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凉山彝族“家支”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川、滇两省大、小凉山彝族的“家支”,到底是属于什么性质?这是长期以来学术界聚讼纷纭的问题,迄今仍有异议。要研讨“家支”的性质,必须讲清三个层次:一是“家支”的概念;二是解放前“家支”的性质和作用;三是民主改革以后“家支”的性质和作用。这三个层次是密切相关的。而弄清“家支”的概念,则是解开后两个层次的一把钥匙。或者说,如果弄清了什么叫“家支”的问题,则后两个层次的问题就不难迎刃而解。限于篇幅,本文就“家支”的概念谈几点个人的刍见,以求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汉代人之评价屈原及其作品,不仅仅是带来了相关史学和辞赋创作的发展而已,以贾谊、司马迁、班固为代表的诸学者、辞赋家还在吸纳儒家和道家部分思想的基础上,重塑了一种哲学理论——“智”学,并启发了新的审美方向——山水之域。“智”学的本质是强调士人“自我”的价值,表现为在“臣——君”关系中为“臣”这一群体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智”学理论中的“出走”思想为后来不得志的士群体退隐山水之域提供了哲学支撑,而其所追求的“自乐”“逍遥”精神则使退隐者开始留心于山水之美,从而形成了“自我——自然山水”这一新的人生关系。此关系在古典哲学、美学与文学中的影响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列维-斯特劳斯为解除“非单系社会”的亲属—社会结构研究中遭遇的严重困境指出了一个颇具魅力的新方向———“家社会”,本文简要述评列氏的这一理论以及人类学文献中其它相关的讨论。结合E·瓦伦丁·丹尼尔的人观论述,运用罗依·瓦格纳的“分形人”概念提出,“家社会”及其“基本社会组织”“家”都是“分形人”。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广大农村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专业户、重点户、新经济联合体(以下简称“两户一体”),适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了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本文拟就分工协作、“两户一体”与农村商品生产的关系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主旨,在于透过汉语的结构来澄清有关语法和语意上的几个重要概念,即“定指”(definiteness)、“预设”(presupposition)、“主题”(topic)与“焦点”(focus); 同时,阐述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 作者认为,除一般公认的“定指”与“任指”(indefiniteness)的区别以外,语法上还需要“殊指”(specificness)这个概念。因为“殊指”是决定“预设”与“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殊指”、“预设”和“主题”这三个观念,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三面。就一个名词组而言,是“殊指”;就一个句子而言。是“预设”;就整个“章句”  相似文献   

6.
阐述劳动创造价值:智力劳动是如何超过体力劳动的发展过程。劳动创造价值:智力劳动超过体力劳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物化(科学技术原材料化、能源化和工具化)与人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切实加大培养智力劳动者的力度;为智力劳动者施展才华营造优良环境;改革现行分配体制,建立智力劳动报酬机制;“知本家”作为现代生产力代表,其劳动越来越成为决定现代企业命运的第一因素,所以必须保护“知本家”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产社会化”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它被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对这一范畴的含义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并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一)“生产社会性”与“生产社会化”是否同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传统企业中资本为第一生产要素转变为知识是第一生产要素,即企业的发展已从资本导向型向智本导向型过渡发展.企业依靠智本家管理也逐渐成为趋势,而智本家管理在公司制企业中体现为公司权力的知识化.公司权力知识化要通过增加外聘董事、减少内聘董事;外聘董事中增加专家学者人数及其它公司现(前)任董事长,减少投资机构代表人数及个人投资者人数,同时要注意解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责任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履行好这个职责的关键是:有“心”,即事业心和责任心;有“情”,即教学激情、师生交流真情和工作热情;有“智”,即学识渊博和思维聪颖的“知本家”;有“法”,即坚持做到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坎陷是牟宗三的重要概念,有两个具体指向,一是“坎陷的外王指向”,二是“坎陷的存有指向”。这两个指向虽然都离不开道德与认知的关系,但涉及问题不同,完全可以分开处理。“坎陷的外王指向”内含“让开一步”“下降凝聚”“摄智归仁”三个要素。“让开一步”意指让开身段,以发展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这项工作必须在“摄智归仁”的前提下展开,不是嫌弃“道德无力”,不是主张“道德无用”。“让开一步”之后的发展方向是“向下”的,此即为“下降凝聚”,这一义理可以借助“多重三分法”得到有力的说明。“多重三分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很大的学理潜力,代表着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不应轻易讥为“儿戏之论”。  相似文献   

11.
一、“执业药师”为什么升温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百姓开始特别关注的是上万家零售药店的药品质量是否能确保?用药安全有否保障?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老百姓称“执业药师”为身边的生命保护神。国际上早就规定:执业药师主要分布在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为和国际接轨,我国新颁布的《执业药师制度暂行规定》指出:凡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均应配备相应的“执业药师”。百姓需要“执业药师”!国家需要“执业药师”!有关专家据市场分析预侧:“执业药师”将迅速升温,且非至“沸点”不止。据“中国药房”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6391家制药企业,16519家药品批发企业,63850万家零售药店,17万家医院和门诊部。试想一想,如果每个单位只配备一个执业  相似文献   

