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有名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前二○二年,它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刘邦和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项羽之间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的阶级大搏斗。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刘邦坚持法家路线,顺应历史潮流,终于由弱变强,最后打败了猖獗一时的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历史上的儒家,为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一二二年,法家的杰出代表汉武帝粉碎了淮南王刘安阴谋集团未遂的军事叛乱。这是一场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复辟的斗争。研究这场儒法两家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西汉王朝新兴地主阶级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扫荡奴隶主复辟势力的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3.
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和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多年前用革命暴力推翻反革命暴力,打击赵高秦二世的反动政权;批判反动的孔孟之道和混进农民起义队伍中的孔老二,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光辉范例。这次农民大起义是在秦二世继位,赵高用阴谋手段篡夺了秦王朝的最高权力,改变了秦始皇所推行的法家路线,代表奴隶主阶级疯狂进行复辟活动的情况下爆发的。农民拿起武器,用革命暴力批判复辟倒退的孔孟之道,批判赵高推行儒家反动路线和例行逆施的反革命复辟活动,以排山倒海之势,沉重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冲击了地主阶级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为汉高祖刘邦继续推行法家路线奠定了基础。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反对腐朽、黑暗势力统治的巨大威力。历史斗争是现实斗争的一面镜子。回顾这次农民起义军的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我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统一,反对分裂,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在秦、汉两个统一的王朝之间,存在着从公元前二○六年十月至公元前二○二年二月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时期。在灭秦战争中做出卓著贡献的刘邦和项羽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逐鹿,增强了这一时期历史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也吸引着后世的许多研究者对战争的性质作出探讨。有人认为楚汉战争是地主阶级两个不同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有人认为是安定统一和分裂割据两种国家命运的决战,有人认为是复辟与反复辟、倒退与前进的大搏斗  相似文献   

5.
西汉初年,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这种斗争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分裂割据的诸侯王国的尖锐对立。在文帝、景帝时期,围绕着是坚持前进,实行适应封建统一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复辟倒退,实行有利于割据分裂的分封制这个根本问题,“尊法”的西汉中央政权和“崇儒”的地方割据势力展开了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枚乘字叔,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一四○年(汉武帝建元元年)。他生活在文、景时代。枚乘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较低的阶爱,是西汉时期具有法家思想的进步文学家。初为吴王刘濞郎中。由于刘濞大搞分裂复辟活动,阴谋叛逆汉中央王朝,他上书劝阻,未被采纳,便“去而之梁”,为梁孝王刘武文学侍从。吴、楚兴兵举行叛乱时,他又写信痛陈利害,劝说刘濞“还兵疾归”。在当时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他一直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倒退。枚乘在《上书谏吴王》  相似文献   

7.
前进,还是倒退?革命,还是复辟?这是历史上一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进步势力同保守势力斗争的焦点。集两千年来旧传统观念之大成的孔孟之道,是复辟倒退的反动思想体系,是反动派开历史倒车的舆论工具。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的斗争,就是复辟和反复辟、倒退和反倒退的政治思想斗争。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从五四运动以后,始终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战旗,坚持前进,反对倒退,为我们树立了在批孔斗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进步的阶级,要想巩固自己的政权,取得反复辟斗争的胜利,都必须执行一条正确的路线。 历史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秦始皇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统一了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他死去以后,秦二世和赵高却改变了他的正确路线,大搞复辟倒退,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果,赫赫功业,毁于一旦。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仅仅经过十五年,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9.
[说明]商鞅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同儒家复古倒退路线的斗争中,提出并推行了一条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在军事上,他反对奴隶主诸侯割据的非正义战争,主张“以战去战”,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正义战争统一中国,用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消灭奴隶主阶级的反革命暴力。为此,提出了一条“以法治军”lk的军事路线,主张以法为治军之本,反对儒家“以礼治军”和虚伪的仁义道德的反动说教,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法治思想来统一军队的思想,规定严明的赏罚制度和严格的军事纪律,实行“兵农合一”的“耕战”政策,等等。商鞅的这条“以法治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三一六年,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以新兴地主阶级统一战争的革命暴力,摧毁了蜀王和巴王的奴隶主分裂割据。秦并巴蜀之后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是以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一场革命,其间交织着激烈的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正是由于坚持了法家的正确路线,坚决进行了反复辟、反分裂的斗争,巴蜀地区的社会大变革才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全中国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这一段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揭露和批判林彪大搞分裂倒退,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深入批林批孔,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少正卯和孔老二的斗争,是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革新路线同没落奴隶主阶级守旧倒退路线的激烈斗争。这场斗争,揭开了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长期斗争的序幕。少正卯(?——公元前489午)是鲁国的大夫。他通“古今之变”,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代表,是一位杰出的法家先驱者。少正卯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孔老二“克已复礼”的反动政治主张,热情地倡导革新思想。他为了推翻  相似文献   

