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户碳行为方式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湖北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碳行为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标量和减量施用化肥的农户占73.84%,增量施用占26.16%;标量和减量施用农药的农户占78.97%,增量施用占21.03%。高达63.59%的农户选择不科学的废弃农膜处理方式;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但79.67%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有较强的培训意愿。参加低碳农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的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和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上看,男性、年龄越小的农户在化肥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耕地面积越大、低碳农业认知越高、没有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药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高碳行为方式;文化程度越高、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生态危机观、环境责任归因和低碳文化认同组成的低碳文化通过不同路径机制促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对全国40个大中城市的4107个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1)受访城市居民日常购买、使用和处置物品上具有一定的低碳化趋势,还会积极向他人宣传低碳理念。但是,如果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受访者的低碳化选择会减少,对生态优先的发展政策多持有中立态度。(2)低碳文化既可通过文化信念和文化认同直接影响低碳生活方式,又可通过认同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3)低碳文化中的生态危机观、生态个人责任归因和低碳文化认同会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而生态他人责任归因则会阻碍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因此,我们应构建低碳文化以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挖掘低碳消费潜力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IGDS调查数据,从行为、认知、态度和责任四个维度对西南地区包容性低碳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并对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碳消费行为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重庆和云南在低碳行为和低碳态度方面显著优于贵州和西藏;而在低碳认知和低碳责任方面,贵州和西藏落实效果更佳。选取重庆市作为代表省份对低碳消费社会特点进行案例研究,并从政府宣传、低碳行为、低碳认知、低碳责任和碳普惠路径等五个角度提出西南地区构建包容性低碳消费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科学引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8-2017年社交媒体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展开文献计量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社交媒体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热点前沿。研究发现,国外社交媒体研究的关注点经历了从用户个体行为转至信息传播机制,再转至媒体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的过程,反映出从微观至中观再至宏观视野的整体线索。基于技术赋权带来用户生产内容的背景,社交媒体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使用行为和网络公共空间民主化两个议题上。同时,社交媒体研究的发展前沿分布在两个维度,即对社会效果的探讨以及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对公共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可从认知方式、法律与道德标准、舆论引导与监督三个维度加以考察.网络公共文明建设催生公共生活新规则,我国的网络公共文明尚处于低位发展水平,要加强网络治理能力建设,处理好公共生活中现有的规则与互联网所要求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培育公民养成在网络生活中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网络公共文明建设路径的研究趋向,可从人的网上行为、网络公共文明的基础理论、互联网制度(规则)建设、网络公共文明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低碳生活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包容性绿色发展跟踪调查组(IGDS)围绕低碳生活展开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居民具有环境保护责任感,对低碳行为具有良好预期,愿意为低碳生活承担额外成本,吃穿住行用游等领域低碳生活实践取得显著效果,但低碳生活转型在认知和实践层面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切实推动低碳生活方式,应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培育城乡居民低碳生活意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注重低碳生活的市场化激励与精准性财政支持;立足吃穿住行用游低碳生活实践,以供给系统变革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完善基础设施,为广泛形成低碳生活方式提供硬件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状况,随机抽取了广州市2所进城农民工学校(被试全部为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2所广州市区级公办中学共1 4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差异的方向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计划和学习技巧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子女,但在读书笔记和学习毅力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2)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不同亚群体的学习适应性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学习技巧和毅力维度外,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初二学生学习适应性优于初一,初三和前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父亲月收入偏低的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来穗生活时间在2~5年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最好,来穗生活时间在5~10年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最差;转学次数为两次以上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听课方式、读书笔记和学习技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道家文化价值观的生态伦理学意蕴最为突出。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道家价值观是否能推进消费碳减排行为,这是一个既基础又前沿的课题。价值观—情感—行为模型的假设,乃基于1579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并运用Smart PLS 2.0构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道家价值观、情感(包括愧疚、自豪两维度)和消费碳减排行为(包括促进低碳消费行为、抑制高碳消费行为两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道家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下对环境情感和消费碳减排行为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基础性作用。具体而言,道家价值观对"愧疚"和"自豪"有重要的正向影响效应;愧疚对低碳消费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高碳消费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豪能够促进低碳消费行为并抑制高碳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初步确定制造企业低碳能力是由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低碳变革能力三个维度构成的多维度构念,并提炼了相应的测度题项;然后,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Amos18.0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低碳能力所包括三个维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开发的测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94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在健康担心方面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男女教师显示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对健康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上显示出显著的年龄差异。3.在健康担忧和松弛和紧张(焦虑)方面的学院差异极其显著,在情感和行为控制上差异显著。4.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量表的五个维度上都表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情感和行为控制方面差异相当显著。5.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上均未显出显著差异。6.性别、职称、年龄、学院对健康担忧维度都有预测作用,其中性别的预测作用最大;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其他5个维度以及总体幸福感的预测作用都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引导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态度过程的视角, 构建个体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低碳消费态度和实际消费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 探寻基于个体消费行为引导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问题认知正向影响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和负向影响个体知觉消费行为, 是促进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选择手段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利途径;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具有负向作用, 应加以引导。现实的社会消费文化压力对态度过程之间、行为倾向与实际消费行为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必须培育低碳消费的主流消费文化, 并制定出基于低碳经济实现路径中政府和社会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低碳生活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气候灾害问题日益凸显而提出来的。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自身发展和身心和谐的内在要求。文章在分析低碳生活方式特点的基础上,从社会制度政策环境,低碳消费文化氛围,科技伦理的导向作用和主体生态道德内化等主客观两方面来探求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路径,目的是为了使简约、本真、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极大的普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性格特征与低碳生活要求更趋一致,女性的家庭角色决定其在家庭和社会低碳生活方式形成中将发挥更重要作用。女性可通过优化管理日常生活、绿化消费支出、教育和劝导家庭成员、带动周边人群、影响市场供给、美化公共环境等途径助力社会低碳生活,但享乐主义观念、低碳知识和技能缺乏、社会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外部环境等因素会阻碍其发挥作用。相应提出支持女性发挥作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针对"物本"至上的道德主体物化,利益至上的人际关系物化,"符号意义"至上的审美感官物化,享乐至上的家庭生活物化等生活异化现象,从伦理学角度来反思,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使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和身心均衡发展的低碳生活极大地普及,以实现人和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低碳经济转型,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低碳转型方面对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产业体系转型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低碳政策、培育低碳文化,制造低碳标准、鼓励低碳竞争等方面研究了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产业生态重构。适时推进我国产业低碳转型,有助于我们赢得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践行低碳生活的先锋队。本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明显提高,但环境问题还没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他们虽然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认可度也比较高,但有55%的学生会不适应或是不愿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学生的生活仍然倾向"高碳"特征。所以,教育管理和研究机构要迅速制定大学生低碳生活准则,高校要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建立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检查监督机制,引导大学生做好低碳生活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企业实现低碳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企业低碳意识以及行为的实践情况值得关注。基于"态度-情境-行为"理论和合法性理论,通过调查2011-2016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216家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低碳意识对低碳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外部情境变量(组织合法性)在意识-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低碳意识对低碳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样本中显著,而且低碳意识对柔性低碳行为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组织合法性在意识-柔性低碳行为关系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近代社会教育作为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态,对城市社会和人的早期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极大地影响了近代城市民众的思想和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和充实了城市民众的余暇生活,提升了城市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塑造了现代城市人格特征,促进了传统城市人向现代城市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