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桥 《中外书摘》2014,(2):89-90
前天写了一篇随笔,说我很喜欢文学翻译,可报酬让我受不了。我决定以后不做了。我觉得我应该像“哎呀妈妈,请你不要生气,年轻人就是这样没有出息”的歌词译者一样,改行去修锁,或者去养猪。  相似文献   

2.
念慈母     
袁光明 《老年人》2009,(1):25-25
母亲离开人世已经30年了。但在我的心中,她的音容笑貌,始终没有淡忘。 母亲没有名字,邻居都叫她“五婶”或“五娭毑”,偶尔有要写她名字的时候,一个“袁何氏”便是尊称。  相似文献   

3.
读懂母爱     
在外漂泊6年,竟疏忽了家的存在。终有一日,捏着“母病速归”的电报,我才第一次打起行囊,倦鸟西归般急切地回到了阔别很久的“闺房”。房间依旧,不过床上挂了叮叮当当的风铃,还有儿时做游戏用的小玩偶,上面贴满了标签,竟还写着我的名字。病床上的母亲淡淡地说:“你不在妈身边,每次看见这个胶皮娃娃,妈就觉得你还在家。”话音未落,那在外遍尝失败的辛酸、成功的喜悦,而强忍太久的泪水,摧毁了积压的愤懑,终于在母亲面前滚滚而出了。记忆中,我是母亲的“掌上明珠”。还记得那个久远的黄昏,我碰翻了暖瓶,烫伤了腿和脚,母亲回…  相似文献   

4.
婚缘     
母亲因为要换心脏起搏器住院,怎奈我所在的工厂正忙得轰轰烈烈,无暇顾及,只好妻子进假。待我得闲,母亲已做完手术几天了。带着负疚的心,急冲冲赶往医院、赶往母亲身边。邻席一老教授见我来,不住D夸雷我至“做事麻利、泼辣、为人好”。我恭恭敬敬递上名片、他一看,“嗅,会画又会写文章,其实体不妨将协委于挖掘挖掘,她值得一写”。已然是“花边婚”子,会却忘不了旧话,时常冲我来一句:“资产阶级!”我也智慧,及时回敬:雌叫你当年不表个态,让我们来个有相同车多好。”那是孩提时的事、三十年前,有个院子分住还两家人,西边是…  相似文献   

5.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6.
杨学武 《老年世界》2007,(17):22-22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黄河大合唱》,许多人耳熟能详。可歌词的作者光未然即张光年当年写的初稿中,并不是“马在叫”,而是“驴在叫”。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看了他写的初稿之后,认为“驴的形象稍逊雅观”,建议将“驴在叫”改为“马在叫”。  相似文献   

7.
明月 《当代老年》2013,(9):16-17
2013年6月26日上午,王亚平与其他两位战友经历了15天的太空之旅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回家”。然而,从农家女到中国“神女”、“太空教师”,母亲给了王亚平太多的关爱和付出。面对记者,王亚平说:“我要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成长的力晕,给了我‘飞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8.
明遥 《老年世界》2007,(5):20-20
在我离岗回家过上离休生活的时候,有一位老友到家中看望,吟唱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他还给我写了一幅书联:走好离休路,唱好从容歌。可谓之蕴含期盼,情深意切。这让我想起了前越南主席胡志明的一句名言“处事从容日月长”。它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含着养生长寿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母亲茶     
左怀利 《老年世界》2014,(14):28-28
饮茶的习惯由来已久,最倾心“铁观音”的馥郁,然而,拥有“母亲茶”之后,它们便淡出了我的生活。 “母亲茶”的称谓是我的妄定。这茶并非来自树上,漫漫山野比比皆是。它生于春壮与夏,主颈上缀着簇簇白花,《诗经》有云:“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神农本草经》称它是清热解毒良药。它性味辛、苦、微寒……是苦菜,母亲就是用它炒制“母亲茶”。  相似文献   

10.
最近写稿不顺,心情郁闷,母亲见我整日耷拉着脸,问我:“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好好的吗,这个月为什么就不行了?”我告诉她:“暑假陪孩子疯玩了两个月,现在找不到写作的感觉了.”“不是用电脑写的吗,怎么还要找感觉?”母亲是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灵感方面的事当然不懂,我只好耐着性子跟她说:“妈,这感觉呢,就是写作的灵感.”母亲更来劲了,追问:“灵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2005,(4):62-62
作为一名记者,关注家庭健康多年,总觉得也应该把自己的求医经历写出来,供他人借鉴。我的母亲八年前突患精神疾病,这对我们来讲犹如晴天霹雳,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北京天正中医研究院的刘泳宏教授,自从服用她研制的“舒心健脑”系列中药后,母亲的病才奇迹般的痊愈了。我在感叹刘教授高超的医术时。也从心眼里感谢“舒心健脑”系列中药,希望饱尝精神病折磨的患者能早日用上这样的好药,早日脱离痛苦。  相似文献   

