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它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管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习指导能力、组织实践活动能力与个性化评价能力在教师素质中较为重要。为了培养高师生相应的指导能力,建议高师的课程结构中增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论等课程。  相似文献   

2.
语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主要体现为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突破了课内课外、科内科外、书内书外、校内校外的隔闵与界限,通过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综合实践活动属于一种实践性、体验性的课程,是一种师生在实施过程中共同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其实施过程就是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又具有潜在性、多样性、多质性、地域性等特点。实践证明,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生活教育认为,当生活一起变化,教育也要随之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应不断前进,与时俱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这些特点在与师生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与生活交互融合的过程中,需以一些操作性强、易被儿童接受的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或模拟生活中的某一情境.或交融于儿童的生活中,能综合各种文体的读写,具有极大的游戏性质。学生不仅要在这些活动中有效进行连环说写活动。还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协同、合作活动。仿佛一个读、说、写、做的“原子反应堆”.这就是所谓的生活作文“套餐”。  相似文献   

5.
李健 《新天地》2011,(12):44-4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一门由师生共同创生、动态生成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着变化,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等。2011年我校依托我县“山、佛、汤”及豫西革命老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效开展了《走进鲁山名人》、《走近邓小平爷爷》、《小炸串大问题》等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及时调控自己的角色,才能有效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6.
施瓦布的实践模式课程观是对泰勒目标模式课程开发的批判与发展。他认为课程发展到今天已走向末路,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拯救课程的未来。基于此施瓦布提出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实践模式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开发要与具体的情景相联系,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它给我们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是,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提供课程教与学的情景,在课程设计时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课程决策实行集体审议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结构改革的一个重点,作为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内容,并强调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何谓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基于默会知识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各项课程编制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从默会知识的视角出发,教师在编制课程过程中,应关注由于生活境遇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默会知识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学生个体解释或理解课程内容时认识框架和行为的不同,力求学生从已有知识中获得新的暗示,觉察新发现具有的潜在意义和价值.这对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中规定:高等师范专科教育设置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学方案》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将活动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活动课程论是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课程理论之一。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与分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师专开设活动课程要处理好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许多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带着自己的思考,大胆地实践。笔者搜集了一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课的课例,对有效实施的策略进行探析。选择适宜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首先从选择一个适当的研究主题开始。因此,对教师来说,首要任务是在某种背景下评价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判断一项课题是否得当,最关键的一点是它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获得发展。课程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围绕这三条线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在班都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启示下,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实现教师积极的榜样作用的关键在于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科学精神,并将科学精神落实于教师的日常行为和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师在气质、性格和心理上具有一种理性精神、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本文进而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贯彻实施科学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面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节约用水》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收集整理数据及相关计算,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符合高考发展的趋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解题的辅导,要注重穿插应用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一章一节后的复习教学中.下面是笔者在高三复习课中实施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诞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因此,在生物课程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简称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改革措施之一。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原则包括实践性、学生自主性、教师有效指导和目标生成性原则;活动指导包括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活动方案以及活动的交流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强化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王昕,孙康宁,刘援朝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工科学生的一种综合教学活动,是集知识学习、运用、技能训练与能力开发为一体的三维教育过程。这其中,教与学的关系仍然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中,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活动引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实际技能的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汽车电子与仿真测试"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活动引导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引出了行为活动式教学法在"汽车电子与仿真测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在内容、形式、目标上是互为补充、有机渗透、彼此促进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手段,以实践性、自主性、创作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活动内容与语文学科课程内容打通进行.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改变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整合的现状,使二者在课程结构上更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要摆脱应试教育,必须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性学习便应运而生。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和系统实践获取多种直接信息和经验,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课程具体的实践形式主要有: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的见习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等。反思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认为认真领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