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旺 《江淮论坛》2002,(3):64-68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且相互对立的政治哲学,它们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国家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的争论,在国家问题上体现为“弱国家”和“强国家”的区分。从理论分析和政治实践看,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都有其局限性,二者的分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互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晚期以来,政治哲学成为哲学争论的焦点。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最基本的争论发生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本文认为,从正面系统阐述社群主义正义理论的主要是沃尔策。沃尔策的正义理论带有两副面孔正面是激进主义和理想主义,以此来批评自由主义;反面是相对主义和保守主义,以多元论和特殊主义的名义默认现实。在大多数场合,沃尔策以正面示人,而反面往往是深藏不露的。  相似文献   

3.
共和主义的复兴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当代西方共和主义的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归古典共和主义政治传统,而是对共和主义进行更加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拓展与阐释.在规范政治理论中,当代西方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公民身份、自由、民主与美德等维度上做出了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又区别于社群主义的阐释,深化了在相关问题上的理论分析.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既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批判与挑战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思想范式的同时其本身也在反思与辩驳中不断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两大主流政治哲学,它们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国家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主要体现为"弱国家"和"强国家"的区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都有局限性,二者的分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姚大志 《社会科学》2013,(10):98-105
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西方社会存在三种基本的观点,即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正如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桑德尔的社群主义分配正义观念也建立在批评罗尔斯式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一方面,他批判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反驳了罗尔斯对平等主义和差别原则的论证;另一方面,他主张以应得为原则的分配正义观,用社群主义来对抗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对正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流派。当代西方正义观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复归.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社群主义正义论对自由主义传统进行了反思和超越。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是为西方民主社会发展提供道德判断根据.主要研究分配的正义问题.是想超越传统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为分配的正义提供更加广泛和合理的基础。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日益呈现出政治哲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对正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流派.当代西方正义观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复归,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社群主义正义论对自由主义传统进行了反思和超越.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是为西方民主社会发展提供道德判断根据,主要研究分配的正义问题,是想超越传统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为分配的正义提供更加广泛和合理的基础.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日益呈现出政治哲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蔡耀杰 《理论界》2010,(11):38-40
社群主义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新自由主义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主要话题。本文将在阐述社群主义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剖析"社群"的概念及类型,并重点结合当下中国的特殊语境,浅议社群主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群主义的洞见与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群主义从普世正义、个体主义和权利政治三个方面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使它在各种批判者中脱颖而出,与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哲学上两相对峙.社群主义的兴起的确借用了新自由主义的光环,但它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洞见才是其兴起的真正原因.然而,社群主义本质上是要缓解各种新型的社会矛盾,找到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跳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怪圈而对其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观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主要围绕国家中立、公民政治参与和“弱国家”与“强国家”等问题进行了争论,其核心在于对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关系的歧见。实质上二者是互补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及政治实践的进路,决非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是通过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良序社会结构,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共生与张力中维持平衡,从而构建正义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杜威在政治观点上是属于自由主义还是社群主义阵营,当前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绝大多数学者,即使是很多西方学者,均把其划到社群主义阵营.从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逻辑来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是西方政治哲学信仰的主流.从杜威政治哲学的理论来源及内在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来看,杜威政治思想在形式上可以被划归社群主义阵营,但把其定性在自由主义阵营似乎更符合其理论的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治哲学关于正义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正义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自由主义,它在西方处于主导地位。第二个部分是社群主义,它是自由主义的挑战者。所有其他派别的参与者可以通称为"第三势力",其中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和共和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俨然形成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同时对立的两大主流思潮。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在方法论、价值观以及目的论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对立和分歧。比较而言,自由主义以个人为起点,重视权利,以实现正义为目标;而社群主义以社群为起点,重视美德,以实现公益(善)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批判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一词,不论英文原文取neo-liberalism,还是new liberalism,都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含义。一种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潮流,这种思潮是对80年代社群主义的回应。新自由主义者发掘自由主义的一种传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相当有影响的新自由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俨然形成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同时对立的两大主流思潮.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在方法论、价值观以及目的论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对立和分歧.比较而言,自由主义以个人为起点,重视权利,以实现正义为目标;而社群主义以社群为起点,重视美德,以实现公益(善)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群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者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股思潮,但它和同是自由主义的敌人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二者之间的概念及其历史思想渊源以及对"自我与社群"和"权利与美德"的理解等方面比较了二者的异同,以期不至于混淆二者。  相似文献   

17.
当代政治哲学中出现的共和主义复兴既有深刻的背景,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20世纪晚期呈现出强烈的复兴趋势,这种复兴不但使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之争——这一西方自由民主政制的内在张力所激发的基本辩论重趋活跃,而且是我们把握西方历史传统的自我理解问题和政治哲学发展方向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政治思想史、美国宪法学以及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谱系,并从自由概念和民主模式两个层次揭示了当代共和主义在理论探索和制度构建上的贡献和局限。文章的最后还将就共和主义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的含义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8.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回顾近儒刘师培关于阳明学与民主政治之关系的论旨中,探讨了台湾的自由主义学者与当代新儒家学者在儒家德性之知和阳明良知学是否能够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并从比较哲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现代西方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批判之得失,进而指出:现代西方社群主义的出现提供给我们一个有利的视角,来重新评估阳明学乃至整个传统儒学与民主政治间的关系,并且修正某些自由主义学者的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19.
韩凤春 《理论界》2005,(10):78-79
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当代社会所关注的国家、社会、公民三者的关系,并对个人权利、公共价值、平等、公正、自由理念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由此形成了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等学术流派之间的争鸣。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都是为挽救或缓解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提供理论"修正和护航"的。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作为对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独特的理论反省,提出了与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回归政治"的拯救之途。在如何对待自由的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的是现代人的"消极自由",而阿伦特主张的是古代人的"积极自由";在如何对待共同体的问题上,社群主义建构的是"身份认同的共同体",而阿伦特建构的是"个性显现的共同体";在如何对待共和精神的问题上,共和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反映和维护自由主义精神的现代共和主义,而阿伦特则追求通过回归"古典共和主义"来重新"理解"和"修正"现代共和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