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越族,即是今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他们居住地在古楚国。在先秦文学中,楚地民歌是拥有一席之地的,西汉末年大文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善说篇》曾记载着有一首楚地越族民歌,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榜枻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何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  相似文献   

2.
《列子·说符篇》载:“楚人鬼而越人(礻几)”。类似的说法还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和《吕氏春秋·异宝篇》等典籍中,楚国巫风之盛可见一斑。楚人巫风的内容、形态、形式如何,专家学者已作了详尽的发掘,但楚族族称起源与其关系怎样,至今尚朱引起注意。笔者认为,楚族族称的起源与楚人把灌木植物荆棘或草本植物视为神物并加以崇拜的信仰紧密相关。 楚亦称荆。俞樾《释荆楚》云:“楚之见于春秋也,始于庄公之十年,其称曰荆,至僖公之元年乃始以楚称。荆与楚其义同,楚之为荆,犹田之为陈耳。荆者,楚之本号也,自楚之号盛行,而人恒言亦或言楚而不言荆。是故荆之与楚,乃古今之异言,因其荆  相似文献   

3.
荆楚国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荆、楚两字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名号,在古代典籍和考古资料中,有时单称荆,有时单称楚,有时荆楚联用,有时荆、楚互用,不管怎样,两字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是可以肯定的。它们究竟是什么?古今学者曾作过不少探索。《吕氏春秋·有始览》说:“南方为荆州,楚也。”《诗·商颂·殷武》毛传:“荆楚,荆州之楚国也。”《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云:“荆者,楚也。其曰荆,州举之也。”《公羊传》和《礼记》郑玄笺都有类似的说法。这些似乎告诉我们,因为楚国位于荆州,故荆、楚同义。我们可以把这些记载归纳为“荆州楚国说”。杜预于《春秋·庄公十年》解曰:“荆,楚本号,后改为楚”,于僖公元年曰:“荆始改号曰楚”。此为  相似文献   

4.
越的族类繁多,自古就有百越之号。本文就百越的族源、分布及其与楚、中原各国的关系作些探讨。一、百越的族源问题百族的族源问题,自古就有禹后、周后之说,以后又有楚后、苗族血统、土著说等多种说法。百越为禹后,起源最早。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  相似文献   

5.
关于越亡国的时间,传统的说法是楚威王七年即公元前333年。其说欠妥。 第一,《战国第·楚策三》载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杜赫警告楚国如与魏国断交,楚国将面临“东有越累,北无晋交,西未定于秦”的孤立无援的形势。这说明距楚威王七年后16年,越国仍对楚国构成威胁,没有亡国。 第二,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中山王鼎铭》载:“昔者吴人并越,越人修教备信,五年复吴,克并之至于今。” “今”就是中山王鼎铸造之时。据考证该鼎铸于齐破燕即公元前314年以后(见《文物》197年第1期)。可见直至前314年前后,越国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一、"断发文身"透视A、从华夏族的评估谈起在百越瑰异奇特的民风族俗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莫过于"断发文身"了.《谷梁传·哀十三年》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汉书·严助传》也说:"越,方外之地,劗发文身之民也."在中原华夏史官的笔下,"断发文身"几乎就是"蛮夷"不开化的同义语.实际上,"断发文身"的表象后面,深藏的正是古代越族独特的价值观念;而透过中原史官的评估,揭示出来的就是古代东南越族与中原华夏族两大价值体  相似文献   

7.
在"六王毕,四海一"的形势下,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取百越,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就南平百越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南取百越的时间《史记·南越传》说:"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根据"王翦遂定荆江南北,降越君,置会稽郡"推算的.故《集解》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越地,至二世元年六年耳?"今江浙一带是越族活动地区,楚平越后,"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王翦定楚江南地,他们又投  相似文献   

8.
一、楚怀王(义帝) 和南越武王(武帝) 《史记·项羽本纪》在记及项羽与项梁举兵江东,杀秦会稽郡守,拥立楚国旧王族中之一人以叛秦时云:“楚怀王之孙名心者,于民间为人牧羊,乃访求之,立以为楚怀王,民望归之。”《史记·集解》引后汉应劭云:“以祖谥为号,从民望也。”战国楚秦之争时,楚曾以楚威王之后立为怀王。怀王被拘于秦,遁归不果,公元前二九六年客死秦地。他是广泛得到楚人同情的人物。因此,原属楚国的项羽、项梁,是率楚人叛秦时拥立楚王,并打着“怀王”的旗号,其为了收拢民心,这是必然的措施。不过、威王也好,怀王也好,都是楚君主殁后的谥号,即  相似文献   

