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和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由于制度与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了障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以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指出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融人城市的最积极力量,也是城市化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征。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应当对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当前城市劳动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严格的户籍制度、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心理素质和文化差异等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无形障碍。从现代城市文明的角度来看,如何消除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各种障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思想现状和行为现状,概括该群体的特点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具体从社会保障制度、市民化素养提高、城乡群体心理鸿沟弥合、职业角色和身份定位、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性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性问题、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出发,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划分为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入三个维度,重点探讨了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信息的海量化等特点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入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新媒体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从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心理融入。最后提出了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共同搭建新媒体平台的相关策略:政府重视新媒体作用,企业强化新媒体建设,自身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以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还是其个人素质及留城意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适合融入城市的一代。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多游离于城市边缘,其融入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全国统计数字和地方调查资料,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发展期望值相应提升,渴望在事业发展层面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关注务工环境与工作条件,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与劳动权益的实现,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同时,他们也渴求精神、情感生活,闲暇时间活动形式多样化,渴望在家庭生活和精神层面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阻碍凸显,社区成为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发生机理的重要场域。将研究视点置于城市社区空间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城”过程中在人际关系、诉求渠道、日常活动、身份认同等方面存在向同质群体“内卷”的趋势。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推拉”理论构建“内卷化”成因的微观解释框架,分析得出社区场域和同质群体各自的推力和拉力作用已将新生代农民工置于尴尬境地,社区场域推力大于拉力与同质群体拉力大于推力的综合作用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融入成为虚化的“推拉”过程,他们被限制在同质群体中不断“内卷”。只有使社区场域的拉力大于推力,同质群体的推力大于拉力,方能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呈现出"老去"与"返乡"趋势,"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异军突起,规模和比例不断增加,其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凸显。有关其城市融入的既有研究分化为三类:"积极融入论"、"消极返乡论"与"半城市化论"。时下乡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城市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总体性环境需要其积极融入城市。借用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的三维划分,在对核心概念实施操作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其在他们城市融入中的积极功能,并尝试建构文化资本支持系统的理论模型,以期为今后的经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结构化特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动与结构的关系视角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来自于制度障碍、人力资本障碍、社会资本障碍等。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就是要在当前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下整合各类配置性资源,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期通过各种要素的相互结合和互动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他们在城市权利诉求上较老一代农民工有了较深刻、更突出的变化。按照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发展特点,探究制约他们维权意识提升的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元素,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与我国城镇化的顺利实现。因此,分析把握新生代农民工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观矛盾现状与成因,从而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导的价值观,从制度、组织、文化等层面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家园寻求一条融入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打工族的主体,其大都受过高中甚至高等教育熏陶,对职业和工作有着较长远的理想和抱负,"打工"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赚钱",而是渴望积极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在实际就业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就业稳定性差、权利意识增强及强烈的"市民待遇"等一系列特征,乃是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最大差别,因此客观地对这一就业群体的进行分析研究,则会对改进企业的用工管理模式和促进政府社会就业保障措施改革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国10余个省份调查数据,应用多元Logistic选择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择业动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择业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婚姻状况、风险偏好、兄弟姐妹数量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择业动机有负向作用;文化程度、是否是技工则对其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职业能力具有基础性能力支撑作用。研究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为主线,进行职业能力动态演进研究。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职业能力演进特征显著,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的职业能力诸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专业能力的作用呈下降趋势,方法能力的作用呈上升趋势,网络能力的作用呈相对稳定趋势。从策略上看,应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的系统性开发;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的重点性突破;设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差别化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必将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在多元文化、经济收入、社会制度、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文化、娱乐文化、科技服务、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主体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一直存在的二元制社会结构、市民的社会歧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和容纳不足、农民工社会交往面窄以及经济窘迫、见识短浅带来的自卑感等,造成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心理障碍,让城市的农民工始终觉得自己不是广大市民的一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通过成人教育这一途径,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指导,协助其打破内聚式的社交网络和消除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让农民工找到城市的归属感,可以积极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8.
身份认同不仅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一问题,关系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情绪体验和思想动态,而且关系着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对南京市1 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关系、社区环境等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运用交互分析和多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并相互印证,认为健康状况和他们的市民身份认同存在着非重合性、而工作经验的增加、居住环境的改善、心理压力的增大、社会排斥的减弱, 使得他们更加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基于此,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资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减少社会排斥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人的现代化和城市居民化为目标,通过对农民工的观察、访谈,我们认为,影响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发展性消费的合理投入、自我的再学习、城市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城市社会生活的同化和外部支持系统的作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抽取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三地的412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农民工幸福感指数的微观因素.主要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和幸福感比较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对影响农民工幸福感最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