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有关国企改革的理论热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问题;二是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三是关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国企性质及其作用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国企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就业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了12个可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教育支出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就业有影响,并据此为有关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申晨 《劳动世界》2013,(9):134-134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同时,资金法律性质和管理营运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会保障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其中一种方式,关于我国社会保险统筹金的法律性质解释中,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公共资金说、财政资金说、率财政资金说等,我国的社会保险属于财政收入,是国家特有的资金。因此进一步完善资金法律性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法律性质和管理运营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保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作用.本文从研究社会保障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选取社保支出增长率、社保支出占财政份额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现状,并与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得出我国目前社保水平远低于经济增长水平的结论.随后分析了社会保障如何通过人力资本和消费这两个中间量影响经济增长,并针对提出了加大就业补助投入、调整社保支出结构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悬赏广告现象在当代社会出现得越来越多.其法律性质如何,到底有无效力,我国法律法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学术界也有争议,以至法院在处理同类案件时,往往作出不同的判决.本文试图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出发,对悬赏广告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1.中国和印度实际GDP年增长率达到5%~10%,只有中国和印度应对了目前这场经济危机,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现在都处于经济衰退中。2.中国和印度主要靠服务业和制造业带动经济增长。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主要基于农业,还有一部分服务业。3.中国和印度经济主要靠出口拉动。投资对于中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拉动因素。中国领导人鼓励拉动内需,增加家庭消费支出。但是,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3年期间,中国的家庭消费支出只略有增长。4.中国的不稳定就业占就业总量比例从1991年的70.6%下降至2013年的46.1%,减少了24.5个百分点。印度同期从82.5%下降至78%,只减少了4.5个百分点。5.在减贫工作中,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提高了工作质量,在此方面比其他的国家做得好。6.就业结构变化,就业人员从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方面,中国一直做得很好。印度也还可以。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劳动力转移得比较少。7.金砖国家社会保护支出占GDP比例各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印度社会保护支出占GDP不足5%,巴西高达20%以上。中国社会保护支出占GD P比例从1995年的3.2%增长至2011年的7.5%,增幅较大,但是,总体上公共投入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秦文 《劳动世界》2017,(29):65-66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学理论家.他的史学思想包括历史学价值论、性质论、认识论和史才论,强调历史学可以穷原竟委、博古通今,预测未来,培养智慧;主张历史学为纯主观的学问但又要求尽量做到客观;提出"史才六长"说等.他为新史学的传播与构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一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审计的重要分支,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展开.通过核实往来款项真实性进行资产审计,从供应商入手进行负债审计,通过权益变动情况进行所有者权益审计侧重,从收入与支出的合理性进行损益审计.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改革不能脱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通过针对需求热点进行供给改革,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短期内能够体现改革成效。本文基于2002年-2013年安徽省县级农村居民收入和七类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收入来源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相对于财产性收入对各类消费支出具有更高的贡献率;转移性收入对于医疗支出与居住支出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安徽省农村居民的需求热点已逐渐向医疗、交通、通讯、家庭设备及服务等方面转移,因此,可将这几个领域作为安徽省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里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即 GDP 的比例本世纪末(即2000年)达到4%”.然而,这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却一直没有实现,虽然财政教育支出的绝对总量逐年在增加,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都存在着比较大的缺口,而由此产生的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比例为何一直达不到4%的问题,比较了中国教经费的投入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教育投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贵州省历年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贵州社会保障支出和不同社会保障主体支出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1)在考察期内,贵州省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2)从不同主体支出来看,就业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个人社会保障支出抑制了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促进了就业。(3)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能够消解最初对就业产生的负效应;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对于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的形态正效应;城镇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整体呈现正效应,农村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则相反。文章从贵州社会保障发展现实的角度对实证结果予以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制度肩负着解决居民养老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的政策目标,同时还承担着带动消费与扩大内需的战略任务.本文使用2003-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经典的消费函数模型对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支出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保险支出显著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并且两者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强化预算管理,提高待遇支出宏观控制的精准度 预算管理是养老待遇支出的"总开关".如果这个开关拧不紧,待遇发放管理中"跑冒滴漏"的"顽症"就无法祛除. 一是要提升预算信息化水平.要建立完善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养老待遇支出预算管理平台,将原来分开且封闭运行的财务流、业务流、信息流深度融合对接,通过实现"三流合一"和自由转换,为预算编制、预算干预与执行反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建成小康社会的阻碍.本文从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以此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第三方付款"的特性,相关主体因受利益驱动而过度利用医疗卫生服务,导致医疗保险基金不合理支出的现象严重.为了防范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我国应当从医疗服务供给方和医疗服务需求方两方面来进行制度规划,监督与激励并举,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不合理支出的有效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争议焦点:职工上下班途中闯红灯被汽车撞伤,其受伤性质可否认定为工伤. 职工华某认为,自己为了上班不迟到而抢时间,被汽车撞伤造成严重伤害,其受伤性质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华某上班途中闯红灯被汽车撞伤,交警认定本人承担主要责任,其受伤性质不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7.
做法 自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也逐步开始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财政部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作进一步规范.在此背景下,预算绩效管理显得格外重要,是保障集中居住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以及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基础.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在农...  相似文献   

18.
悬赏广告现象在当代社会出现得越来越多。其法律性质如何,到底有无效力,我国法律法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学术界也有争议,以至法院在处理同类案件时,往往作出不同的判决。本文试图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出发,对悬赏广告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与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由于医药企业本身的行业性质,它所需要的是具有精湛医学技术的人才.所以"人"在激烈的医药竞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的概念做了阐述,对造成医药企业销售人员的风险从政策环境、企业和员工自身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针对医药企业中销售人员人力资源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为医药企业留住好人才,建设优秀的销售人才队伍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就业协议就其法律性质而言是附带保留解约权与效力开始期限的劳动合同,因此,解除就业协议相当于法律上的解除劳动合同。未正当行使解约权而解除就业协议,属于无效法律行为。各方当事人只有遵循就业协议制度的宗旨、目的,具有客观、合理、充分的理由时,解除就业协议才具有合理性。高校处于三方协议中的中介者的法律地位,要探索实现其职责的多元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