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联邦制的首倡者,但他对联邦主义并未一以贯之。在南京临时政府组建之前,他经历了由联邦制到单一制再到联邦制的思想变化。在南京临时政府组建过程中,孙中山改变立场,转而主张建立单一制国家结构。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复杂的,这反映他对国情认识的深化,也反映出国家结构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团结联合思想,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考察孙中山团结联合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早在孙中山的青年时代,在他“改良祖国,拯救同情之愿”的思想初步形成的同时,团结联合思想也开始萌生。1882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国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国人宣传:不能坐视贪官污吏统治中国,只要人们“靠着结合的力量”,就能改变自身的地位。在中法战争中,中国  相似文献   

3.
在孙中山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法律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法律思想是批判他继承了孙中山法律思想中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通过对二者的立法思想、宪法思想和刑法思想的比较,具体体现了孙中山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相近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代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背景孙中山曾经说过:“兄弟底三民主义,是集合中外底学说,应世界底潮流所得的”.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是博采中外、融汇古今的开放型思想体系,博大庞杂、融通创新成为其经济思想的显著特点.本文试图从近代岭南文化特征的角度,考察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基础,探讨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与特点.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代,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突与融汇的时代,因此,孙中山在建构他的经济思想时,不得不打下时代的烙印;孙中山的母体文化圈、他所受的教育与熏陶以及他赖以依存的文化环境,都是在近代岭南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因此,孙中山在构筑其经济思想时,便或多或少地刻下了岭南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性质问题,是孙中山研究中热烈争鸣的一个问题。兹略抒管见,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及同行。按照孙中山自己的表述,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早在1911年,孙中山曾说:“余实社会主义家也.”就连他的论敌、保皇派巨魁梁启超也公开承认:“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最先。”在孙中山的大量文稿中,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同义语。判断历史人物思想性质的主要根据,不是他本人的主观意图,而要看其思想的客观社会效果。这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屡次教导我们的一条重要原理。评价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无疑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上李鸿章书》(日)山口一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他的早期论著《上李鸿章书》中已经表明了思想原型的基本内容。而且,孙中山不断将其基本思想予以深化。到了晚年,明确地展开了三民主义革命论的全貌。(1)建立近代国民国家的构想孙中山在1894...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一生著述丰富,思想恢宏,在领导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他勤奋探索,孜孜以求,创立了博大而又庞杂的社会科学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的理论宝库中,孙中山的社会科学思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他的许多深刻、有益的思想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8.
论孙中山的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发动并领导了推翻帝制的划时代的革命,经受了包括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等严酷现实的考验,虽屡遭挫折和失败,但他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积极探求救国方略的爱国热忱终生不减;他坚定而明确的民主革命立场,以及光明磊落、诚直无私的人格……都说明他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在分析孙中山的道德思想之前,不能不首先注意到这一点.孙中山的道德思想散见于他一生的著述和言论之中,因而可以说是零乱的.但只要把他的这类论述集中起来,就不难看出,孙中山的道德思想,在我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中,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变革道德是他一贯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及实践十分丰富,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事法和刑事法作为他部门法思想的具体体现,较为完整的体现了孙中山的法律思想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范围以及实际的应用等方面,从对他部门法思想的探析中,我们知晓了为什么法律思想被认为是他革命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建立革命的政党,为创建、捍卫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是孙中山毕生努力的方向。孙中山建党事业是他伟大革命事业的重要部份,他的建党思想也是他伟大思想的重要部份。 中华革命党组建时期的建党思想包含着对同盟会、民初国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建党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主席早就这样教导我们把孙中山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当作珍贵的遗产来继承,并且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他(指孙中山——笔者)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怎样从作为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一部份的“五权宪法”思想中,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他留给我们哪些有益的东西,并指出其局限性,对于我们判别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学习我国历史遗产时联系实际问题加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探索着社会主义 ,最终把实现集产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就是他根据国情所设计的发展生产力的以国营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使得他的思想包含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因此 ,我们不但要承认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而且还要承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绝不能以“主观社会主义”或“空想社会主义”视之。尽管孙中山对国情的认识还不合理、不深刻 ,甚至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但是 ,他能把根本制度选择与安排和基本国情相联系的思想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政治: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之精华张星炜民权主义是孙中山创立并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核。C,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也是他政治思想中最有光彩的一部分。研究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揭示其精华并加以总结,对于我们今天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激发了孙中山的爱国热情,他在与清政府进行斗争中,提出将来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建立一个贤良的政府,提出防止腐败的政制,形成了他的廉政思想。推翻清政府后,尽管政局发生了许多变故,孙中山不断完善和践行他的廉政思想,做到以身作则,廉洁一生。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演变朱德新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无不围绕“民”来进行,“主权在民”便是他耗费了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历了抽象的“主权在民”到具体的“直接民权”、“地方自治”的思想变化过程,从而将民权主义推向中...  相似文献   

16.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其足迹遍及海内外。1912至1916年间,孙中山曾经四次到浙江视察,杭州、绍兴、宁波、海宁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到一处,他都会即兴发表演说,宣传他的革命思想。他还多次前往秋瑾墓、陶社等烈士陵墓或祠堂祭奠英烈。通过梳理孙中山在浙江各地的革命活动,阐述其浙江之行的社会影响,并结合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相关文物,管窥孙中山如何进行革命的动员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丰富刻意求新———评《孙中山与中国国民革命》魏宏运历史创造了孙中山,孙中山也创造了历史。他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曾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其遗产迄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孙中山逝世70多年来,中国和世界众多学者都在研究他的思想和事业,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他坚持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为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积极倡导对外开放。这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本文的意向,拟在于探讨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他提出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工业化国家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他的实业救国思想集中体现在《实业计划》、《建国大纲》等著作中。本文谨就孙中山关于现代化的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他的《实业计划》中。在《实业计划》中,他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宏图作了详细的描述。这是一个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使中国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大规模规划。《实业计划》共包括六大计划,主要内容有:1.在中国北部…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为创建一支革命军队,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和主张。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孙中山的建军思想作了评述。最后指出孙中山开创了近代资产阶级建军思想体系,是近代政治建军的奠基者。他所确立的一系列正确的建军思想和原则,为人民军队所继承和发扬,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