12.
“含蓄”,历来是我国文艺理论家特别是诗论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艺术概念,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我国古代文艺作品,无论诗词曲赋还是书画都十分讲究“含蓄”.但是,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论中,各家论述“含蓄”这一艺术概念时,其内涵及外延都不尽一致,以至当代文艺界对“含蓄”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尽相同,甚至因严重分歧而引起争论.因此,搞清楚这一概念的含义对于当代艺术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 “含蓄”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韩愈《题炭谷祠堂》诗:“森沈固含蓄,本以储阴奸.”原意是包容、隐藏的意思.将“含蓄”一词直接运用于艺术论中则始于唐代司空图的《诗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一前提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优质高产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伟大目标。因此,农资产品的质量是发展和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和收获水平的首要条件。同时,应注重建设和发展有机农业,增加绿色食品产量,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我国入世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天津分所和《调研世界》杂志社从2000年第七期始开辟专栏,向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推荐被农民群众和农业专家誉为农业生产继化肥、优良籽种两个增长点以后的第三个增长点的农业高科技精品———“施必灵…  相似文献   

14.
“发展·改革·稳定”与“四个坚持”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心思想.在“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中,“发展”是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三位中的第一阶段,发展是目的、是中心;“改革”是“发展”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它是三位中的第二阶段;“稳定”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更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目标和归宿,它是三位中的第三阶段.“发展·改革·稳定”是同一层次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概念,而“四个坚持”是决定“发展·改革·稳定”的发展方向、根本性质和终极目标.“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必须寓于“四个坚持”这一本体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城镇城镇化概念以及它与农村城镇化的异同,剖析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这一伟大战略而必须实施的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从“城市化”向“城镇化”,以及从“城市发展方针”向“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三个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社会事实的概括、提炼与总结,反映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而概念(先验部分)在过程(经验部分)中的逻辑性呈现即是概念史,其是古典历史哲学及社会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深描”可较好地镜像追踪概念的时空语义变化及存续状态。把“乡村旅游”概念作为方法,自觉跟进并回溯其三十年(1992—2021年)演绎历程,以“时序质变”研究补充和修正“时序量变”研究,发现其在时序空间、内涵意蕴、叙事范式等维度都呈现出较显著的脉络特点,即前期历经了萌芽起步(1992—2001年,掠影观光)、探索发展(2002—2011年,驻足凝视)及较快成长(2012—2020年,差异体验)三个“十年”发展阶段。当下在“后现代之后”思潮涌动中正迈向高质量发展(2021—,感知求真)的新阶段,该阶段在文本叙事和旅游实践上呈现出“转换与回归交迭”的发展趋向和“我游故我在”的未来性隐喻;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乡村旅游实践及相关知识生产活动的本相、耦合关系时效性和内在演变机理等,并据此提出乡村旅游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趣”是中国书法理论批评视野的重要审美范畴,书“趣”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书法审美概念,它在汉魏六朝被引入书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得到充实和发展,并逐渐升格为一个书法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兴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的“顿”和“读”是马建忠句读理论中两个重要概念。对此,前辈和时贤已有论述。其中有些分析精辟中肯,有些意见我们则不敢苟同。本文不揣浅陋,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一)“顿”在《文通》中是不是含义单一的概念;(二)“顿”和“读”是不是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概念;(三)对“顿”“读”理论该如何评价。 《文通》的“顿”和“读”不是含义单一的概念 1.○“顿”实际含义的双重性 《文通》“顿”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说法不一。林玉山同志认为是《文通》中组成句子的  相似文献   

19.
“三垣”考     
我国古代天文概念中有所谓七曜、二十八宿、四象、三垣等。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标志着古人对行星认识的确立;二十八宿指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二十八个星座;四象则是把二十八宿进一步归并而成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朱鸟)、西方白虎(咸池)、北方玄武。这三个概念虽都是上古人民经过长期观察逐步形成的,但至少在司马迁作《天官书》时就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名称和内涵了。唯“三垣”这个概念,却历来所说不一。虽然大家都说三垣为紫微、太微、天市,但它们究竟包括哪些星或星座,却颇存不同之见。日本学者小柳司气太《道教概说》第一章云:“以北极为中心,于三十六度  相似文献   

20.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又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约为公元前298年—238年。荀子生当“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时代,在积极参与当时逻辑论争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逻辑思想,对发展我国古代逻辑理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制名以指实”是荀子逻辑思想中的概念论,其论述比较充分和精辟。本文只就概念是什么,概念的作用,形成原则及作为明确概念方法的限制,概括,定义,划分等方面对其概念论加以略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