跨文化传播理论顺应全球化的逻辑,偏向于讨论消费主义的地域的流动性、社会的流动性、想象的流行性和促销的流动性,使人们只知道交流技术的价值,而不再理解文化和跨文化的价值。与此同时,跨文化传播理论也试图面对身份认同危机,以科学的名义修正全球化的身份偏向,寻求在互动中形成身份的动态平衡;或者以自由的名义揭示全球化反人性的内容,提供资本主义的内在修正机制和大众的反抗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场新兴社会运动,反全球化运动内部存在着诸多弊端或不足目标的多重性与矛盾性,组织的涣散性与活动的无序性,暴力现象的日益蔓延,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当前全球化的替代性方案的缺乏等等,所有这些对反全球化运动本身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反全球化运动所面临的这些挑战,正在侵蚀着反全球化运动的社会根基,削弱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力,并制约着反全球化运动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山小琪 《唐都学刊》2005,21(3):79-81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标识着与传统社会的断裂,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控体系;现代性所引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而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激进卷入的四种社会运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吉登斯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风 《创新》2014,(2):87-90,109
进城农民工在我国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基于其流动性、自身素质相对低等原因,遭受着社会排斥。文章从经济、权利、政治、文化、社会关系五个层面描述进城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排斥,从认识、户籍制度、管理政策、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五个视角分析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缘由,并提出缓解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权社会化促使产权结构由集合型向社会型结构演进.社会型产权结构是产权社会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现代产权存在的客观状态.它是产权开放性、社会成员共享性、流动性、交易性、虚拟性的存在形式.社会型产权结构经历了不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奴隶社会是高度独占、封闭、私有的集合型产权结构;封建社会打破了集合私有的产权结构,呈现为地主私有的土地产权与农民所有的劳动力产权的二元对立;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私有的产权结构;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公有的产权结构.在社会主义后期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公有的产权结构将得到高度发展,将呈现高度公有性、高度社会性、高度开放性、高度流动性,最终随着产权的消亡而自然消亡.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适应社会生产、流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工业时代已经存在,现在变得更急迫、更广泛.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更快的速度消耗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被要求承担超越经济指标的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既蕴涵效率原则,又彰显正义价值,是效率与正义的统一,是义利合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萧易忻 《社会》2016,36(2):191-214
本文旨在解释中国抑郁症病患比例在国际上偏低的原因。通过整理社会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抑郁症产生”的社会学分析框架,此框架是以“全球/国际”“国家/国内”两层次以及“社会结构”“社会建构”两方面为矩阵所组成的思考框架。具体而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同时造成中国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建构”上的改变。中国在“社会结构”上已具备生成抑郁症的基础,但“社会建构”的条件尚有不足或被隐藏。然而,“社会建构”较“社会结构”在产生抑郁症上更为关键,一旦“社会建构”的条件更充分,中国抑郁症病患的比例预计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历史来看,自身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外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国文化的性质。在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催化下,日本文化是直接从仅有逻辑思维的原始白文化而跳跃形成的,失去了自我定型的机会。因此,被称为被动定型的"有色无根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可塑性强、流动性高、发展性和多元化突出的特性。日本文化自身的这种特性,促使日本在历史上多次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飞跃。本文从日本历史发展历程的四个重要时期——两次中国文化和两次西方文化的全面引入,来阐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蔡韦成  谢宇 《社会》2024,(1):178-212
当今中国,子女在家庭中仍处于中心位置,父母对子女福祉的重视会影响其生育决策。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宏观社会流动性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流动性与期望子女数显著正相关,主观态度是重要的中介影响机制。从子代地位预期与抚育成本预期的视角出发,相对流动性的影响呈负社会经济梯度,但流动性的提升不会抑制高社会阶层的生育意愿;性别差异在社会化视角中被强调,男性受流动性的影响更强,并且流动性与期望男孩数关联更加密切。本研究从宏观层面丰富了对低生育率现象的理解,对从微观层面分析流动效应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本文认为,机会公平政策应当作为当下中国生育促进政策的一个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学界已有了很多探讨。但笔者以为,当下的讨论,无论是对于全球化本质的认知,还是关于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论争,都过多地为现代性所蔽,没有触及到全球化的深层本质——全球化本身就体现着后现代的精神特质(被称为后工业时代、晚期资本主义、多国资本主义)。"知识在其本质上是视角性的,因而对于一个异质的现实需要从多视角加以解释"(福柯语)。本文试图以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理论,以一种问题意识,从全球化这一时代的重大问题出发,兼具后现代理论及其反思,从一个更加广阔的维度反省全球化,特别是为全球化问题在现代性话语中的误读"解蔽",对全球化问题在后现代语境下进行理解和重构,进而进行反思的再反思,以期为全球化问题的解读厘清新的理路,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流动性货币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流动性货币过剩(excess liquidity or excess money)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货币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1].具体表现为银行存贷差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社会可用资金大量剩余.因此,从银行角度出发,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运用不充分.如果以金融市场有效性为衡量标准,流动性过剩意味着货币供给中不能被当期的名义产出和短期利率解释,即超过总需求和通胀压力的货币数量.  相似文献   

14.
尽管当代迅速的“全球化”观点几乎已表现在了社会与经济的方方面面,但语言界限仍然是思想传播的故障和缺陷,因此我的某些社会学观点能被译成中文,我感到极为荣幸。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中国在加紧开展有效社会治理的同时,也亟须增进对国外社会治理经验教训的学习和借鉴。公民社会和地方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两个重要课题,日本"公民社会"因为地方自治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受到关注,日本地方自治面临的挑战又需要与"公民社会"携手应对。本文阐述了日本社会治理的"公民社会"和地方自治的内涵认识,分析其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并对其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治理的意义略陈管见,认为成就有效社会治理需要调动民间社会积极性,需要法律保障,需要执政党、政府正确支持引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运动的兴起,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由此发展出有别于常规制度、正式政治的独特政治形态——抗争政治。诸多的理论认为,这一政治形态对其国内政治的民主和治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抗争政治历程的研究,指出:一方面,全球化及反全球化运动、全球风险社会都使得全球政治和治理发生大转型,由此引发全球社会运动,抗争从国内走向国际;而另一方面,抗争功能也具有局限性。同时认为,国内和国际层面上的抗争政治,关注全球抗争与民主、治理的关系,呈现出与常规政治不同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而当今全球化的力量正在不断地形塑出一个全球风险社会。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开启了一个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来反观当代全球风险社会的崭新景观和困境弊端,并对此做出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贝克教授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试图运用“反思现代性”作为现代性危机全球化后果的策略回应方案,并就“反思现代性”本质的诊断发表了富有启示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2011,(8):1-1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开放、更加分享、更加责任,更为全球化的公司,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公司。”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工业变革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在西方学术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了一个热点论题,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文章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邴正  孟春 《学习与探索》2007,1(6):24-28
现代文化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挑战性议题,全球化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审视全球化与文化冲突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人与自身的活动成果关系出发,抨击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扭曲;罗马俱乐部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反思批判人的理性文化;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反思理论等理论批判维度,为把握全球化与文化冲突的辩证关系和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