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工程教育培养学生存在的实践能力薄弱、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短板,以及用人单位、教师及学生对教育质量的评价错位等问题,在分析“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授课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及教学培养方向落后等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创新基于国际工程教育培养标准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流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等17项培养指标,并提出了在教学大纲、教学辅助、设计实践及科研引导方面的教学实践创新,以培养适应我国乃至国际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检测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问题导向教学法培养口腔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尝试以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提高口腔专业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做简要总结并提出见解,主要从PBL教学法对科研能力培养的优势、应用方案和理论基础、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参与科研是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安徽省8所高校1406名经济管理类学生科研意愿的实证分析表明:年级、学习成绩、科研重要性认知、科研了解程度和学校科研活动开展对大学生科研意愿有显著影响。高校在经管类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通过加强科研宣传推广、开设科研训练课程、丰富科研活动多样性、激励教师科研指导和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措施增强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法科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在考核与评定上存在的不足,就其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建立综合评定体系进行探讨,提出三阶段培养模式和综合评定指标体系的内容。旨在建立法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合理模式,提高法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学生科研:高校图书馆亟待加强的新服务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科研存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服务不够,指导不力等诸多缺憾,图书馆应转变服务观念,加强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完善服务模式,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在学生科研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单一、培养方向不细,教学计划高度统一、专业特色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课程间联系不紧密、与实际应用相差较大等问题.培养石油类专业创新人才要明确培养思路,确定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优化具体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导师制度;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创新课程设计,注重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等.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高等英语教育体制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目的及阅读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定性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应加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探索解决毕业论文教学“应付交差式操作”和“复述拼凑式写作”等不良倾向的有效途径,是大学文科毕业论文双效型教改实验的目的。本实验通过调整教学要求、开展社会合作教学、实行双导师制等措施,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构建有效的合作办学模式。大学文科毕业论文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养放在第一位,把应用对策性研究作为基本选题方向,通过因人施教、因题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四证合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总结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临床与科研顾此失彼、科研培养体系尚未建立等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提出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研能力培养机制;规培基地营造科研氛围,重视临床科研带教和培训;导师创建科研条件,持续科研引导和监督;学生明确自我定位,立足临床实践进行科研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医学生培养的方向是培养医学生知识追求、科学研究、借鉴能力、开拓创新等文化、心理、思维素质等的综合培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 ,轻素质和能力培养 ,普遍存在对医学生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等现象。该文就如何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逐渐加强,尽早让本科生接受科研训练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但是低年级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从学生自身、课堂教学、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计斌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2):107-109
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工作的现状是资源有限、环境欠缺,教师职称科研倾向明显,科研方向的选择与学校的科研需要存在分歧。在此前提下,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培养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请进来走出去多方争取科研资源;另一方面对教师的科研方向选择,既要兼顾学术自由,又要注重引导,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既要服务于教师的职称需要,又要加强科研规范教育,注重培养良好科研风气。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是当今时代提出的战略性需求。在学生以学为主的情况下,科研能力培养客观上与之存在着时间上的冲突,而结合课程教学对本科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可以确保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两全齐美。  相似文献   

14.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研究生培养过程,新招收的临床专硕必须同步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双轨合一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临床专硕“四证合一”培养改革的动力和路径。改革后师生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也存在学习时间过于紧张、科研能力弱化、专业方向(亚专科)模糊等问题。为确保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重兼得,应寓科研于临床,对培养方案、科室轮训与科研时间分配等进行结构性调整,积极推进医教协同,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导方式方法,达致临床专硕培养多重目标的平衡与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挑战杯”活动已逐步普及。经调查发现存在课题来源不清、选题内容不当、前期准备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科研活动与正常的学习之间的关系、缺乏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知识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加强组织与重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可能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产、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工研联训”模式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及措施。建议开展有序“工研联训”,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训机制,加强统一管理,改变以往产业—大学—科研机构合作项目的松散管理现象,建立“实践性”课程体系,明确培训目标,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下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范式,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作者与彭树智教授的三度师生情谊,以及彭树智培养学生之法和教学科研管理之道。即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重视科研基本功训练,注重培养个人的科研生长点;根据现有学科的特点,确定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做到小而强、有特色,确立本学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出版高水平的系列研究成果,打造研究所的"拳头产品";建立独特的学派。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缺乏创新精神,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却是我校美术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因此,围绕着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中心,艺术设计和美术教育等专业都要根据地方特点、科研方向和师资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安排、教材内容、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选题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研究生培养过程,新招收的临床专硕必须同步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双轨合一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临床专硕“四证合一”培养改革的动力和路径。改革后师生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也存在学习时间过于紧张、科研能力弱化、专业方向(亚专科)模糊等问题。为确保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重兼得,应寓科研于临床,对培养方案、科室轮训与科研时间分配等进行结构性调整,积极推进医教协同,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导方式方法,达致临床专硕培养多重目标的平衡与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20.
科研育人是培养医学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根据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分析当前研究生科研育人体系中管理体制、育人理念、责任意识、培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科研育人机制的必要性,通过优化科研育人的宏观管理体制、整合提升科研育人的资源条件、创新科研育人的过程方式等提升科研育人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