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拓荒同志的《林则徐与王鼎的知交》一文(载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福建论坛》,以下简称《知交》),是深入研究林则徐的一篇佳作.但文中关于“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调治,清廷赏假三月.在此期间,林则徐抱病来到王鼎的故乡一一陕西蒲城,缅怀恩相王鼎”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略陈刍荛之见,祈请赐教.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陕西巡抚邓廷桢,病卒于西安任所.三月三十日,清廷命署理陕甘总督林则徐继任,仍暂留甘肃,会同陕甘总督布彦泰办理青海“番务”,俟办竣后赴任②.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开兰州,赴陕西巡抚新任,七月初九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即二十二岁时,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起,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六十六岁任钦差大臣,驰赴广西镇压天地会农民起义,途死于广东普宁县行馆止,前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他先后在厦门、南昌、杭州、江苏、陕西、湖北、河南、山东、湖南、广州、甘肃、云南等地任官,其中以江苏连续任官时间为最长。清道光二年(1823年),林则徐升江苏按察使,主持全省的司法刑狱之事。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出任江苏巡抚,主管全省的民务。今年是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本文拟对林则徐在江苏任官期间之政绩作一些论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在从政期间,曾经两度来云南任职。第一次是嘉庆廿四年(公元1819年)来云南担任乡试正考官,翌年二月回京,历时约七个月。第二次是道光廿七年(1847年)五月调任云贵总督,七月就任。道光廿九年八月,以病体未痊,奏请开缺回藉调理,十月离滇,历时两年零三个月。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抗英之清廷大学士王鼎卒于何时?两种说法:《东华续录》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底,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涉及王鼎卒年时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四月十二日。我以为前说为是,后说不确。  相似文献   

5.
1962年,当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时,林则徐的后裔林念晶先生捐赠了一部珍贵的林则徐研究资料,即《衙斋杂录》,原存林则徐的长婿刘冰如家,现存林则徐纪念馆。该资料系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邸报和地方档案资料而成。《杂录》分上下二册,封面称“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落款陈培锟敬观。全二册共75页,不标页码,看来是林则徐阅读时随手抄下来的。册后题“刘冰如珍藏”,并印“少穆”篆字印章。上册摘抄邸报的时间是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开始到癸卯(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全是关于清政府对清朝官吏的任免升降邸报,内容多与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善后的人  相似文献   

6.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云南发生汉回互斗案。经总督贺长龄、李星沅处理后,非但未能解决,反而使矛盾更趋激化,并导致回民丁灿庭、杜文秀等先后京控。道光二十七年,清廷改派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受理此案,直至道光二十九年。纵观两年来林则徐在云南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诚然,由于他镇压了弥渡回民、腾越“野夷”等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起义而应当受到非议,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笔者认为,下列几个方面是应该肯定的: 一、“只分良莠、不分汉回”的民族观,是一种较为进步的民族观。林则徐在给清廷的上奏中  相似文献   

7.
屈复是清初陕西蒲城的一位具有民族气节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人,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沈德潜、杭世骏等人的排挤打击,加之屈复亦高其志,不屑于接受统治阶级的拉拢,宁愿贫困潦倒,死于流浪的旅途之中。因此种种,屈氏死后,默默无闻。现在流传的文学史著作,对屈复也一笔都未说及。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前后,樊增祥(樊山)官陕西藩司时,曾为清代大画家徐璋所绘《屈复秋风罢钓图》题词曰: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林则徐思想的阶段性和变化特点,本文把他从新疆“赦免”后到他去世这段时间作为他的晚年,即道光二十四年九月至道光三十年十月(1844.10—1850.11)。在这期间,他先后署理过陕甘总督及会办西宁事务,任过陕西巡抚和云贵总督。这就给了他再次施展才干、表现思想的机会。透过他的言行,我们不难发现其晚年的思想明显地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一是他想方设法镇压各少数民族的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林则徐《答奉化令杨丹山明府国翰书》的合理解读与论证,可以得出该信的成文时间是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该信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文字记载,对于研究林则徐早期禁烟活动、林则徐的司法实践及林则徐与杨国翰的关系等极具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五月至二十九年十月,任云贵总督。在任职期间,他曾力整矿政,试图振兴云南矿冶业,以挽救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林则徐较为清楚地看到,引起清末政府财政危机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的鸦片贸易。  相似文献   

