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论刊》2009,(3):I0004-I0006
龙岗是深圳市土地面积最大、人员分布最广、人口居住最分散的一个行政区。改革开放以来,该区由于地处深圳经济特区二线关外,经济发展相对较缓,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脏、乱、差现象曾一度较为突出。2004年开始城市化后,该区通过“净、畅、宁”、“梳理行动”、“查违”等工程的开展,虽然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城市管理水平与特区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世界城市的概念主要由英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关注都市化进程中通常属于国家范围内的政治、政策之外的力量,是世界城市理论提出的直接背景和这一理论本身着重思考和探索的核心问题.世界城市假说本身主要是一个研究框架,不是一个有关城市的理论或总体的叙述,而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世界城市假说第一个局限性是过于集中在一些相对较大的都市中心,第二个局限性是疏于发展城市理论本身.在都市化进程中,上海的经济和城市硬件走在了国内前列,甚至可与一些世界顶级城市相媲美.上海与西方大都市的最大差距不在GDP、城市空间与人口规模,而主要是落后在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上,因而无论是在未来的全球城市竞争中,还是在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上,上海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文化上的落后现实.  相似文献   

3.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最有生命力的标志,但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正在使城市特色日益趋同.从城市的地域空间出发,继承和延续城市文脉,挖掘城市文化内涵,设计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构建和谐舒适的宜居空间,是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个性魅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全球化态势与世界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世界城市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可能是当代最广泛、最迅速应用于人类实践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之一.担当着全球化经济的空间节点功能,世界城市成为各个城市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受到冲击,作为其空间映射的世界城市纷纷遭受重创.全球城市发展进入新的洗牌阶段,而对于世界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就应当是这场转变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城市兴衰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兴衰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可怕,同时又是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文化始终是影响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永恒的关键要素.与乡村等小型聚落形态在起源偏重于各种实用目的与功能不同,城市这一巨型聚落形态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文化生产与精神活动的结晶与成果.发现与建构"文化影响城市兴衰"的普适性的规律或原理.可为当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与启示.人是城市的目的,文化决定着人的发展.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亡则城市亡.深刻领会文化与城市兴衰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修复受到严重损害的城市文化功能,另一方面创造出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有意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方式,才有可能预防、减缓或阻止当代城市的衰落进程或程度,实现它们的科学、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缔造一座城市的形象气质,集中显示着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审美文化,是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载体.当前公共艺术所呈现出的"千人一面"、粗制滥造等现象是城市发展的异化,直接导致城市个性建构上的偏差.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从城市历史、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及公众互动等角度探讨当代公共艺术构建城市个性的诸多可能.  相似文献   

7.
陈路  张丹青 《学术探索》2001,(Z1):180-181
城市是国家人口、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的聚集中心,其活动是以社区为载体的.城市社区是我们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城市的基层政权.为此,更要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真正体现和落实"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一类,其居住安置模式主要有原地安置和偏远化安置两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原地安置区的失地农民与偏远化安置区的失地农民相比,征地拆迁之后的社会适应程度更高,前者在就业机会以及实际就业率方面较后者有明显的优势,对于自身目前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交往方式更接近于城市社区居民的交往,城市认同感也相对较好.而偏远化安置区的失地农民就业困难较为突出、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下、社会交往受限制、心理上的城市认同感较差.显然,不同的居住安置区位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社区混合居住的安置模式,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和生活困境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9.
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宏伟的城市化篇章.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式总体是粗放的、外延式的,难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的新要求,多重因素掣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方式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质量,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因此,应当将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城市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程浩 《社会科学论坛》2005,2(12):152-154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最具创造性的新兴力量.但是农民工虽然进城了,但他们还被远远的"隔离"在城市社会之外,农民工的工资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增添了动力,他们的低廉工资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芳 《学术研究》2008,(3):96-100
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从物质帮助、机会供给、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物质帮助是解决城市贫困的最基本手段,机会供给是最终的解决之策,人文关怀则是帮助贫困居民从精神上脱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广受关注,但是作为研究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即如何测量农民工城市融合则少有学者研究.本文在回顾农民工城市融合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农民工城市融合问卷,并以在南京务工的农民工为样本,就其城市融合的结构和状况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表明,农民工城市融合包含四个维度,本文将其分别命名为经济融合、心理融合、文化融合和身份融合;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总体较低,其中,经济融合和文化融合程度很低,而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国际城市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流行的国际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围绕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或全球城市,以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并局限于理论与经验的静态分析,而对发展中国家及国际城市形成的关注相对不足.由此,在延续劳动空间分工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主流国际城市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指出国际城市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方生产系统、全球生产网络、区位和国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加强法治城市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推动城市法治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法治城市建设的问题和阻力,提出了建设法治城市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与香港陆路联系不畅,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西岸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东岸城市,而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消除西岸城市与香港的陆路联系障碍,促进珠三角西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假定2015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在此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预测其对西岸城市的进出口贸易及外资的带动作用.统计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三角城市受益最显著的城市依次是珠海、中山、江门、佛山.由于与东岸城市发展差距较大,珠三角西岸城市要想赶上东岸城市将经历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的舆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胜洪 《理论界》2009,(2):40-41
当前城市弱势群体的舆情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舆情,如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对改革逐步产生消极和失望的情绪、对政治参与态度不积极等.如果这种态度不改变,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稳定,还会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弱势群体的舆情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逐步调节城市弱势群体的不良舆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矛盾最突出、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与此相应,城市发展中的"两难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干扰和困惑.本文针对中国转型期城市发展中两难问题凸显的现实,系统地探讨了其特征、成因、破解的途径和方法.两难问题的形成是局限条件约束下进行选择的结果;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就是一连串两难问题的累积;在"两难困境"的张力中寻求城市发展的支点,是破解"两难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阶层化,指的是由内部异质性高的原生态社区向内部同质性高的阶层型社区转化,最终城市逐渐分化出一个个空间上相互隔离的地段或单元.实际上,西方早在芝加哥学派时期就对城市社区阶层化现象和城市阶层化社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了相对完美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古代城市中民间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云瀚 《人文杂志》2001,(1):137-141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结社大致上都源于"群之可聚,相与利之"的群体意识.与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市民结社相比,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结社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宗族性、地域性和官府性.这三个特征紧密结合,直接制约了相对独立的市民团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城市文学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北京、上海城市文学独霸文坛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更多新兴城市出现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安和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在文学中的凸显.从城市怀旧的角度探讨城市文学中这两个城市的文学书写,不仅与这两个城市城市文学文本取向相符合,而且有助于开拓和丰富城市文学表现的空间,反思当前城市文学的现状,提升在文学中进行城市类型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