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在传统二元社会结构中倍受歧视,他们的社会保障几近于无,更遑论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为弥补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缺位,国家要尽快出台《户籍法》,保障各种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制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保障条例或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使农民工在工伤保险赔偿之外可提起工伤损害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狭隘的文明观和偏执的发展模式的导引下,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地球遭受着人类的劫掠和破坏.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的威胁.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呼唤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义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历经了建制理念、法律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待遇水平的发展变迁.在借助新制度经济学所提供的绩效衡量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伤保险制度变迁所产生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进行绩效分析,表明工伤保险30年来的制度变迁是卓有成效的,这为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理念、立法、管理、责任分担等问题仍将是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六十年的发展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制度作为历史最为悠久和最为普遍的保险项目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即得以确立.六十年来,中国工伤保险制度虽历经挫折,却在调整与改革中不断前进:公平的价值取向得以确立,政府责任逐渐回归,并逐渐由被动反应走向主动参与,各方利益主体也在向着更加和谐、健康的关系发展.但改革仍在继续,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成为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是实现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表明传统发展观发生了根本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大体经历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以人为本三个历史阶段。1995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决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其实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做到“五个统筹”,这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完整的诠释。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在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成本控制制度下医院医疗耗材的SPD管理探究.方法:把我院从2019年7月起,到2020年7月截止工作的14例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把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工作的14例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人员选择常规形式的管理,实验组人员选择SPD管理,比较两组人员的医用耗材使用满意度、耗材管理经费、运行人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从农村中开始剥离出一大批劳动力慢慢迁入进城市务工,形成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法律不健全、制度实施不力、社会排斥、农民工职业的流动性等原因出现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底、企业逃漏保,"认定难、赔付难",缺乏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建议,以便开始建立并完善适合农民工群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转向"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主体人的可持续性.我们有必要转换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视角,把研究的重点从"物"的方面转向"人"的方面."人"的可持续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二是人的价值取向的革命.前者是人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者是人如何利用已经获得的发展能力.作者进一步论述了在中国发展人的可持续性的必要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而高等教育事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取决于我们确立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对“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建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6):10-12
"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价值导向.认真领会两种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对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柱,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欠账过多、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支撑结构过于单一,以及受经济形势波动等因素影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关键在于消解"福利刚性"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制约,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支撑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着力发展各类补充养老保险,以缓解公众对基本养老金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5.
任中秀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2):78-80
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待遇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法律漏洞,其不同于已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待遇案件。现行法规定,已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待遇案件的工伤待遇与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替代模式;而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待遇案件中工伤待遇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属于请求权竞合关系。立法或司法解释应当明确规定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待遇案件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小区化服务潮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各公共领域之以"小区化"为主轴的服务方案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福利小区化"与"小区营造"是其中最获重视的两项计划;经过十余年的推动,"台湾健康小区六星计划"的出现,不仅包含了前两项计划的内容,同时也使小区建设扩展至诸如产业、环境、治安、人文等六个方面;永续小区发展策略在反思以前小区建设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出现.检视过去十余年来台湾小区工作发展脉络,特别是从"福利小区化"、"小区营造"到"健康小区六星计划"发展路径,可发现台湾小区工作发展具有多方面借鉴意义;应该从理念、政策和实务多角度省思,以有助于迈向"永续小区". 相似文献
17.
赵丽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3):1-4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主要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两种生产"理论是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之上的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当今时代条件下,由于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突出,"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同时受到生态环境的困扰,人的环境需求严重匮乏。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要尊重人的全面需要,扬弃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把人与人的生境有机统一起来,从"两种生产"走向"三种生产",切实把环境生产置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徐海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6):1-5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澄清对“人”的理论误区,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同时,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实践中认识“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看待“以人为本”。明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