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几代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面对目前研究出现的困惑,有些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是用欧洲历史来框架中国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问题"。我们认为对古史分期问题作"假问题"的界定,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有着多层面的充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知先生与"封建主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问题是为现代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国内学界就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限界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至50年代中晚期最终形成了三大主要学派,即所谓的"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以及"魏晋封建论"."50年代初,苏联史学界关于古代东方的研究成果较多地介绍到中国来,一部分中国学者开始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探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逐步形成了魏晋封建论的系统见解."[1]  相似文献   

3.
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和类型?这是古史分期问题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任何一种分期都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或客观标准,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下,严格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对“王土”制作一综合性的考辨,纰缪不伦之处,望同好赐正。一、从“公社”理论谈起马克思主义的公社理论,在本世纪2、30年代曾被怀着不同政治倾向的研究者用种种猜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学界在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提出了"毛泽东晚期思想"的概念,原本应是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作法,却引起不少反对的看法,也冲击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界定。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产生如此困扰的根由在于对"毛泽东思想"理论上的界定不完备。大陆学界对"毛泽东晚期思想"有两项争议:(1)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晚期思想"的上限究竟应定在何时;(2)"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的适用性问题。就后一个争议而言,赞同运用"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对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作阶段性的研究。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毛泽东本人思想转变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代中期以后,现、当代文学命名及分期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书写形成了"整体观"与"断代式描述"并行的格局。毋容置疑,整体观是发展趋势。目前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可行的最有效的命名,至于分期,则以模糊处理为宜。建议将现有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两门课程整合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史的分期问题争论了近九十年而未有定论,其关键在于划地为牢、樊笼自限:理论和方法局限于直线进化的"五段史"论.实际上人类发展史中很少有这种直线"五段史"的实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樊篱,扬弃外来的"五段史论",用中国自有的语言符号、自有的史料去铨释中国历史,则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符合中国历史的全新的结论:中国社会实是一个道统、王统、族统三维共构的社会,它经历了先秦的萌发期、秦汉到隋唐的磨合期、宋元明清的成熟期,而1840年至今则是转型期.三维共构是中国社会的构建特性,四期发展则是其基本的分期.  相似文献   

7.
单纯从学理上去阐述"道术"与"方术"的内涵,会与《庄子·天下》文本产生诸多的矛盾冲突,其实"道术"与"方术"主要是学术分期的概念,《庄子·天下》作者根据他所接触的古代文献和思想史材料总结提出了这一创造性见解,而且在这一学术分期的背后实际上对应着思想史的真实的历史运动过程,因此,这一学术分期的提出并不是《庄子·天下》作者的凭空杜撰.《庄子·天下》实乃我国先秦学术史上当之无愧的一篇极重要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8.
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比较研究战后主要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跳越传统发展阶段(下文简称跳越)的主客观条件,对我国,特别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是富有启迪的。一、跳越的含义如何确定传统发展的分期,是研究跳越问题的前提。从本报告的特定角度来看,以“三次浪潮”来分期,跨度太大;上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存在从“农业浪潮”向“后工业化浪潮”跳越的问题。若以“四次产业革命”来确定分期,上海可以说相当于第三次产业革命初期那么高低的工业水平,看来亦不存在经济发展程度横跨一次产业革命阶段的跳越。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训诂学是我国研究古书词义的传统学科,其核心内容就是"训诂"。本书紧紧围绕训诂这一核心,专门讨论古书词语(包括现代汉语古词语)的训释问题。全书共八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汉语史分期为纲,包括"上古、中古汉语词语训诂"、"近代汉语词语训诂"、"现代汉语词语训诂"及"训诂研究相关问题"四章;下编以训诂学功用为纲,包括"训诂与语文教学"、"训诂与古籍整理"、"训诂与辞书  相似文献   

