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情绪心理学的情绪是生命体行为选择的组织者的研究结果,推得悖论问题的产生源于原有理论将情绪作为不利因素而排斥在外。因此,情绪机制的引入将是一条有效的消解决策悖论途径。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基于经济学前景理论主观价值和心理学情绪概念之间逻辑的一致性,建立生命体行为特征函数,获得情绪量化原理,从而形成情绪趋大化消解原理。运用该原理对阿莱斯悖论、两信封悖论(交换悖论)、蜈蚣悖论(逆向归纳法悖论)和圣彼得堡悖论的消解,验证了其合理性,为基于情绪的悖论问题消解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再论说谎者悖论的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谎者悖论是最典型的语义悖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说谎者悖论是指基本形式的说谎者悖论,广义的说谎者悖论是指基本形式的的说谎者悖论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本世纪初以来,解决悖论成了逻辑学界的一大热门课题,继罗素提出用分支类型论来解决说谎者等诘义悖论之后,又出现了许多方案。但是,对说谎者悖论的解决都是不成功的,因为它们都未抓住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本文针对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就说谎者悖论的消解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义悖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义悖论包括所有悖论,而狭义的语义悖论与直观悖论和决策悖论相区别。直观悖论涉及语义分析与直观事实之间的背离,其中又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直观悖论包括芝诺悖论,复杂的直观悖论涉及对“直观事实”的解释或认识,就是所谓的“认知悖论”,如意外考试悖论。决策悖论是语义分析之结果的应用困境,它的产生常常不仅来自语义分析,而且来自价值分析,如囚徒困境。一些最简单的决策悖论只涉及操作而不直接涉及价值,故而称之为“操作悖论”,如理发师悖论。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悖论分别给出解决方案,并以双信封悖论为例来说明有些悖论不只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期望理论为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规范理论,然而"交换悖论"对之提出质疑.从经济学的效用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金钱数不等于效用值,由于决策主体的效用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交换悖论"误将效用等同于金钱数了,因此交换悖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这样,"交换悖论"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公共利益的研究,在公共利益立法诉求与理论特性、公共利益与行政权、公共利益与法律、公共利益与公众心理以及公共利益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的关系中都存在着悖论,而这些悖论告诉我们必须对公共利益标准的制定转换视角。我们应该放弃对公共利益标准的制定,回归到约束行政权力尤其是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的行政法治轨道上来,而最终我们会发现,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皈依的公共利益其实只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博弈实现行政法治后必然的剩余价值。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政府法治论"应当是最合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分析哲学宣称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并倡导通过分析手段研究一切哲学问题.的确,分析精神已经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个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当用恰当的逻辑符号来重建哲学的概念和原则时,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甚至出现了悖论等现象.例如,罗斯(Ross)的道义悖论、赫斯(Hesse)的确证悖论以及塔契-密勒(Tichy-Miller)似真性悖论等.这些悖论的出现是由于经典一阶逻辑中不加限制的添加原则,用舒尔茨(Schurz)的相关演绎逻辑能对这些悖论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7.
幸福悖论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目标.然而,一直以来对于经济发展的片面追求让人们忽视了幸福的重要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蓦然发现,原来经济并不一定与幸福成正比.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幸福水平没有提升甚至有所下降,如是产生了幸福悖论.幸福悖论的产生正是由于人们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即经济与幸福的正比关系出现错误,因而,通过对于幸福的涵义的理解,以及影响幸福的因素的分析,我们就能揭示出这种错误,从而幸福悖论也就得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8.
格雷林悖论是由德国逻辑学家格雷林提出的一个语义悖论,属于自指悖论的一种。本文详细解说该悖论的语言定义规则,说明产生格雷林悖论的矛盾根源在于语义不详,概念不明以及违反定义规则,抛除了这些因素,则格雷林悖论再无悖论可言。  相似文献   

9.
自从伯努里(Daniel Bernoulli,1738)提出圣彼得堡悖论以来,传统的期望货币价值(EMV)准则遭到了颠覆,期望效用价值(EUV)准则逐步得到确立,并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然而,EUV准则并不是一个完善的准则,不能很好地对超级圣彼得堡悖论、阿莱悖论以及Ellsberg悖论进行解释,这是比较令人失望的。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本文提出,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中,人们所关心的不是货币价值,也不是效用价值,而是状态价值。在状态量化、状态-收益函数插值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决策悖论问题进行了演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期望状态价值(ESV)能够成功地同时消解圣彼得堡悖论、超级圣彼得堡悖论、阿莱悖论以及Ellsberg悖论,显示了相对于EMV准则以及EUV准则的ESV准则具有新鲜的生命力,为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 ,人们只有指出悖论产生的根源 ,才能找到消解它的正确方法。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前提中包含有思维混乱 ,事实上真正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现实 ,在前提中不包含思维混乱 ,就不会产生悖论  相似文献   

