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谢永清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46-51
当前,改善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正日益向民生倾斜,呈现了“税收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因果性,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还要在关乎民生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重大问题上改革相应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万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3):23-25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动中出现了新困扰:物价持续回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尽管银行利息一降再降,但民间储蓄居高不下,消费迟迟不能启动。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许多专家、学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对策,本着重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入手,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尤其是农村收入偏低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制约,从而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正确的政策选择,加强法制建设,同时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教育,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肖宇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2):86-8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但是有关人民生活、生存方面也有一些矛盾凸显出来,如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业困难、受教育不公平、看病难等诸多问题。归根到底,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提出的命题。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所以,以财政投入的角度研究民生思想,总结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经过几次变革,形成了目前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该文着重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各个时期的投入体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收入差距、教育、医疗、房价、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和献计献策的中心议题,也是各界民众关心的焦点。党和政府也不断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相似文献
8.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化影响,不同要素分配差异,职业差异偏大,制度文化的影响。当前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完善全社会医疗及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培礼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11-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若干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乡镇企业、狠抓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实质性税费改革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奋力发展民生、切实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民生。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点,必须重视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遏制和降低高房价、缩小贫富差距、加大教育投入和实现教育公平、扩大就业渠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加快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问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强烈呼吁和他们献言、献策的中心议题。同时,改善民生也是网民、城乡群众关心、议论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尚云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8
民生问题是一个既关乎民众幸福,又牵动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和谐社会就不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存需求,完善民生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促进民生发展;必须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保障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垄断收入、腐败等非法收入、公共政策因素、发展不平衡、分配方式多元化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今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取向应是限制过高收入,重点是限制垄断收入、打击腐败等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重点是让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等整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努力保障并适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重点是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素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23-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舞台上也占据了一个突出的重要位置,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的社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滞后,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还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于是关注民生问题的社会建设,成为了近年来社会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李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93-9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趋势。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英宝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基尼系数也到达了历史新高,造成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威胁社会的稳定。本文从三个方面,即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成因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对我国的利用外资、服务业对外开放和贸易政策调整等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将导致其他领域的政策调整.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也日益悬殊,分配不公现象广泛存在.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质疑.然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对于目前我国分配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定、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