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的2013年是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并成功运行的第10个年份,新农合确实解决了参合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取得极大的社会效益,新农合基金在正常、可控范围之内保证了从资金筹集到基金拨付、报免,每个环节都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省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近日出台。与去年相比,方案在补偿资金、补偿对象以及补偿病种上都有所扩大,参合群众受益水平将随之提高。今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由过去的290元提高到340元,其中政府补助280元,个人缴费60元。在补偿方案方面,进一步提高普通门诊补偿比例,原则上乡镇、村医疗机构门诊补偿比例不低于70%。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各地要根据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制度属于初级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政府主导、财政补助高、农民缴费少等特点,目前这种医疗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试点”运行的状态。《社会保险法》提出了将新农合提升为正规缴费性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创新需要贯彻社会保险理念,建立科学筹资机制、明确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管理监督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有病到大医院治疗的患者递增。医院是"新农合"资金流动的"通道"和"闸门",其医疗服务状况对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有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新农合"患者经济支付能力低、异地就医困难等问题,提出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思考,从而提高"新农合"患者的受益水平,满足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使"新农合"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不断的增加,新农合在保证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农民实际受益水平低、医疗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以湖南省武冈市为例,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体系结构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并剖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设计不科学、统筹层次低以及出现"逆调节"现象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从整合制度、扩大覆盖面、限制个人账户继承比例、建立筹资"累进"与待遇给付"累退"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多渠道筹资,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失业保险基金是失业保险制度合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及再就业的资金基础.从基金的运营效果来看,五险中失业保险基金的结余问题尤为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历年基金收入大于支出,使得基金结余日渐庞大,这给基金的有效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将立足于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结余现状,从失业保险覆盖率、失业率、基金征缴率、替代率和基金的发放比例几方面,全面分析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的影响因素,以便于对失业保险基金及制度运行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医疗保险基金偿付管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非合理性预算和非弹性指标,出现了医疗保险基金预期严格控制和实际支出失控的悖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面临双重道德风险。建立科学的弹性预算制,强化系统内部控制和外部协调,实施医疗服务体系动态管理,健全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医疗保险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第三方服务体制,是提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效率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林芯晗 《劳动世界》2020,(11):37-37
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2003年进行的试点实施,自从该制度实施以来,其一直秉持着为农民建立一套相对全面的医疗保障,并且通过不断的改革,我国农村的新农合参保率越来越高。新农合切实的保障了农民医疗的根本问题,在很大程度之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1],但是在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新农合制度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实地走访、搜索文献、整理资料,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分析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7—2009年度山西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等资料,通过对山西省“新农合”现状及其特点的分析,在充分肯定政府在推进农村卫生改革方面做出积极努力的基础上,寻找“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政府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4日,"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拉开试点大幕.与"旧农保"制度相比,尽管"新农保"制度不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待遇水平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随着试点的深入,"新农保"制度在筹资机制、待遇发放、统筹层次以及基金保值增值等方面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新农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以湛江市雷州附城镇土角村为例,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土角村新农合的实施情况,分点阐述了新农合在该地区的现状以及主要问题.在运用 PLS 模型分析影响该村新农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湛江模式”值得推广的原因,最终得出完善新农合制度中能使其满意度提升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出台,我国广大农村逐渐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12年,已有8.12亿农民参保,解决了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问题,但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就存在,本文通过对现行新农合制度的研究及对农村居民的收支情况分析,论证在农村建立大病补充医疗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农村急需建立第二层次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第三方付款"的特性,相关主体因受利益驱动而过度利用医疗卫生服务,导致医疗保险基金不合理支出的现象严重.为了防范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我国应当从医疗服务供给方和医疗服务需求方两方面来进行制度规划,监督与激励并举,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不合理支出的有效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医疗基金是我国医保制度运行的资金保障,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保基金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资金,关系到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目前有很多学者对基金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主要集中在制度改革与管理方式的探索上,对其经济运行的定量研究比较不足,且涉及到运行问题时只是关注收入、支出、结余、使用效率的某个方面,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估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平衡计分卡为工具,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医保基金运行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解决了医保管理评价指标研究只侧重于某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武侯区劳动保障局按照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推动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全面开展。2007年,全区成功保持了城乡充分就业状态,城镇新增就业106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再就业率为96%,转移农村劳动力17277人,实现非农就业的比例达到92%;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2928人,新农合参加农民5万余人,参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蒋春雷 《劳动世界》2010,(12):22-25
2009年9月4日,"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拉开试点大幕。与"旧农保"制度相比,尽管"新农保"制度不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待遇水平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随着试点的深入,"新农保"制度在筹资机制、待遇发放、统筹层次以及基金保值增值等方面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新农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以湛江市雷州附城镇土角村为例,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土角村新农合的实施情况,分点阐述了新农合在该地区的现状以及主要问题。在运用PLS模型分析影响该村新农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湛江模式"值得推广的原因,最终得出完善新农合制度中能使其满意度提升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农村医疗资源尤其是农村医疗人才资源的匮乏制约了新农合的有效推进及制度完善.该文就农村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现象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定向培养、合理配置医疗人才、完善医疗服务下乡、放开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衔接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两种制度衔接的必要性、衔接的现状、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扩大救助资金来源,提高资金利用率;科学界定救助对象;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