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2):115-118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闲话风”的成熟,具有重要的文体解放意义。它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消除了忠君卫道思想,赋予小品文以现代文化的意蕴,促使其走向平民化,而且小品文文体解放的深入与拓展,也促使30年代小品文文体意识趋于高度自觉化,并波及到了整个现代文坛。 相似文献
2.
祝德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
语体就是由语言含义、语言结构、语言情采和用语手段等因素构成的语言表达的整体形态。它受个人的情性、用语习惯、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而散文是写情写性的 ,因而其语体也呈现出独具情性的审美特征。或本色天然 ,自由真率 ;或铺采扌离文 ,金声玉振 ;或标新立异 ,活跃灵动。如此种种 ,多姿多彩。总之 ,散文的语体是个性化 ,多维度 ,同时又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 相似文献
3.
论文艺语体“时间”范畴的表达特点——语体表达论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胜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现代汉语关于范畴的表达论问题,有的语法著作已有论述,如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而从语体的角度研究表达的目前还不是很多。本文从语体表达的角度,选择“时间”范畴,从(一)时间词语的特点及其选择,(二)时间的形象化表达,(三)时间表达的语法形式特点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文艺语体“时间”范畴的表达特点,以做为语体表达论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4.
丁金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107-114
“语体领先”说,最早由澳门学者程祥徽教授提出,该说发表近二十年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印证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程氏的论述中,引发出诸多理论联想:语体领先的哲学阐释;语体视野下的语用学;汉语语言学的语体转向;语体领先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薛晓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9-101
高长虹作为“狂飙思想”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在他的思想观念深处,除了“狂飙”、“行为”等关键词外,负载着对民族、人类未来幸福的骆驼般的责任与担当。爱人民与爱人类相辅相成,成为高长虹一生文学理想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6.
梁杰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4):90-93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有些句子从语言规范看并无不当,却被认为犯了言语病,而另一些句子看似违反了语言规范,则又被视为好句子,令人拍手叫绝。本文正是从上述情形出发,分四方面举例论述言语的正确与否不是看它是否符合语言规范或修辞规范,而是看它是否适切题旨情景。如果适切特定的语境或言语目的,那便是正确的;反之,不正确。 相似文献
7.
试析袁宏道小品的语体解放及其与五四白话散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3-21
在散文文体发展史上 ,袁宏道小品所创造、并在以后得到延续的新的语体是五四白话散文语体形成的历史渊源。这种语体较大程度地摆脱了唐宋古文抑扬顿挫的音节、从容舒缓的语气 ,以接近日常形态的方式组织语言 ,从而能更加准确生动地表现思想情感。这是古代散文语体的一次重要解放 ,并成为五四白话散文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王秋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19-22
由性(理性)其情至情其性(理性),再至情性合一的自我抒情和个性张扬.本文将分析在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余其锵的<寄心琐语>等五篇文章中,体现出的对人的世俗之情的肯定和张扬,同时又不失儒家的"中庸之道",因此可视为"情性合一".既有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又有不能免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总结者,其思想有一个特别之处,即提出了所谓“人之独”的观念,从人物之别、人禽之异、天人之辨等方面凸显了人之于天地万物的特殊意义,进而在继承周敦颐“立人极”和庄子“相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依人建极”而“相天造命”的“人之独”论。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有“独”之人,唯有人之为人之人才可以。这便是船山所说的君子。故君子必有其独,不可不慎。船山的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自古以来形成的天地以人为贵的观念高度继承总结后的系统发扬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豫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105-108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得”字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文艺语体,下面依次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同时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差别,也影响作品中“得”字句数量的多寡;“得”前谓词大多数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及物动词“得”字句在各类语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得”后补语分表描述、评论和描述/评论,它们由于受语体的制约,根据表达需要进入各种语体,各尽其职。文中还对不同补语与各类词语的对应情况作了考察,进而分析了它们产生对应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廖久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29
目前学界对高鲁冲突的原因众说纷纭.因高鲁冲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这些观点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道理。实际上.除人们已经说出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导致了高鲁冲突的爆发,即:高长虹对钱的饥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高长虹辞谢《莽原》半月刊编辑责任、对“思想界之权威者”这一口号非常反感、急于抛出令鲁迅极为恼火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 相似文献
12.
魏洪丘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35-40
片面地以阶级论待鲁迅,就会视鲁迅的观念为非"人性".实际上,鲁迅的作品是真实人性的张扬,真情实感的流露,具体人性的再现.鲁迅散文中也闪显着"人"和"人性化"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光辉,充分展示了自我的思想意识、心灵感悟,宣泄了内心的情感,充满着人性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高晓声的小说多以江南农民为描写对象,而他的散文也接续了中国文学优美的江南传统,唤起我们对江南的记忆和想象;同时,在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大潮中,前瞻性地写出了江南生态与文化的困境,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在沉醉与矛盾中,高晓声以散文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他的江南之富,江南之美,江南之智,江南之忧。 相似文献
14.
付建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等人的"小品文"文体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传统散文文体,并在文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文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3-86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理论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成就引领文学革新走向成熟和兴盛,使得文赋在形式上突破骈赋、律赋的格式束缚,向着质朴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张军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75-77
译文能否再现原文的风格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风格是可译的,并借鉴风格标记论,以刘士聪先生翻译的萧红的散文《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为例,对译文的风格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7.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又是一个写作赠序文的大家。他的赠序文的内容和艺术表现,都与古文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贵志浩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0-52
新文学作家的散文观念与文体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对现代散文的渊源、界定、表现内容与表达技巧的有益探索,初步确立了现代散文的文体观,从而使现代散文在初创时期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康凤英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58-59
中国现代小说在其谨严、整饬的典型理论背景下的总体模式中始终存在着散文化的革命因素。散文化小说 ,是一种现代作家们自觉创作出来的独立的小说体式 ,是一种超乎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之上 ,有自己独特艺术品格和审美意蕴的现代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20.
施懿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作为昆体四六的代表人物,杨亿奉行追述三代之风,归正汉唐雅正之气的四六文创作宗旨,其四六文创作的做法是“凡文皆骈”,其四六文显著特点是用典繁密精当、用语绘藻雕章.昆体四六承上启下,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到了先行的作用,为其后宋体四六的定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