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价值诉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终极人文关怀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时间是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问题。理清三者的思想内涵、提出缘由和实现条件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可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由内力驱使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应变能力,尤其是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农民的"体验性知识"是传统中国农民的可塑性得以有效发挥的动力源,也是支撑和促进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技术和一般性知识。中国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社会转变,国家一定要从有利于9亿农民的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出发,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农民的首创精神和仿效能力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具有超强的可塑性,这可 以看成是中国农民的特质。"农民的可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农民受外部因素 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中国历史上, 传统农民表现出积极主动的适应能力,近代农民更表现出适应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的顽强生存能 力,当代农民则表现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农民这种独特的品性,与我 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着乡土"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因为它具有实用性、广泛性、普适性和 再生性等特点,农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自身实践获得的"体验性知识",并由此带来正负 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制定农村政策要从有利于农民的自身解放 和自由发展出发,给农民"正名",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给农民"松绑",让他们自 主地创造美好的小康生活;给农民"援助",让他们尽快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解读主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就决定了"个体理解、群体认同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三位一体"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农民具有最基本的复杂的人性——政治人性、经济人性和社会性。基于政治人性,农民群体会追逐最大的权力与安全保障。基于经济人性,农民群体会追逐最大的经济利益。基于社会性,农民群体会在衡量成本—收益—影响的前提下,追逐整体的生态发展。农民的政治人性、经济人性与社会性是并列发展的,生态性则是三者的进化与发展;而农民的政治人、经济人、生态人角色,即由此而诞生。考察当代中国农民三重角色的培养现状及其转换,可为农民群体顺利完成现代化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科学地提出农民问题的理论,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并积极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制定土地革命纲领和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还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由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今天的农业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的公民地位与权利实现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培育了人的独立性或个性,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奠定基础。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这一社会主体的公民地位和权利实现的问题,须立足于人学的视野。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中权利义务分配的不公正。而寻求权利义务分配的公正或合理在于建构以自由平等为价值诉求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唯物史观和实践观为基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体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要求人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把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实践观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人的发展有利于对自然的保护,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反过来又有助于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要求在遵循客观规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又要体现注重实践的原则,更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展经济学分析问题不涉及生产关系。与此不同,王亚南和郭大力在解放前的论著,就侧重从生产关系及其政治上层建筑分析中国经济问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产生。他们论述了:历史发展阶段越低,克服自然条件的能力就越低,由不同自然条件制约的同质社会其形式就越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越高则反是;与古典劳动奴隶制不同的东方家庭奴隶制,以及自秦开始的其特点为上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可以离开土地的地主封建制度,其形成与农村公社的存在和动摇有关,这种社会制度是不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内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又多了一个外因;中国经济改造的前提是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其政治代表;中国经济建设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自然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主体性问题就是人在自己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社会中,农民的主体性被包裹在客体性之中而发挥不足.作为农民的存在方式和实践形式,休闲可以促进农民的自我实现,实现农民的自由个性,发展农民的主体属性,实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发展农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三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条基本经验.三者有机统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当代中国,三者有机统一于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无论是从理论性还是实践性上都要求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本文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依据入手,展开对这一理论的主体"每个人"以及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三方面的内容阐释,最后指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概念及其分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首要问题,科学的界定"农民"的概念对于认识和理解农民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对农民的认识入手,系统地界定了当代中国"农民"的概念,剖析了各种认识的误区;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实际,对农民进行了初步的分层研究,探讨了七个层次农民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本体论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发展是在历史形成的国情基础上开展的现实运动,国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一种作为"社会事实本身"的"本体"说,指导社会变革的中国国家哲学生成于国情这一社会事实本身之上,国情成为哲学和国家统一的基础.国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内涵十分丰富,认清国情是推进社会发展,实现中国国家哲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产生的自由主义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及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分化和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基于这一事实,提出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传统社会主义者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而忽视了每个人自由发展这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农民问题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欧洲国家和中国在社会历史环境、具体国情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农民问题有较为丰富的论述,却末能提出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现成答案。那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呢?本文以为,关键就在于毛泽东抓住解决了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系这一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增收困难上。但人为的政策制度因素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民的全面发展。现在关键是要构建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来认识和把握,把尊重农民自主权、维护农民自身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是被建党90多年的历史所证明的正确选择,是被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所证明的成功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程中,农民作为我国社会主体这一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仍然需要坚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思想。  相似文献   

20.
"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魏晋时期,玄学美学本体论由自然宇宙观转向了人文本体观,玄学的"自然"主义思想是对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继承方面:"自然"即"道性"本体。超越方面:"自然"即"精神生命"的自由性;"自然"即返归本真存在的生命自觉。魏晋玄学作为人生本体之学,其命意在于精神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在于借本体的追问,给生命的自由找一个终极的依据,借对"自然"本体的确认,为无限的、自由的、自然本真的生命作注释,从而使生命返归本真的存在状态,成就个体生命的诗意自然、自由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