12.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杰出的代表。他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在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儒法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中,坚决捍卫和发展了前期法家变法革新的理论,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还提出了一条使法治路线得以贯彻执行的“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这是战胜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夺取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执行法治路线的一项决策。韩非的《孤愤》,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批判了奴隶主贵族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任人唯亲”路线,系统阐明了新兴地主阶级“任人唯贤”的进步理论。  相似文献   

13.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新兴的封建制并没有巩固,奴隶制复辟的危险依然存在。只是随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深入发展,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具有着与过去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如何才能巩固封建制度,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制复辟,仍然是西汉时期地主阶级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刘邦总结了地主阶级专政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镇压异姓王叛乱的过程中,制定  相似文献   

14.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侄,西汉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二代。他在年轻时,曾跟随父辈参加了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为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一集权,立下了“功劳”。所以刘邦分封同姓王时,封了他为吴王。就是这个吴王刘濞,在四十年后,竟充当了分裂倒退的奴隶主  相似文献   

15.
从秦皇到汉武,是新兴地主阶级在全国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期,也是新生的封建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和巩固时期。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一基本矛盾外,始终存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奴隶制复辟的危险性。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前179年—前141年),坚持刘邦和吕后既定的法家路线,为地主阶级争得了将近四十年的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楚汉战争胜负的论述,总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代表旧贵族复辟势力,搞分裂;刘邦之所以胜利,是由于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统一。但是,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即个人素质的重大作用。本文拟就刘邦、项羽的个人素质在意志、度量、品德、智慧、才能方面的优劣及其对楚汉战争胜负的影响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同仁。一、锐志进取和衣锦还乡刘邦素有大志,而且有很坚强的意志。《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出,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起兵灭秦,这种大志并没有消  相似文献   

17.
论楚汉战争     
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前二○二年,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代表项羽同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刘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争,历史上称“楚汉战争”。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军事力量很弱小,远远赶不上项羽,有几次几乎全军覆灭,但后来却愈战愈强,终于打败了项羽,取得了最后胜利。而军事实力强大的项羽,转战数年,所向披靡,打了不少胜仗,最终却落得个“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可悲下场。力量弱小的汉军为什么能最终打败强大的楚军而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历史人物,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女法家吕后     
在儒法斗争十分激烈的西汉初期,摆在新兴地主阶级面前的重大问题是继承秦制,巩固中央集权,反对分裂割据。吕后以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胆略,不惧流言,不畏强暴,挺身而出,始则助刘邦“定天下”,继则独负重任,抗逆流,反复辟,向孔孟之道挑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女法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阶级内容和政治内容,但都是当时反复辟与复辟、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两条路线的斗争。自西汉元帝起,由于地主阶级开始向纸老虎转化,儒家思想经过改铸,虽被确立于独尊的地位,但儒法斗争并没有止息,坚持反儒斗争的思想家仍代不乏人。明代后期的李贽,就是一位坚持尊法反儒,富有反潮流精神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反孔学、反理学的斗争是儒法斗争在封建社会晚期的继续。今天,我们认真分析李贽尊法反儒思想,总结他反孔学、反理学的历史经验,对我们把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这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法家政治路线的坚决实践者,在其三十七年的政治生活中,适应着当时劳动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凭借着已经具备的历史条件,在劳动人民反抗奴隶制的伟大斗争的基础上,铲除了奴隶制的分裂割据,统一和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