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察安徽芜湖话中“得”的虚词用法和构词语素用法:一、相当于普通话介词“在/到”;二、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着/了”;三、相当于普通话语气词;此外,“得”还相当于某些构词语素。与早期白话文进行对比,其中某些现象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常宁方言中“得”的能性表达主要有助动词和补语标记两种用法.作助动词用时构成“(不)得 V”格式,作补语标记时构成“V(不)得”、“V(不)得O”、“V得OC/VO不C”、“V得/不CO”等格式.“得 V”一般用于疑问句、否定句中,使用范围受限;“V 得(CO)”使用较自由.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出现在“得 V”中,“V 得”中的 V 只由动词充当.“得 V”一般表主观能力和对客观事件能否实现的主观估测;“V 得”既可表主观能力、推测,又可表客观可能和情理许可.二者分工除部分重叠外,处于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3.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字补语是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补语,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内部构成复杂,至今歧见纷出。“得”字补语在现实中的复杂表现源于它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得”本为动词,后顺应汉语动补式的发展大趋势加缀在动词的后面,使其表义逐渐弱化,成为动词和补语之间的连接成分,表示可能和表示结果的“得”字补语是其“达成”语义的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4.
安仁话中的“得”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助(动)词。安仁话的“得”字双宾语、兼语句以及被动句都很有特点,与普通话对应用法有差异。安仁话“得”字用法为双向动词提供了方言例证,也进一步验证了给予动词的虚化轨迹。  相似文献   

5.
武汉方言的重叠式“VV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方言的“VV神(的”主要是由一部分动词性语素重叠后加词缀“神”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其结构特点与状态形容词相似,但句法功能却不大相同。“VV神”中的“V”要具有[ 持续]、[ 完成]、[-自主]的语议特征,“V”所对庆的主体应具有[-有生]或[ 有生]、[-施事]的特点。“VV神”都是单义词,而且词义的概括性较差。含有“VV神”的句子一般都表示说话者主观上不愿意出现的情状。“VV神”在武汉方言中正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中的词语后缀子在菏泽方言中被读作的,这一读法是古音的遗留,证实了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的中国语音理论,它与普通话的词缀子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后面的语缀的是名词化的标记,具有小称义和消极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在单县方言里,普通话里的后缀"子"尾和助词"着",均分化为"恁"和"得"。另外,"恁"还有代词用法,它们的分化是音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安徽庐江方言中用“把”字句和“给”字句来表示处置和被动,但除了表示处置和被动以外,庐江方言中的“把”字和“给”字还具有普通话中“把”字和“给”字不具备的涵义。通过对庐江方言中“把”字句和“给”字句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对庐江方言的研究,甚至是江淮官话以及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安福话有一部分词语带有高调,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带有高调的实词性词语一般是名词性词语,只有少数带后缀"-叽"的词语是非名词性词语。读作高调的虚词有结构助词"咯"和语气助词"嘚"、"嚯"、"噷"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循化话中语气词的使用特点,并对其形成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甘肃武山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的陇西小片方言。本文介绍了该方言的声韵调和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东北方言,给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东北方言"整"被认为是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其语义变化无常。主要从静态,状态和动态三个范畴对"整"语义进行划分,并对其相关的义项进行阐述。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隐藏在东北方言"整"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扩展规律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阳方言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阳方言城关话的人称代词作了全面描写。全文分四部分 :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 ;四、余论。  相似文献   

16.
惠安方言动宾重叠式主要由“动十名”、“动+动”、“动十量”、“动+代”和“动十形”五种动宾结构重叠而成。根据重叠式里动语的语义差异,重叠式所表示的语义特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动语是动作动词时,重叠式较之基式是量的增多;动语是存现动词时,重叠式较之基式有量的增多,也有量的减少:动语是心理动词时,重叠式较之基式只是量的减少。重叠式里的动语和宾语互为选择,它们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语用上看,重叠式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表达场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展示子长方言语音面貌,本着一切以语言事实为准绳原则,通过田野调查与比较,描写了子长方言音系及特点,并列出主要的文白异读情况。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方言具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特点。从其构成来看 ,除了具有单音节量词和一般的双音节量词外 ,还有重叠式量词。从其形态变化来看 ,有的量词可加后缀“子”和“儿” ,后者有表示主观少量的语法意义。量词结构也有一定的形态变化 ,可以加中缀“是” ,构成“M是M”的格式 ,以强调事物的形成状态来表示数量多 ;可以加中缀“打” ,表示主观多量 ;可以加后缀“家” ,使其具有确定“一M一M”这种格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