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佛教利用通俗的艺术形式宣传教义,推动了变文的产生与发展,并影响到宋以后的通俗文学形式,同时也影响到唐宋文人艺术创作的通俗化意识以及宋以后文艺美学家对通俗化美学趣味与审美意识的肯定。佛教以及佛教艺术的世俗化与文学艺术的通俗化以及文人的审美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论《坛经》禅美学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坛经>禅美学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密切相关.在中国禅学史与中国美学史上,禅与文学相互渗透,禅宗把俗世点化成佛土,把佛土还原为俗世的做法,大大影响了文士的生活与创作;而文士对禅法与禅门活动的参与,也对禅门造成影响,如导致文字禅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艺美学的产生与勃兴有其历史与逻辑必然性,即切合了时代文艺发展的现实脉动,而学术界的热情投入与孜孜探寻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其中,中国古代诗学为中国文艺美学学科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其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朱杰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历史学的萌芽以我国为最早,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有史官的设立和历史的记载。孔子编述的《尚书》和《春秋》就是取材于官府所藏的档案和各国的史料。《尚书》上起《尧典》,下讫《秦誓》,包括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上起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年),下讫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年),凡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孔子撰述《春秋》,不仅依据鲁国的史书,而且又与左邱明参观各国的载籍,进行查核的工作。后世有人因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就认为孔子不是作《春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与学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当代显学之一的文艺美学,在短短的近三十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呈现了几种具有学术原创性的文艺美学学科理论范式.主要包括:胡经之的"体验论"文艺美学;童庆炳的"阐释论"文艺美学;周来祥"和谐论"文艺美学;杜书瀛的"价值论"文艺美学以及朱立元的"意象论"文艺美学等.这些理论范式均以审美活动论为基点,对文艺美学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范畴等作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建构.上述五大家的文艺美学都是审美现代性、美学现代性和文艺理论现代性的产物.我们应该在五大家已经建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做出发展与改变,以期重建文艺美学的新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形成于 8 0年代初的“美学热” ,对于文学界摒弃此前“教化论”、“工具论”的文学观 ,恢复文学的审美本位 ,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对美的本质等形而上问题的探讨已不再引起学术界太多的关注 ,但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 ,却一直在文学研究界长盛不衰。“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发展 ,与上述的总体学术背景密切相关。在 2 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刻 ,对学科的回顾与展望 ,似乎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1999年 11月 2~ 5日 ,由《文艺研究》编辑部、暨南大学中文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文艺美学研究要摆脱两个观念上的混乱和误区:一是在既定学科分类中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二是忽视对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将文艺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混淆.本文结合中国古典美学的文献,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的方法阐释中国审美经验的特殊性及其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以声音性形象的表征机制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韵"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是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个全新判断。就文艺美学研究领域而言,这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文艺学美学现代化之路上的各种曲折,更有助于我们清醒理解文艺美学的未来发展之路。随着文化产业、创意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以关注文学实践之审美特性作为最重要学科特征的文艺美学,也承担起立足文艺现象,关注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从文艺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角度看,当代文艺美学研究在事实上采取了更具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的“核心—分支—边界”的“辐辏式”多元体系建构方式,反映了文艺美学与时俱进,为文学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理论依据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0.
出版于1956年的<中国历史概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编撰的一部完整记述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的通史著作.该书编纂于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时代.体现了当时中国史学界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提出了革命化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揭示了中国人民真正走向新时代的思想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1.
邓新华撰写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该书以西方现代接受关学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中西文化与文论对话的双重视阈下,对中国古典文论所蕴含的丰富的有关读者文学接受反应的材料进行清理、挖掘、研究和阐发,勾勒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独具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彰显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世界美学和文论研究领域,文艺美学这一学科的提出和理论建构,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它可以算得上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本文对文艺美学在当代的最新状况,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以及文艺美学在文艺部类和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进展,都作出了较为公允和详切的描述,以期引起对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卓支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美学专著。它主要论述的是音乐艺术问题,但也包含了诗歌、舞蹈等艺术美学理论。这是由于《乐记》中的“乐”,不只是指现代说的音乐,而是指诗歌、音乐和舞蹈的合体。《乐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历来都有争议,至今尚无定论。过去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它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成书于战国初期。但又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或认为《乐记》成书于汉初,是河间献王及《毛诗序》的作者之一毛苌所作,或是集体编辑而成;或认为《乐记》是西汉中期以前儒家论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评介詹天育高国抗、杨燕起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由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合力编成。全书共33万字,系统地记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 相似文献
17.
18.
尽管《诗经》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审美观念却大有可观。它们数量众多,涉及到广泛的审美领域:既有一般性观念,也有特殊性观念;有男女,有物我,有内外;有兼言,有专称,似足以形成一小小的审美评判系统,足可显示先秦中华早期审美意识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校历史系讲师王炜民同志撰写的《中国古代礼俗》一书,已于1991年1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任继愈先生主编的,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的一种。这套丛书从历史、地理、思想、文化、教育、科技、政治、经济、军事、文艺、体育与生活习俗等12个方面,分110个专题,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描述了上起远古、下迄新中国成立,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各个 相似文献
20.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战争不绝于书。这些繁多的战争,有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与安定;有的阻碍了历史的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任何一个关心祖国命运的人,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战争。中国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