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它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无形的作品,故有人把它比喻为“风”,象风一样流传一阵之后就消失了。要使得这宗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化财富长期保存和不断流传,就必须用文字加以记录和整理写定,使其从口头的“无形”转化为书面的定型作品。即搜集整理工作。搜集整理是完成民间文学作品从口头转化为书面的过程中两个不同的工作阶  相似文献   

2.
肖甘牛是我国民间文学界的老前辈,他搜集整理的《灯花》故事挽救了一位日本妇女的事迹传开后,他的名字更是为许多人熟知。经他搜集整理和再创作的作品,至今仍在影响着广大读者。对于他的作品,民间文学界曾有过许多的议论。我不揣浅陋,把初步考虑到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就教于民间文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鲁迅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他是在民间文学的熏陶中长大的.从事文学工作后,他又把民间文学“刚健、清新”的乳汁,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最了解民间文学,深深懂得民间文学中劳动人民的“心理”与“愿望”.他以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发掘了我国几千年来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的宝藏.在民间文学的理论上,提出了好多卓越的见解.他不仅是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并且也是以马列主义来研究民间文学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思想活跃,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文艺理论的讨论中,不少同志论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问题。对于这种创作方法,有的同志怀疑或否定它“能成为独立的创作方法”,有的同志断言古今中外没有一部作品、一首诗歌是“两结合”的,进而认为这种创作方法的提出不仅不是对创作  相似文献   

5.
三十多年来的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间寓言是一颗闪亮的明珠,它与其他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一起,为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一、少数民族民间寓言搜集整理概况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民间寓言,指的是建国以来,从各个少数民族民间搜集整理出来的全部的民间寓言。由于这一时期汉族民间寓言搜集整理收效甚微,因此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也可视为中国当代民间寓言。中国当代民间寓言的搜集整理大致是从一九五五年前后开始的(这里指的是搜集整理作品见诸报刊的时间)。这时的民  相似文献   

6.
对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法》保护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属于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具有民族性、集体性、传承性等特点。因此,对它的法律保护模式也必须与这些特点相适应。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是以《著作权法》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但实际上这一保护模式与《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形式以及鼓励创新的价值取向等都是相悖的。因此,应当在洛克劳动财产权以及利益平衡的理论基础上,出台专门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法》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认为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能是劳动人民自己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进步历史作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问题,是民间文学根本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五四到三十年代,是学科的创建时期。那时,学术气氛浓厚,众说纷纭。有认为它是落后民族的文化遗留物,有认为它即通俗文学,有认为它即“口述的耳听的”文学,有的已涉及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等特征。鲁迅、瞿秋白则指出,它是“生产者的艺术”,以之区别于“消费者的艺术”,对后人影响较大。这被认为是抓住了作者的阶级属性,加上苏联的影响,从此探讨渐趋一致。解放后,经过《民间文学》1957年的讨论,已使得许多人接受了民间文学主要应该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观点。如认为:“民间文学从它一开始形成的时候起,就规定了自己最本质的,不可缺少的特征:它是劳动者即生产者所创造和传播的文学,是他们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1958年的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侵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利的情形时有发生。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符合国际潮流,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应尽快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范围、权利主体、著作权内容以及其传承者、搜集整理者的权利等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人,有的认为是生产劳动,有的认为是经济基础,有的认为是实践,不一而足。对于社会存在是否包括政权法律制度等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到理论体系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对改进现在通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材中所存在的缺点,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社会”这个范畴如何理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而这个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往往由于对“社会”这个范畴理解不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基本问题、基本范畴、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产生异议,因此,重新考察一下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研究的生活指向,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前途。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部分,其搜集整理与理论研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非常特殊的一页。关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学者们更多的是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需要出发。在现代民俗学运动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渐渐成为一个热点,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边疆文化建设中,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达到高潮。光未然所搜集整理的民族叙事诗《阿细的先鸡》是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众多少数民族间流行的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孙中山早期的政治思想,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志认为,在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基本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在这时虽有某些革命思想,但占主导、支配地位的是改良主义思想。有的同志则认为,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不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中山这时的思想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受到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一直是革命救国的思想。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孙中山“一开始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孙中山自己曾经多次谈及何时产生革命思想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他在《孙文学说》中认为:“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鲁迅前期思想估价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鲁迅前期的主导思想是“进化论”;有的同志认为是“社会革命论”;有的同志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民主主义”,不同意说是“进化论”。二、关于“国民性”问题 (1)国民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不少同志认为鲁迅所谓国民性就是民族性,就是斯大林所说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民族的心理素质或精神状态。也有同志认为鲁迅的国民性并非民族性,鲁迅在不同文章中谈到国民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文艺政策的调整落实,回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倾向。那就是,个别回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贪大求全,所谓“贪大”,就是把未经考证确是回族民间歌谣的作品说成是“回族革命歌谣”;所谓“求全”,就是把《古兰经》上由宗教学家自觉加工过(不是马克思所讲的“用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加工过”)的神话,说成是中国的“回族神话”。这样,对回族民间文学、乃至整个回族文学的研究便增加了一些迷雾,设置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下称“两结合”)在文艺界颇受一些同志的冷遇,反对者不少。有的人认为这个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创作上也没有真正体现这个方法的作品。有的人认为“两结合”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1958年大跃进时期和“四人帮”横行时期,很多所谓“两结合”的作品,都是瞒  相似文献   

16.
回族文学的研究,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着回回民族的新生,祖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形成,对回族文学的历史及现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先后发表在宁夏、甘肃、青海以至一些全国性报刊上的文章,有的介绍了回族地区文艺运动的情况,有的对于回族作家的作品、回族民间文学进行了评论和研究。但是,随着“左”的思想的侵入,所谓“地方民族主义”罪名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别以口头和文字形式,满足过广大读者或听求的需要,孕育了许多优秀作品,培育了无数优秀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在成书过程中,无一不是经过民间传说到说唱艺人辗转反复的加工;许多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从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创作,使自己的创作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由于作家们急迫地要冲破长期以来封建束缚的牢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皇权主义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这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农民战争皇权主义的一个中心议题。一切分歧意见,几乎都同对皇权主义的理解有关。皇权主义一词是斯大林在《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一文中,评论俄国农民战争领袖拉辛和普加乔夫时提出来的。据此,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也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帝王思想”。的确,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要打出“好皇帝”的旗号。有的拥护现存的“好皇帝”;有的愿意别人当“好皇帝”,自己来拥护;有的希望自己当“好皇帝”,要别人来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实例,论述了民间文学这一文学形态在作家文学中所处的地位及表现形式;认为创作正统文学的作家主动吸收或改造民间文学的成分,并在其作品中按作者的意愿发挥作用;经典作家作品中民间文学的出现大致有整理、引用、转述、融汇、重构等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是那个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它包括民间传奇、政治笑话、时政歌谣等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但迄今为止,其搜集整理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做得很不够。本文着重探讨了其基本范畴、基本特征、基本价值这三个问题,提出在文学研究中应该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从而使民间文学研究更深入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