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切反动派无不千方百计地吹捧孔老二。在孔老二的老家曲阜,存有不少过去反动阶级为孔丘树碑立传的反面教材,《圣迹图》就是其中的一种。这部《圣迹图》,是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封建官僚巡按御史何出光,为了给孔丘“歌功颂德”,汇集宣扬孔丘的图像,兴工刻石成连环画,陈列在孔庙“大成殿”后面的“圣迹殿”。它按照编年顺序,依事绘图,以一百二十幅画面表现孔  相似文献   

2.
←复礼门这是孔丘得意门徒颜渊庙(在曲阜城内)里的一块门匾。反动统治者,把“复礼”做成门匾,表明他们念念不忘复古倒退。林彪把“克已复礼”,作为万事中最大的事,充分暴露了他迫不及待地复辟资本主义的野心。  相似文献   

3.
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提出了“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領。妄图“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恢复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把丧失了世袭地位的贵族扶植起来,让被打倒的旧贵族重新上台。这个反动纲领,一直为历代反动統治阶級所利用,作为他们搞反革命复辟,统治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孔丘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们无一不是继承其祖先衣钵的反动派。这里从《孔府档案》中选了两个末代“衍圣公”秉承孔丘遗训,大搞“克已复  相似文献   

4.
<正> 骆承烈同志在其《曲阜文物古迹·孔庙》一文中称“进入曲阜城的正南门,便是孔庙。名为‘仰圣门’,实际上成为孔庙的大门。”可是骆同志在《孔林漫步》一文中又写道:“走出曲阜(旧)城的仰圣门(北门),穿过北关,……便是孔林。”这样看来,“进入”名为“仰圣门”的曲阜城的“正南门”,便是孔庙;“走出”名为“帅圣门”的曲阜城的“北门”,便是孔林。两个相对的城门——南门和北门同起一个名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孔老二,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逆历史潮流而动,竭力鼓吹“学而优则仕”,胡说什么“耕也,餒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他鄙视劳动,仇视劳动人民,反对学生参加劳动,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駡樊迟“请学稼”是“小人”,“没出息”。在孔老二看来,劳动人民是“低等”的“小人”,种田必然餓肚子,只有用心学习奴隶主贵族統治压迫人民的“礼”,才能爵位高登,光宗耀祖。孔丘的反动说教,被历代反动统治者视为至宝,奉为圣经。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謀家、两面派、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动统治阶级修建孔庙,都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对于孔庙,不同阶级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反映出尊孔与反孔的激烈斗争。一部孔庙修建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孔庙的殿、坛、亭、阁四百余座,都是建筑在劳动人民的累累白骨上。孔庙是反动统治者尊孔的“教堂”,也是劳动人民进行反孔斗争的战场。  相似文献   

7.
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们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都用一种“神秘的天意来代替现实的、尚未知道的联系。”孔丘在春秋末期为行将灭亡的奴隶主贵族阶级行“复礼”之道,把“天命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唯心论的“天才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孔丘这种“寄托上天”的唯心主义哲学成为维护一切反动  相似文献   

8.
滿口“仁义道德”的孔丘,上台后七天就残杀了鲁国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少正卯。对这一反革命罪行,几千年来,一些封建的卫道士、反动学者都想方设法极力否认或加以歪曲。否认派认为孔丘既然是“圣人”,讲的是“仁政”、“德治”,决不会无故杀人。即使真的杀了,也要“为尊者讳”。承认派则认为少正卯是个“乱政大夫”,本为“小人之桀雄”,孔丘“诛无道”十分应該,越杀这样的“小人”,越显得出“圣人”的伟大。两者都是站在反动统治者的立场上,共同达到吹捧孔丘的反动目的。最近赵纪彬同志所著  相似文献   

9.
终金一代,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女真统治者,曾经对各地孔庙,尤其是曲阜孔庙进行了大规模新建、重建、扩建和修葺,不仅光大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承了民族文化,而且也加速了金代女真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 孔庙,位于今曲阜城里中部偏西,是历代统治阶级尊孔崇儒的主要场所,也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历代统治者为了利用孔子思想进行统治,竞相加给他各种崇高的封号:由西汉末的“褒成宣尼  相似文献   

11.
在孔丘的老家——山东曲阜现存的一些历史遗迹、文物中,有力地戳穿了孔丘“仁政”的画皮。公元前五○八年,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大司寇。这个假仁假义的家伙,在他上台后仅仅七天的时間,就把在鲁国享有盛名的革新派人物少正卯残酷地杀害了。在古鲁国南门外(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三里的地方),有个“两观台”,当时在这里立着一个“两观闕”,它位于雉门(一称章  相似文献   

