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戴莹莹 《学术论坛》2012,35(10):89-93
"佛教文学"是现代学者将各种零散偶然的并不一定有内在联系的文本整合而成的一种文学形态。这种考古式发掘、阐释与对话同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密切相关,在此语境中纵观"佛教文学"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佛典译介文学"研究;(2)20世纪初到50年代的"敦煌文学"和敦煌"俗文学"研究;(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印度文学"研究;(4)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佛教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实践——基于人类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 《社会科学》2007,44(9):94-105
本文主要讨论佛教与临终关怀运动的结合,佛教所特有的生死哲学与冥想技术,为临终关怀运动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通过对案例的叙述与分析,笔者将探讨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佛教的临终关怀实践何以成为可能,并在更为抽象的认知层面,对医学与佛教做出比较。  相似文献   

3.
(1) 五凹运动不是感情用事的非理性运动;(2) 不能否定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3) 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 启蒙与救亡互相促进;(5) 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市管县"体制作为我国当前地方府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关系的不断调整相联系。从"市管县"体制创设至今,其发展脉络可以大体分成四个阶段:(1)萌芽与形成;(2)消滞与收缩;(3)复苏与重新推广;(4)迅速发展与膨胀。其形成动力机制由不断发展的三对矛盾运动共同构成:(1)制度供给—需求矛盾;(2)政府—市场关系矛盾;(3)责任—权限关系矛盾。在回顾和总结市管县体制发展脉络后,我们认为在制度创新的积极效应全部释放之后,创新带来的制度净收益逐渐消减,"市管县"体制将因制度成本超出制度收益而逐渐退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6.
论谢灵运与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开创山水诗而著名的南朝诗人谢灵运,因一生好佛,而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谢灵运礼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积极从事并参与各种佛教活动,诸如欲拜慧远为师、改编北本《大般涅槃经》、为《金刚经》作注等;(二)旗帜鲜明地赞许并支持竺道生提出的“顿悟成佛论”。谢灵运频繁的崇佛活动及其佛教信仰,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变化与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运动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文献(1997~2007)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1)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目前体育运动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主要取向,对职业运动员、专项运动和业余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数量还较少;(2)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3)研究数量整体偏少.建议:(1)今后的研究内容应以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运动训练中的自我效能感并重;(2)加大定量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的力度;(3)重视对自我效能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探索;(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5)研究方法上应有所突破;(6)重视对应用研究中具体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当前教育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对教育本质的见解,大致有三种意见:(1)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2)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3)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结合或合金,它是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材。  相似文献   

9.
何石彬 《河北学刊》2007,27(4):38-41
说一切有部作为部派佛教中成立较早的学派,其"三世恒有,法体恒存"的宗义代表了佛教运动观的早期理论形态。有部的宗义发源于对原始佛教经典中法相的相摄、自相、共相等关系的研究,而具有其独特的论证方式和理论内涵。由"无常"而推出"恒有",以"恒有"来论证"无常",是有部对动静辩证关系的独特理解。有部运动观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理论论证模式被后来的大乘佛教所继承和发展。从原始佛教的"诸行无常",到说一切有部的"法体恒有",再到大乘中观学的非断非常、动静双遣,反映了佛教运动观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开始于 2 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 ,并没有带来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近代佛学研究的兴盛 ,佛教的近代化革新 ,只是给人以“佛教复兴”的外在表象 ,佛教僧伽这一主体 ,无论内外都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龟兹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原佛教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但是在中国判教运动兴起后,龟兹佛教逐步边缘化。近代开展的龟兹佛教研究,出现诸多概念错位、属性混淆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与龟兹佛教的历史定位与理论定位不明确有关。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我们认为,龟兹佛教研究的历史定位应为:佛教的部派佛教历史范畴;理论定位应为:部派佛教时期的阿毗达磨即毗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于南传、汉传、藏传三大佛教传统之外的“西传佛教”逐渐在欧美形成。这种西方化的佛教一开始便伴随着佛教的现代化,可以说佛教的西方化与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西方佛教在民主化、普世主义、文化佛教徒、人间佛教运动等方面体现了佛教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客观因素分析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实际上,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极其复杂,它的形成、确立、巩固与发展是以下几个紧密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商品经济的理论;(2)未能对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做出正确判断;(3)最高领导层对新经济政策未达成共识;(4)工业化运动使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更加巩固;(5)全盘集体化使农业成为斯大林统制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6)"大清洗"运动是导致斯大林集权政治体制形成与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7)历史传统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8)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从民俗佛教和口头传播的角度看,东晋佛教民众化运动过程中佛教徒面向世俗的讲经和唱导活动直接促使了中古释氏辅教之书的兴起,释氏辅教之书在创作主体上有一个由佛教高僧到在家居士再到普通民众的扩大过程。  相似文献   

16.
程曦 《兰州学刊》2007,(5):46-48
"世俗化"(Secularization)可分别从社会的方面和宗教的方面看,佛教的"世俗化"是指佛教从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传统儒学的文化背景和内外压力下越来越重视世俗的倾向.佛教的"世俗化"同其"世间化"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和区分有利于我们对佛教史及当前佛教界的某些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从民俗佛教和口头传播的角度看,东晋佛教民众化运动过程中佛教徒面向世俗的讲经和唱导活动直接促使了中古释氏辅教之书的兴起,释氏辅教乏书在创作主体上有一个由佛教高僧到在家居士再到普通民众的扩大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创立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土后,在同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冲突与相互交融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中国佛教有许多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特点,入世化、人生化成为其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在禅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典型。禅宗的根本经典《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既继承了佛陀创教的本怀,又结合中国传统固有的思想文化,在满足中土社会大众需要的过程中,发扬光大了入世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精神,其所提倡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体现。《坛经》的心性本体论同时也是人性论,其透过心性论所表达的对无相、无念、无住的人的清净本性亦即人生实践主体的肯定,为人生展现了全新的生命意义。《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奠基了中国禅宗人间佛教的基本特色,也为近现代以来的人间佛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目前新疆宗教工作面临的问题作了论述,认为:(1)绝不能把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和宗教本身混为一谈;(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压制和消灭宗教,而是团结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为实现我们共同的政治目标而奋斗;(3)新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不能简单粗暴,又要紧密结合新疆实际;(4)当前新疆宗教工作宜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加强管理,又要宽严相济,避免人为树敌;(5)不能就宗教解决宗教问题,而应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从"根"和"本"上去解决问题;(6)做好新疆的宗教工作,重在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运动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一)维新派继承和发展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把它从空谈变成实际的政治运动,并且初步形成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组成了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二)维新派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三)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提出了设立议会的主张,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四)他们组织了超出资产阶级界限的爱国主义运动;(五)维新运动既敌视农民又代表农民利益。戊戌维新运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资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劳动阶层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斗争。文章还论述了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