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是经济工作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目前承担着东部产业转移重任,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落实,需要认真研究中西部金融生态现状,对有效实现西部大开发,实现中西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卫军 《劳动世界》2011,(14):86-88
金融是经济工作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目前承担着东部产业转移重任,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落实,需要认真研究中西部金融生态现状,对有效实现西部大开发,实现中西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探讨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然成为工业化城镇化整体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差异,西北贫困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更趋于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2008年,金融危机使宁夏农村劳动力区外输出受到重创,仅2009年宁夏区外转移就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民工荒现象持续和蔓延,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以期就地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降低用工成本,但这一判断仅是在封闭条件下考虑人口问题,常常导致对劳动力供给预测过于乐观。本文以西部省份贵州省为例,从开放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预测由于劳动力外流和劳动参与率降低所导致的地区劳动力实际供给量大幅减少,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结果显示,封闭人口状态下贵州省劳动力供给充足,但开放人口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可能在2016年左右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现象,西部地区不能继续延续东部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道路,并对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梅州市,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需求类型和需求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粤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分析,特别是对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三大产业人数的增长率及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定量分析,发现粤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不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而且在结构上都不能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出建立完善的终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加大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为皖江城市带推进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本文从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分析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发展,从而提出一些有利于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特定含义是指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事一定劳动且以此获得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农民工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有着十分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势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明显昭示出,农民工(劳务输出)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民工已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不可或缺的战略生力军。  相似文献   

8.
正遂宁市安居区是城镇化后发地区,区委、区政府选择"融城发展"路径,突出承接产业、产业聚集特点,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在此形势下,安居区新的就业形态正在形成,表现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日益优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趋势稳步推进、创业升级对不断落后的就业岗位的淘汰日益加快、区外转移就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战场以及区内外劳动力双向流动的特点。同时,就业矛盾也呈现出了结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为皖江城市带推进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本文从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分析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衡阳市高职教育的现状和衡阳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衡阳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有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着重提出建设具有衡阳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强市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区域间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基于我国近二十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并给周边地区带来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具体来看,东部地区虹吸效应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双重流失,“高低集聚”现象凸显,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距逐渐拉大。本研究认为: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治理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提升我国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老龄化具有形成时间短、发展速度快、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城乡与区域不均衡,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偏低等基本特点。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挑战,要加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供给的良性互动,既要有利于促进充分就业,也要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好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各类人力资源;要立足区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就近利用大龄劳动力和适度引导部分劳动力回流;要把握老龄人口增长机遇,推动"银发"产业发展;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既帮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稳定就业,又促进更多大龄和老龄劳动力在农村就业创业,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就业需求和可持续生计;要加快制定促大龄和老年劳动力就业的制度供给和能力建设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探讨东部、中部、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成因,比较分析各个因素对不同地区所产生的不同作用,进而分析各区域间金融发展差距的趋势,最后提出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冰雪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是一项令人着迷的休闲旅游活动.冰雪旅游能够带动的相关产业较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吉林省近年来提高了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快速崛起,经营管理水平也开始向世界滑雪强国相看齐.通过分析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本文归纳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关键的一环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保障民生,缩小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的方向,也是改革和制度安排的一种价值取向。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在劳动仍为谋生手段的今天,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更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本文以浙江为例,探讨公共就业均等化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窦红 《中国劳动》2006,(8):14-15
2005年5月,我们在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等省,对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几年,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2004年,农村常驻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入东部的占69.81%.但农民工的流入地开始分散,2004年,流入原来6个东部主要流入地的比重下降,流向其他地区则增加14.3个百分点.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向长三角地区、甚至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流动人口呈现出规模庞大、空间宏大的局面,促进了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不同区域人口流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那么区域产业聚集和分工是否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利用区域人口净迁移率(代表人口流动强度)、产业聚集程度、产业分工程度三个指标,通过筛选建立多模型检验典型产业的聚集和分工程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显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对区域人口流入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产业聚集和分工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影响又存在着差异,不同区域其产业聚集程度和分工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人口流动强度的差异。区域之间要实现人口合理流动,应充分发挥区域禀赋优势,加大劳动力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我国就业实现了稳中求进,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长,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低于4.6%的控制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区域转移明显,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共赢的局面,三是出现了新型产业发展方式,四是产业园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的,并使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最主要产业。今后一段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将引起就业形势改变和政策重点调整。为此建议: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有机结合;二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调节作用;三是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解决职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现在各国和地区不断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重振经济,纷纷出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区域经济也必须关注智能制造的发展,衡水地区要发展经济也必须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探索"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不过要结合衡水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