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1月4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中明确,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发放方式从原单位转移至社保经办机构发放.2015年9月30日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天津市的养老保险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养老保险改革实践的具体过程中,从高校经办人员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虽然养老保险并轨制改革已完美落幕,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伴随着改革的发展仍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论文根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各个过程和阶段,探析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过程中已经和即将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并轨"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并在其中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如何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相关规定,尤其是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及主要内容,为打破养老保险的"双轨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社会影响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探讨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总结成效和发现问题,以期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的顺利实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一年来,全省人社系统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着力攻克改革难点,人社部门承接的各项改革任务如期推进,有力维护了全省改革大局;着力回应社会热点,承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民生实事提前完成,较好履行了民生职责;着力打造工作亮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保基金行政监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公务员阳光考录、职称制度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得到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5.
韩烨 《中国劳动》2015,(2):67-71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两套完全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即"福利化"的退休金制度和"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称为"双轨制"。自2009年人社部下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来,来自各方的阻力和压力迫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搁浅。伴随着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问题又被推到"风头浪尖"。笔者认为,应明确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价值理念,推进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同步协调改革;建立并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公务员群体与其他劳动者群体基本养老金的整合,形成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姜泉 《劳动世界》2020,(5):36-37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30多年探索和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的合并统一等举措,使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改革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了其对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明确改革的目的和方向、明确改革的对象和内容、建立完善的职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我国在新一轮社会改革中追求建立一个公平、有序、高效、和谐的社会保险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正在稳步推进.本文阐述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分析了推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要求,制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促进了养老保险新机制的形成,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这项改革仍处在试点阶段,目前还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企业负担重、统筹层次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为此,国务院在总结近几年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作出  相似文献   

10.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时期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的核心是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及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人口老龄化及制度因素带来的养老危机。本文围绕改革的必要性、时机和方式三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自2009年试点地区公布后,具体试点方案却迟迟不能发布,说明改革遇到了阻力和困境。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对上海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现行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其次运用对上海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根据上海市实际情况以及改革的趋势,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江友 《劳动世界》2017,(30):14-15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顶层设计业已明确,当前处于政策落实阶段,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践上看,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职工最为关心是改革后养老金待遇水平问题.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金待遇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研究改革前后的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把养老保险分为五个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城镇企业职工、城镇无业居民和农民的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养老金待遇水平低,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公平性不足,覆盖面不全;城镇职工缴费比例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改革进展缓慢等问题。为了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本文提出应适度调整缴费率,以满足生活需要;强制养老保险,排除制度覆盖盲点;变费制模式为税制模式,探索养老保险新筹资方式;坚持社会保障以公平为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相似文献   

14.
德国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一度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效仿的典范。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减慢、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德国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数次改革,本文通过对德国养老保险重大改革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对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征 《中国劳动》2002,(6):25-27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在改革的进程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信号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只提供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为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就需要寻求一种其他形式的保险;同时,企业为吸引和稳定员工,提高企业凝聚力,也在寻求一种具有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工资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德国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为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提供了多种可能,但个体劳动者的实际参保情况却不容乐观,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缺失或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为此,德国政府已将个体劳动者纳入养老保险改革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委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的吉林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和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三项制度办法,7月28日,吉林省人社厅召开全省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视频会议,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张志军在会上作了《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不相适应的难点问题.严重影响到前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盛碧荷 《劳动者》2004,(10):38-39
我国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终与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相伴随,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问题。早在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由目前的市县级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1998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8)28号】又明确提出“加快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要求“1998年年底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机制。”时至今日,省级统筹的提出已13个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养老保险费实现税务部门征收,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