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邯郸黄粱梦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化发展是邯郸黄粱梦文化在当代语境中传承发展的一条重途径。以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的中心,概述了邯郸黄粱梦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产业联动模式,提出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以原生态和系统化为原则,以研究机构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完善、人才的培养、政府的支持等为保障,切实有效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邯郸是国家命名的"全国武术之乡""太极拳之乡",辖区内的永年县广府城是国家级的"太极拳圣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围绕太极拳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对邯郸市、对河北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被认为是刘勰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论断。"太极"作为这段话的关键词语,不适合套用汉代的"元气说"诠释,对其阐释既要考虑到刘勰太极观受到玄学思想影响的基本事实,也要参照《文心雕龙·原道》中的基本思想和思路逻辑。在刘勰看来,"太极"只不过是人文发展的逻辑起点,而《周易》才是人文发展的现实源头。  相似文献   

4.
蔡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理学家、易学家。太极观是其最有特色的思想。太极是蔡清理论的最高本体,蔡清认为太极应该是阴阳对待流行整全之理,一方面用“无有个极”来描述太极的本体性、超越性和形上性,另一方面用“莫大之极”来描述太极的全体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太极是阴阳二气之本体,可以兼有阴阳而为全体。而阴阳作为形而下的气,并不完全等同于太极,只是内含有太极之理,是太极之理在事事物物上的展现。在构造自己太极观的同时,蔡清也对朱熹理先气后、太极不能动静的思想进行了折中修正。  相似文献   

5.
“太极”是中国古代易学史和哲学史上一个有着核心地位的重要范畴。先秦时期的“太极”当是空间义,而汉唐时期诠释“太极”的主流观念是物质构成与宇宙演化意义上的“元气”论。到了宋代,对“太极”的诠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具体的“气”转变为从形而上的义理和本体上来对其予以诠释。太极“元气”论,逐渐被太极“性”论、“理”论等扬弃甚至消解。在这个过程中,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栻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不但消解了太极“元气”论,而且将其转化为太极“性”论,对朱熹的太极“理”论有重要启示意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形上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太极文化是在中国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被视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所追求的是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的价值取向。文章着重探讨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邯郸开发文化旅游的区位优势分析为开端,简要叙述了邯郸磁山文化、古赵文化、曹魏文化、北齐文化、梦文化、广府太极文化、红色文化等主要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和文化载体,并结合邯郸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几项建议,以期为邯郸文化旅游开发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中国哲学发展的纵座标分析了《周易》“太极说”的历史地位。对所谓“太极”是生天生地的造物主之说、“太极”是精神性实体之说进行了商榷。最后从中国哲学发展的横座标比较了“太极说”与《老子》“道说”的近似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栻接获朱熹《太极解义》以后,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他自己的《太极图说解》,张栻《太极图说解》基本存留于宋本《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张栻的这个注解本关于太极之体、太极之性的论说,有着理气(太极与阴阳)论与心性论相贯通,宇宙论与本体论相贯通的意蕴,体现了湖湘学派的思想特色,同时也是吸收二程及道南学派有关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八卦方法论 几千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只把“太极八卦”的平面结果给传下来了。而忽略了它产生的过程。致使后人难以真正把握它的本质。 《系辞》中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了回答太极与八卦的关系,笔者认为古人所讲的“太极”就是宇宙。而“八卦”是指三维空间的8个卦限。  相似文献   

11.
太极是中国古代医易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太即初始、宗源、无上之意,极即尽头、极点之意。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太极中,太极内部阴、阳两种能量的互生互克是生育、滋养宇宙万物的源泉。太极之理通贯中医学,其所蕴涵的医学道理不仅零星出现在《易经》的卦辞中,而且集中体现在中医的气论、阴阳论、整体观、五行说、藏象说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退溪的太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退溪(1501—1570)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期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太极说上,他既反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论,也反对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心论,他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太极”这一哲学范畴,最早是由战国末年《易传》作者提出来的。所谓“《易》有  相似文献   

