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爱国 《社科纵横》2007,24(4):93-95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所体现的文学史观体现着当代的认识水平,它的“引言”部分引出了对通俗文学的评价问题。当前的研究证明,通俗文学无论在思想还是美学上都是有价值的,这个认识导致文学史观的转变。在教学中要贯彻这种文学史观,首先就是要尽可能保持客观。  相似文献   

2.
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其生命的不同时期,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同的.就其主要倾向而言,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批判、文化检讨和文化建设四个时段.梳理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认识老舍的创作和文化心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文学作品与当代影视媒体有着良好的互动态势:一方面它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给影视媒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学脚本,另一方面,影视传媒也宣传扩大了作品的影响,使其在当代赢得更多的读者和观众。着力描写下层市民的喜怒哀乐与婚丧嫁娶、情节的曲折感人、文化意蕴的深刻悠长、语言的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备受当代影视传媒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度重视和成功开展民间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在构建和谐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中.民闻外交同样能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挥民间外交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是由民间外交的特点和优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育中应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睿 《社科纵横》2005,20(6):155-156
今天,各国各民族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艺术是自然、历史、哲学和想象的窗口,而民间艺术之所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会告诉我们有关我们国家和我们本身的更多的事情。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学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可以培养青年及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色彩规律等可以更加促进学生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中国民间美术源于民间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体察,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可以促使人的心理和精神回归自然。在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教育教学,在全球化的今天,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世界"的民间力量——关注中国民间外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间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民间外交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民间外交具有人民性、稳定性、广泛性、灵活性和两重性等特征,在新中国的总体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民间外交,新时期应该创造民间外交发展的有利环境,提高对关注民间外交必要性的认识,朝着"官民互补、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舍继承了满族文化艺术雅俗共赏的传统。老舍既做到了置身于市民生活之中,用"平视"眼光去悉心观察和表现他们的生活现实,又能动地逸出这种生活及观念的规约局限,用高屋建瓴的"俯视"眼光,扫瞄那种生活文化以及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得与失——他既作了底层市民的亲密朋友,又作了对他们负有启蒙责任的"先生"。他的艺术,真正做到了"学问大的人看了不觉浅,学问小的人看了也不觉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舒乙 《东西南北》2013,(18):33-33
老舍一辈子喜欢齐白石的作品。早在1933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那时他才34岁,曾求在北平的许地山先生向老人求过一张《雏鸡图》,是一张精品,也是老人的代表作。1943年秋天,老舍夫人胡絮青先生带着三个孩子逃出沦陷的北平,把《雏鸡图》和白石老人为答谢她给孩子们补课绘赠的《嘏懈图》一并带到了重庆北培。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至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但这些变化长期以来在民间说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只有到了20世纪40年代,在陕甘宁解放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延安,才开展起收集整理新说书的运动。陕北民间艺人韩起祥就是这次说书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李福清院士的这篇文章试图以韩起祥的说书创作为例,力图阐释说书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北京人艺对老舍戏剧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把文学和剧场“打通”了来研究)考察了北京人艺对老舍戏剧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作家剧本的选择、分享经验、对剧本的建议和修改等方面,并通过精彩的演出促进了老舍独特的戏剧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发展以及国内艺术收藏市场与国际艺术收藏市场的交流深入,华人民间收藏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影响力超越文化艺术领域渗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国际化的华人民间收藏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结构是活跃的、有边界的有机整体:中国收藏的主体和客体,收藏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及其边界,以及中国收藏仰仗的社会资本,这些要素共同组成结构体系,进而与其他变化的环境条件一起构成中国收藏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陈莉 《阅江学刊》2009,(4):112-116
老舍的文学创作语言是通俗易懂的京味口语,然而这些口语白话在文本中显示出极高的文学性。其基本的文本语言——叙述和描述,构成了其作品的文学性生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建刚 《浙江学刊》2002,(3):204-208
民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时空体 ,尽管历来处于边缘的地位 ,但它从来没有放弃对主流文化的渗透 ,这种渗透有其独特的方式与途径。但眼下的“民间写作”倡导者们却功利性地将它抽空为一种写作姿态或一种反抗主流写作的策略 ,民间写作因此沦落成一种在边缘上的自娱甚至取宠的“舞蹈  相似文献   

14.
陈爱  陈坚 《浙江学刊》2003,(2):92-97
张爱玲和老舍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均对喜剧性及幽默、讽刺、反讽手法存有偏爱,但在呈现形态上却风格迥异。张与老舍代表了喜剧艺术的两种型态:反讽的和讽刺的。通过喜剧方式,老舍体现的是社会关怀,张则是反思存在;老舍喜欢褒贬是非,张则超然物外;老舍常用夸张嘲谑,张则收敛沉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它既表现在老舍生平资料的发掘考证与传记资料的系统整理上 ,也表现在研究资料的综合汇编与工具书的编撰出版上 ,更表现在散佚作品的收集与文本的编辑上。 2 1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 :有些散佚作品亟待去发现 ,《老舍全集》更需要修订再版。老舍资料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论民间规则与司法能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发生在中国的司法能动与西方国家的司法能动并不相同.这种司法能动通过姜堰模式、东营模式、陇县经验、河南模式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四种主要模式都是民间规则进入司法的具体经验.民间规则进入司法的条件有两种:一是在法律有漏洞时;二是当法律调整不能时.但在这两种情形下,民间规则进入司法不属于司法能动.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民间规则作为司法能动前提的可能条件有五种情形:其一,法律虽然赋予其法源地位,但没有规定其是否适用于司法或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的情形;其二,尽管没有规定其法源地位,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规定了其作用的情形;其三,法律上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其法源地位的情形;其四,法律上否定其法源地位,并排除其在司法上的适用的情形;其五,因当法律调整不能,用其替代国家法的情形.中国目前开展的能动司法活动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民间规则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民间规则是这种能动司法的最重要的规范前提和依凭.民间规则作为人们交往行为规范的事实不可能被消灭,这就决定了以习惯为核心的民间规则在司法能动中所具有的特别地位和作用,也就决定了研究民间规范与司法能动之关系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舍《二马》是中国较早且绝佳的后殖民文本,小说背景与人物性格无不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也决定了小说的后殖民主题思想。老舍舍弃康拉德的东方主义,而以其深究人类心灵的创作手法为典范,后殖民意识随着刻画人性而得到充分流露。《二马》通过展示英国人的话语霸权、讨伐民族歧视、揭橥宗教伪善与编定象征符号,对东方主义做出控诉。虽然说教式的旁白成为小说的缺点,但它无非是对中国衰落的究诘与爱国思想误区的反省。因此,《二马》具含深刻的后殖民批判意识,是中国较早与最深刻的后殖民文本。  相似文献   

18.
马汉广 《求是学刊》2013,40(2):115-123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经验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合唱,也是一场文化战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已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确立,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严书翔 《社会工作》2008,(19):16-18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已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确立,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民政部和人事部组织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并于2007年7月20日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