12.
父爱如春雨     
李元洛 《老年人》2000,(2):36-36
对父母的讴歌赞颂 ,在中国文学中可谓源远流长。读《诗经》 ,先民的歌唱 ,凄凄动人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还有《小雅·巧言》篇 ,开篇就是“悠悠昊天 ,曰父母且” ,把父母喻为永恒在上的苍天。然而 ,相比较而言 ,歌颂母亲的作品似乎更多 ,更为感人。“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千百年来不知烫痛过多少人的嘴唇!到了现代与当代 ,献给母亲的名作也有不少 ,写父亲的依然不多。即使区区如我 ,为母亲早就写过《寸草之心》 ,对父亲却没有专诚表示。其实 ,我今天略有小成 ,应当十分感…  相似文献   

13.
王淼 《老年世界》2013,(23):22-22
“我新找了个伴儿,得搬出去住。”母亲突然对我说,弄得我一愣一愣的,一时不知怎么回事儿。自打父亲去世后,我就把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我是早就希望母亲再找个伴儿,相互也有个照应,毕竟我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可每次提到这事儿,母亲都坚决拒绝,表示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再折腾了。现在看到母亲主动提起找伴儿,我当然大力支持:“只要您觉着合适,我们没有什么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有时候想,对也好,错也好,经历了这一番故事,青春的脆弱也该学会点坚强了吧! 听得最多的歌曾经是邓丽君的《甜蜜蜜》“在梦里,在梦里见过你……”夜晚,我独自走动在房间里,耳边流淌着这样小情小调的歌,我就会想起老米。有时候我默默地流泪,心底的伤感被歌声一层层地翻卷起来,老米不是我的,老米有自己的家,我只能期盼在梦中见到老米. 我因为喜欢老米写的歌而结识老米,他整整大我十岁,是写歌词的,可我第一次见到老米就知道我们之间可能会有点儿什么。我甚至隐约觉得也许有一天他会成为我生活和写作的灵感,后来老米真的成了这…  相似文献   

15.
严刚 《金色年华》2009,(1):79-79
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给我带来一盒营养液。母亲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6.
写歌自娱     
退休以后,我转而写作歌词,纯粹是突发奇想。工作期间的五十年,我基本上是"写"过来的——先写教案,继而写新闻,业余写科普文章,都小有收获。退休后,赋闲在家,顺理成章是写科普文章和时评。但惯于挑战的我,忽然有了别样的想法:当今歌舞升平,写歌是热门。歌词既简单,又便于操作,我何不一试?说"简单",那是门外汉的轻狂。真正到了"门里",方知  相似文献   

17.
陈珊 《老年人》2007,(4):32-33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从我记事那天起,我就觉得母亲待姐姐和我总是不一样,厚彼薄此,好像我是捡来的孩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母亲以为天塌下来了,急得团团转。一天,我冲着刚刚看病回家的姐姐狠毒地诅咒:“你最好快点死掉!”话音刚落,母亲就“啪”地扇了我一巴掌。那一刻,我捂着火辣辣的脸放声大哭,心里对母亲充满了仇恨。  相似文献   

18.
陪父亲下棋     
“再来一盘,你怎么输给老爸了?”父亲高兴地主动摆棋。“老爹进步了呗!”我边整理棋盘边向母亲挤挤眼。、“老家伙身体恢复的好,脑子也灵活了,快赶上年轻人了。”母亲会心地笑了。“继续‘开战’,一会儿我慰劳冠军。”她进了厨房。  相似文献   

19.
女人     
同事夏的女儿就快过10岁生日了,夏有天晚上问女儿:“孩子,生日那天,你最想要什么?”一会儿后,女儿将一张纸条给了母亲。 “生日那天,我最想见到我的爸爸。”夏对我转述她女儿写在纸条上的那句话。  相似文献   

20.
刘俊华 《老年世界》2007,(22):29-29
今年8月,周笔畅经多方联系,找到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她和母亲一起请李老师帮她助唱新版《浏阳河2008》。此歌将作为她的第二张新碟的主打歌曲之一。当时李谷一略微犹豫了一下,说:“你们先把歌写出来,适合我唱,我会考虑的。”几天后,歌写了出来。当时的李谷一正为中国音协举办的“金钟奖”当评委,每天要审听百余首选送的歌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