11.
独立自主地做决策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决策的发展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关于决策发展性的争论导致对决策问题的研究不可能获得普遍认同的结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决策能力的构成成分有哪些;非认知因素、社会情境对青年和成人的决策能力影响是否是相同的;决策发展的本质是什么.综观各个理论派别的观点并做简要的评论,由此可以展望有关决策的发展性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学术界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发现了一套清代的《石头记》抄本,派专家做了学术鉴定和考察,这个抄本是迄今发现12个早期《红搂梦》抄本中价值最高的本子之一,文本内容很多地方独出异文,这些异文更接近曹雪芹的原笔、真笔,解决了一些《红楼梦》版本校勘的问题。1986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这部《石头记》。文章作者在圣彼得堡目睹了《石头记》抄本,与中华书局的影印本尺寸不同,这部《石头记》宽如同常见书(18.5cm),而长度却像《辞海》等大型工具书(25.5cm)。这套《石头记》共5函,每函7册,现存35册,一般每两回订一册,但也有少数三回装订一册,还有一回订一册的。第五回和第六回装订的那一册遗失了,这很可能因为第五册里有“册子”判词和“红楼梦”曲子,预示十二钗的结局,更能引起阅读兴趣,被人借阅未还而失去。这部抄本没有第八十回,最后一册只有七十八回和七十九回,事实上,八十回的内容包含在七十九回中,第七十九回和第八十回尚未分断,也说明这个抄本所依据的底本应该是时间比较早,当在曹雪芹去世前后不久。此外,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虽然分开了,第十八回却只有标回而无回目的具体文字,属于早期抄本的特征。抄本的纸张是已经写有文字的纸反过来在背面抄写,册页上还有红色点断的痕迹和名宁旁边的红线标记。  相似文献   

13.
人造景观通常投资巨大,建设和经营的风险很大,如何进行科学决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该文根据决策理论,对我国人造景观决策失误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这些原因,从决策程序、决策环境、决策目标、决策约束、决策创新、决策层次和决策领域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决策权配置与企业组织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的效率受到决策形成和决策执行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的限制 ,而决策权的不同配置方式影响着组织的知识水平 ,并由此对组织效率产生影响。企业组织面临着分配决策权与由此带来的协调成本之间的两难抉择 ,组织结构的优化过程就是在知识成本和协调成本之间均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群体决策基本理论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群体决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研究了群体决策的定义和基本假设。将群体决策的偏好集结分为个体决策偏好序、概率偏好和模糊偏好三种集结类型,并对这三种不同的集结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首次研究了轮流决策模式,并将其与个人决策进行了对比,目的是研究风险情况对于个人风险决策和两人风险决策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通过仿真气球实验(BART)将感觉寻求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对个人决策与轮流决策风险偏好、情感体验差异以及不同人格特质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轮流决策相对于个人决策可以明显降低风险.同时,轮流决策会给被试带来更强的控制感、成就感和喜悦感,较低的后悔程度.两个高感觉寻求被试组合和两个低感觉寻求被试的组合风险状况无显著差异,一个高感觉寻求和一个低感觉寻求被试的组合的风险状况显著低于两个低感觉寻求被试组合和两个高感觉寻求被试组合.研究结论对两人决策现有研究进行了有力补充.为企业进行组织架构设计、管理人员选择与搭配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连续性扩展和结束时间部分信息的扩展,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和集结损失函数,研究管理者面对突发事件应该何时启动应急预案的问题。在没有突发事件损失函数信息的条件下,利用局内决策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决策者何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启动模型,并利用竞争比说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启动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与其说康德“悖论”的产生源自理性自身纯粹形式的表现困境或有限理性存在者在认知过程里的超验企及,不如说源自纯粹的先验语言形式在自然语言中的不可言说或自然语言对于超验对象的经验呈现,其结果自然地带来语言命题及其语言存在问题在先验性与经验性方面的混同;理性“悖论”既是理性存在的必然发生,又是语言经验过程的“失真”表现,自然语言的“尺度”不在自然的进程,而在理性存在的先验语言形式之内;辨明“悖论”的原因和形成就是辨明理性与知性、自然语言与先验语言形式的分野,确立清晰的具备不同特征的语言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