11.
清代嘉庆初年,开始出现经世致用之学,此风气的首倡者。便是当时福建鳌峰书院的主讲郑光策。郑又通过其门人林则徐、梁章钜、李彦章等人的影响,使福建经世致用之学,与全国经世致用思潮合流。而至道光时期,林则徐则逐渐成为当时全国经世致用派(亦称社会改革派)和抵抗侵略派的首领。本文主要探讨郑光策与经世致用之学,及其对林则徐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把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和魏源根据林则徐的材料编写的《海国图志》说成是我国近世最早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情况的专门著作。如范文澜同志的《中国近代史》认为:在鸦片战争以前,林则徐就“积累材料,编成《四洲志》草稿,叙述各国历史、疆域、政治等情况。(他的友人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海国图志》,道光  相似文献   

13.
琦善是满洲正黄旗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诬陷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满清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广州后投降嘴脸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期,坚持禁烟抗英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被遣戍伊犁。他身在冰天雪地,精神却在凌空翱翔!带病研讨新疆史地,潜心讲求筹边之策。此时正值战后英国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掠夺,巨额赔款加上战争的破坏和消耗,使清廷财政拮据,对新疆的经费开支,不能不感到短绌。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秋冬,林则徐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在三棵树、红柳湾迤东垦地三万三千三百五十亩,举办“民屯”;在阿勒卜斯垦地十六万一千余  相似文献   

15.
道光三十年(1850) 六月,徐继畲在福建巡抚任内,福州发生了英人租屋事件。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徐继畲与林则徐出现了重大分歧。由于林则徐在查禁鸦片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在鸦片战争中成为主战派的著名领袖,因此,他对徐继畲的批评,是有重大影响的,使徐继俞因“意存迁就”而受到了多方责难。但仔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始未,我认为,徐继畲的立场和处理方法是正确的,他因此而受到责难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6.
从林则徐联美抗英主张看鸦片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后,为了抵抗英国的侵略,林则徐曾提出过联美抗英、“以夷制夷”的主张。尽管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的这一主张并未重视,而且林则徐遭革职后,他的主张也没有进一步实践的机会,但考察林则徐联美抗英主张提出的根据,并分析这些根据是否符合实际,则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和认识鸦片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状况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17.
历史真相不容歪曲。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是林则徐用一系列"谎言"蒙骗了道光皇帝,并使道光皇帝谕令断绝一切中西贸易而引发的,而是英国侵略者为维护鸦片贸易的垄断地位,进一步拓展东方市场,并经过长期精心策划而发动的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翻检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方面的一些直接参与者的日记、信函等史料发现,即便没有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举措,没有道光帝"断绝中外贸易"的决策,这场战争也会迟早爆发。林则徐不仅不应承担引发这场战争的责任,而且因其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而应受到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8.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19.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开始,钦差大臣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林则徐、邓廷桢、怡良,于(鸦片)收缴完竣后,即在该处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覆,目击烧毁”的上谕,在广州虎门海滩,将从英、美等国鸦片商缴获非法输入的鸦片,“共有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其斤两除去箱袋,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当众销化,至六月二十五日毁毕,历时二十三天.这就是震憾中外的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0.
清道光十八年冬,林则徐受命赴粤查禁鸦片,龚自珍为此写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赠行。龚集於此序后附入林则徐的复函。这两封往返函件都注有写作日期,但都需加以考订。龚的赠序,诸本皆于题下注“戊戌十一月”,据说是原函所注,但无日期。考龚序有林则徐“既陛”之事,序题又有“送”字,而林复函中又说是在都时收到龚的“惠赠鸿文”,可证龚序当作于林则徐陛辞以后出都以前。这是一封写来送行的信。按林则徐《戊戌年日记》记他十一月十八日陛辞,二十三日出都。由此推知龚的赠序当写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