9.
壮歌和歌圩:地为琴键心为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是西汉刘向《说苑·善说篇》里记载楚国令尹鄂君子晰泛舟湖中时听到的一首越人歌,也是至今尚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首壮族先民的民歌。这首歌的曲调虽然已不得而知,但仍能体会到歌词所表述的思想感情是那么丰富炙热、委婉动人,也能从这首歌里窥知壮族民歌的久远——从远古一直流淌到今天。 壮族是一个在歌声中生活的民族,壮乡号称歌海,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下…  相似文献   

10.
新书浏览     
《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 ·鄂伦春族卷·鄂温克族卷· 赫哲族卷·达斡尔族卷· 锡伯族卷·满族卷· 蒙古族卷·藏族卷》 满都尔图 周锡银 佟德富主编(本册)16开 1376千字 1005页 精装定价:172.00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1版 责任编辑 杨淑荣、黄燕生 ISBN 7——5004——1983——X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瓯、骆越的历史,目前在学术界仍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意见主要围绕着族称、来源、分布范围以及先秦时期岭南的社会性质等问题。本文仅就上述诸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识者斧正。一、关于族称及其分布范围最近有人提出骆越不属于古代百越族群的范畴,根据似有不足。“百越”名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扬汉之  相似文献   

12.
<正> 自司马迁的《史记》问世,到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出版,关于楚国国民族别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楚国的主体民族是“苗蛮”族。本文试图通过楚民与苗族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论证这一古老观点。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当谈到蒙古族诗歌创作的时候,人们总习惯于将巴·布尔贝赫跟纳·赛音朝克图并称。人们认为他们两人的诗歌,基本上可以代表蒙古族诗歌创作中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纳·赛音朝克图的诗歌严谨敦厚,质朴自然,现实主义的成分居多;巴·布尔贝赫的诗歌则热情豪放,色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吐谷泽说、蒙古说、沙陀突厥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于1981年5月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倾向于蒙古说,这也是五十年代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土族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写而成的《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后,我们没有看到有份量的具有论证意义的文章,但在1982年11月出版的《土族简史》中不知何故,突然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土族与历史上的吐谷浑有关。这以后,《辞海·民族分册》、陈永龄编《民族词典》等…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民间故事史》 刘守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 .《中华民间文学史》 祁连休 程蔷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3 .《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 贺学君 樱井龙彦合编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国际开发研究科出版4 .《口头诗学 :帕里—洛德理论》 [美 ]约翰·迈尔斯·弗里著 朝戈金译社科文献出版社5 .《学者的追求马坚传》 李振中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6 .《伊本·白图泰游记》 马金鹏译宁夏人民出版社7.《真境花园》 (《蔷薇园》) [波斯 ]萨迪著 杨万宝译宁夏人民出版社8.《沙漠考古》 景爱著百花文艺出版社9.《回回药方考释》 宋岘释中…  相似文献   

17.
女真,又称女直。作为中国古代民族,史学界的通说——来源于唐代黑水靺鞨。而继续上溯其源,诸家说法纷纭。今仅依孙进已等先生所著《女真史》中的研究成果,从女真先人肃慎族谈起。一、肃慎服饰的材质 《女真史》转引《逸周书·王会解》及其注云:“‘西面正北方稷慎大麈’。孔晁注:‘稷慎,肃慎也,贡麈似鹿’。肃慎、息慎、稷慎有谓都是女真的同音异译。”其中的“西面正北  相似文献   

18.
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座谈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首发式于2003年11月11日—13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国家民委和中央有关单位的负责人,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宗)委(厅、社科院)主管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及首都各新闻媒体的记者共18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2003年11月11日上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等出席了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提要》)领导…  相似文献   

19.
百种业众生相──读《百业经》曲甘·完玛多杰《百业经》、《撰集百缘经》和《贤愚经》是三位一体的姊妹篇,它们互为贯通,独立成章,无论被人持诵,或者研习,都缺一不可。这三部经典曾用数种文字刊行于世,不仅在藏族僧俗群众中有深远影响,而且在汉族和蒙古族地区也有...  相似文献   

20.
骆和黎族,不少学者根据《史记》和《汉书》认为二者有族源关系,说黎族祖源于骆。本文持不同看法,认为《史记》所指的“骆”并不包括海南岛;《汉书·贾捐之传》以“骆越”称海南岛的珠崖之民是误称。骆越是泛称,不是一个族名,骆非黎族先民。兹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一、骆非珠崖之民骆,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史记·南越尉佗传》。该书有“(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太史公曰:‘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此清楚地表明闽越、西瓯、骆,是各在不同地域,各自有王,各自为国三个,是和南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