13.
程强 《天府新论》2012,(1):25-30
韩愈、李翱为宋学的开创者树立了一个学术风向标.宋学作为经学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在隋唐经学的背景下展开的.这两个方面决定了宋学开创初期的基本面貌,也决定了周敦颐太极说的学术渊源及基本内容.隋唐经学不加选择地兼收了汉人太极元气说与王弼太极虚无说,而李翱的复性说又使宋儒太极说具有新的内容.宋学开创者的太极说几乎皆同时兼具这三方面内容,周敦颐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太极图所呈现的太极形象是一个大圆 ,太极学说最终又是以圆美为旨归的。无往不复、动转不息的太极之圆 ,在中国艺术特别是在中国戏曲的空间艺术中得到了相当突出的表现。由此也形成东方与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戏剧空间艺术和迥然相异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5.
王岱舆对“太极”的看法有三:一是认为,真主乃“太极”之主;二是认为,“太极”生有形天地万物;三是认为,“太极”与“人极”具有相通性.王岱舆的太极观是他融合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他的这种融合也体现了回族穆斯林的文化认同,即从宇宙观或世界观的方面看体现了回族对伊斯兰文化的固有认同.从其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等看,体现了回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曹端认为朱熹的学理体系对太极动静的内涵没有很好把握,从而产生了“自相龃龉”的说法。其《辩戾》在继承朱子太极学说的基础上,从自身真实的生命与智慧出发,提出了独到的理解与创见。他对朱子“太极”的阐发,不仅深入了学术层次,也体现出明初理学发展的问题意识及理论特色;不但是宋儒疑经思潮的继承和理学诠释学理论的大综合,也将时代背景融入到学术研究之中,成为中国古代诠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方以智结合其家传之易学,提出了“太极不落有无”说。“无极即在有极中——无即在有中——先天即在后天中”和“太极即在无极、有极中——太无即在无、有中——中天即在先、后天中”这两组命题的交互融合构成了“太极不落有无说”的基本内涵。“太极不落有无说”是方以智“统泯随。交轮几”思维模式的运用,或者说是其“统泯随,交轮几”与“不落有无”的圆融。  相似文献   

18.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身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之所以能引起后人激烈争议,其中最重要和最难的有两点:其一是这部书的起源问题。笔者认为这是远古哲人,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在归纳象与法的相应关系时,发明了八卦这种分类方法。后来在对八卦的寻根求源的深化认识过程中,创建了太极这种宇宙观。其二是这部书的属性问题,笔者认为这是谈“太极宇宙观与八卦方法论”的反璞哲学。  相似文献   

19.
理学太极论与金元明医学徐仪明(河南大学政治系)太极为宋明理学的最高哲学范畴,同时也是金元明医学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已故冯友兰先生曾对笔者说过,宋明时期的医学理论应该属于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大量史料证明,理学确曾对于传统医学产生过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①。...  相似文献   

20.
朱子《太极解义》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本子是乾道庚寅(1170)朱子完成的初本,见于吕祖谦《太极图义质疑》,虽非全本,亦可窥见大概;第二个本子是乾道九年(1173)定本,淳熙末刊布,即淳熙本《晦庵先生文集》所载《太极解义》;第三个本子是今传通行本如《朱子全书》所载的《太极解义》,是朱子晚年最后改定本。三个本子中,最重要的是第二个本子的定稿,此本的定稿,曾广泛吸收了张栻、吕祖谦的意见,其中根本性的理论贡献来自朱子,但它既是朱子本人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乾道后期道学的理论共识。朱子的太极论不仅有宇宙论意义,也有心性功夫论意义。其宇宙论意义是"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其心性功夫论意义是"要于常运中见太极,常发中见本性"。太极是天地运化的主宰,又是人心发动的本性,太极论就是要人在运动发见中认得太极。但是天地的主宰不能离开运化的过程,人心的本性也不能离开心的发动,这个关系应该即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故应当即动静求太极,即已发求未发,即其运化发动之中求见太极和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