12.
<正> 对孔令河、孟竹春同志为曲阜“仰圣门”事写的文章,简复如下: 今曲阜城南、北门各有“仰圣门”之说的根据是:《阙里文献考》卷二十九记:“正南日仰圣门。”《曲阜县志》卷五记:“金声玉振坊南为县正南门,曰仰圣门。明胡缵宗题(后改为乾隆帝题)额曰‘万仞宫墙’。”但在北门外首门额上却醒目地嵌着“仰圣门”三字。拙文《曲阜文物古迹》《《齐鲁学刊》1980年第4期)曾沿用南门成说。但日后渐觉不妥,在此后发表两篇有关的文章时,便采取了回避和“正南门”之说。到了一年半后的《孔林漫步》(《知识与生活》1982年第1期)一文中则又持北门说。理由如次: 一、尽管明、清时称南门为“仰圣门”,但门额上只有“万仞宫墙”题字,以前城上还有“万仞宫墙碑”。此门上下、内外皆无“仰圣门”字样,曲阜群众从来称“正南门”。二、孔庙是历代统治者祭享孔子的殿堂,历代统治者对其固然重视,但他们对孔子本人长眠于地下的孔林更加重视。如孔庙中的门钉多横七竖七,而孔林大门及墓门之门针则各为横七竖九,仿帝王制。因此。他们“进入”南门去瞻仰供奉“圣人”塑象的殿堂,不如“走出”北门去瞻仰埋葬“圣人”躯体的林墓更加隆重。故出北门“仰圣”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3.
一切反动派都是复古倒退的顽固派,孔丘就是一个鼓吹复古倒退的祖师爷。他宣扬“历史不变”论,散布“今不如昔”的反动思想,鼓吹复古倒退,极力为复辟西周奴隶制制造舆论。叛徒、卖国贼林彪,吹捧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完全是颠倒黑白的胡言乱语!孔丘的历史观,是他“克已复礼”的反革命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彻底揭露孔丘的反动历史观,对于我  相似文献   

14.
六、佃户、庙户的反孔斗争历代“衍圣公”同反动阶级勾结在一起,大肆宣扬尊王忠君,鼓吹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的谬论。孔丘的七十六代孙孔令贻曾作《忍讼歌》广为散发,胡说什么:“食王水土(把人吃的水,安身的土地都说成是统治者的)报恩难,粮也早完,税也早完。”要人民安分守己、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甘心受剥削、受压迫。同时,他们还扯起孔丘“仁爱”的破旗,掩盖对劳动人民的残暴统治,麻痹人民的斗志。一旦人民抗粮、抗租,拿起武器进行革命,他们马上撕去“圣人家”仁义道德的面纱,抛开“和为贵”的招牌,千方百计地帮助反动统治阶级镇压革命人民。  相似文献   

15.
春秋中叶以前,奴隶主贵族内部的“明贤良”(在贵族中选举能者治政),可谓先秦“尚贤”思想的先驱;春秋末期孔子的“举贤才”,是这种思想的一大发展,它第一次使“尚贤”跳出了贵族小圈子。但对于孔子“举贤才”的标准问题,以往论者却毁多誉少。毁者主要观点是:“孔丘‘举贤才’的具体要求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北京大学编《中国哲学史》)史实究竟怎样?本文拟就此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山东曲阜“衍圣公府”(俗称孔府),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世袭贵族地主庄园。孔丘的嫡系后裔就盘踞在这里。两千年来,王朝称号虽时有更迭,而孔府的贵族特权地位,不仅“世袭罔替”,而且“优渥之恩,有加无已”。到明、清两代,它拥有的钦拨祀田、汤沐田、学田、投献田、自置私田及胭粉田等,共达一百万亩左右,占据着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五省的数十县广大农村。孔府打着祭祀孔子的招牌,每年从这一大批田  相似文献   

17.
資产阶級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尊孔反法,把腐朽反动的孔孟之道,作为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为了用事实揭露孔孟之道的反动性,进一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我们对孔府的累累罪恶进行了调查。曲阜是孔子的家乡。孔府是孔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座落在曲阜江县城。历代反动统治者,为了利用孔子维持其统治,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孔子嫡系后代,从政治上、经济上  相似文献   

18.
孔丘反动思想的核心是“仁”,“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一种道德规范,是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镇压奴隶反抗,巩固奴隶制度服务的。在奴隶制处于崩溃的春秋晚期,奴隶造反的潮流锐不可挡,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蓬勃兴起,奴隶主内部“臣弑君,子弑父”的事件层出不穷。孔丘为了  相似文献   

19.
柳下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他所领导的起义武装“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反动統治。柳下跖又极度蔑視反动阶级的“圣人”孔老二,曾对孔老二及其反动思想,当面痛斥,严厉批駁,使孔老二丧魂落魄,威风扫地。对于柳下跖这样一位敢于造奴隶主贵族的反的起义英雄,历来的反动阶级及其  相似文献   

20.
曲阜方志等书有金朝末年“寇犯阙里”,火焚孔庙的记载。这里“寇”究指什么人?向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蒙古兵,有的说是“红袄军”。前段有的同志著文论证“红袄军”说,断定这次火烧孔庙的是红袄军。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这是关系到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事实的问题。现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读者。“红袄军”说的论据是乾隆三十六年刊行的《曲阜县志》,该书云: 贞祐二年春正月,寇犯阙里孔子庙,毁手植桧“。《孔庭纂要》云:殿堂庑廊,灰烬什伍,手植桧三株,亦被毁”。对这条材料应注意两个问题:1。《曲阜县志》是以《孔庭纂要》为兰本的,《县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