10.
胡绳晚年论建国后党史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分期,是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还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座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学术界,胡绳先生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座标的原由和意义,并把这一观点运用到了中共党史的编写中去。在此基础上,胡绳先生还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和之后两大时期,各作了具体的阶段细分。胡绳先生关于建国后党史分期的观点,对研究和解决建国后党史上的许多问题有重大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问题的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在此原则下,依据时代课题演进与创新理论应对基本分期标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历程划分为四大阶段,即启蒙奠基阶段、继续创新发展阶段、创新挫折阶段及创新发展新阶段。"四阶段说"能够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正> 《江汉论坛》1984年10月号发表了王献永同志的《论鲁迅杂文艺术的演进》一文,王文对于鲁迅杂文的分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他说:“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科学,不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该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密不可分,又都同时受制于作家的主观思想,但作家的思想决不能等于作品的艺术思  相似文献   

13.
受西方艺术史研究模式的影响,在中国画史分期结构上有着很重的"再现论"模式,这是将创作主体与自然客体关系作为分期标准的一种选择。事实上,因"统系"观念的存在,唐宋之后山水画史脉络中衍生出的"临鉴"意识和行为,不仅在主观上构成了画史结构和画人序列的层累特征,同时随着风格的传承递进,以笔墨为核心的临鉴谱系也渐趋完整。临鉴意识缘起于唐宋,定型于晚明,终结于民国。将唐宋以后不同时段画家的"临鉴"诉求作为画史分期的一种选择,可能会更好地理解山水画史发展中文人身份与审美趣味内涵之间的必然联系。再现论分期以作品创作的主客映现关系为基础,临鉴意识以画家主体自觉性溯源心理为依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分期理论,不少人坚持"五形态说"这样一种理论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严格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依次递进的唯一的社会演进进程,并且将此理论强加在马克思的名下.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五形态说"不仅从来就不是马克思的主张,而且这种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运动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申张 《老友》2010,(9):63-63
按照美国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分为1~5期。分期标准按照肾小球滤过率的损害程度,根据肾功能中的肌酐这一项,结合年龄、体重来计算出肾小球滤  相似文献   

16.
究竟从何时开始了新文学的现代转型,有很多种看法.王铁仙先生的<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一文从文学创作和文学主流的角度去梳理现代性在文学中的表现,用一种文学的本质理论去重新思考文学的转型问题,在对文学现代转型以及双重本质理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分期的"1918"说.这种观点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现代文学的很多具体问题,对当下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多启示.我想关键的不是确定文学史的具体分期问题,而是搞清楚真正现代性的文学是什么,我们的文学发展中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观念,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正本清源,意义便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虽然研究者早已有关于"(早期)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与"学院汉学"的分期概括,但至少从字面上来说,这三大分期与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未严丝合缝:譬如到了近代,传教士或非传教士的西人撰写的中国游记也为数不少,这自然也是近代汉学的一部分。游记这一形式,虽然比不上学院派汉学研究的专业与深度,然而即使走马观花,也是具体意义上的"中国形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宋词发展的历史分期,这是一个看似已解决,事实上并没解决至少是还没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关于宋词发展分期问题的历史回顾综观建国前有关宋词发展分期问题的意见,我们发现大体有二、四、六三种不同的意见。二,就是把宋词发展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四,就是按照唐诗分期的模式,把宋词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六,就是把南北宋词分别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合而为六期或直接分为六期。下边,对上述三种不同分法分别做一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重新审视关于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对过去自己主编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一卷本)中的分期进行修正,阐说了新的分期断限、分期标准及正副标题的侧重指向,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着重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实践价值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分期问题是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的中心问题,也是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近年来史学方家发表的文章中不乏有识之见。但是,总的说,仍未完全摆脱教条化的束缚,有待于进行新的探讨。本文企望抛砖引玉并得到史学前辈和同行的斧正。一、分期的标准分期的标准,即分期的理论依据,这是分期的关键,是世界近代史诸家意见发生分歧的焦点。标准不一,分期各异。我认为要想找到一个恰当实际的标准,不能驾轻就熟,在某种现成的经典结论中去选择。思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