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注民生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和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在执政理念上均体现了幸福本位的一脉相承,克服了以物为本的局限性,用价值理性抗衡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本位执政理念的跃迁。  相似文献   

2.
论民生与政府执政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又被赋予很多新的内涵.民生问题的成功解决与政府执政理念存在着密切关系.借鉴西方国家有关政府执政理念从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转变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民生现实,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政府执政理念创新的关键在于以民生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责任政府,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折射的是我们党逐渐形成了符合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折射的是我们党逐渐形成了符合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改善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当前农民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鲜明直接的体现。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解决农民的具体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牢固树立民生至上执政理念,竭力解决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共执政能力建设和民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有部分研究成果触及中共执政能力建设与民生建设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诸如:党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一切以民生为重,将民生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课题,执政实践不断深化;民生问题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党在化解民生难题的实践中执政理念得到丰富完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民生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党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更加稳妥而熟练地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的宝贵政治资源.认真梳理、归纳和评析相关研究成果,把党执政能力建设与民生建设互动关系作为一个新兴论域进行整合研究,对于推进该领域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是蒋琬。他早年便深受诸葛亮赏识,被誉为"社稷之器"。执掌国政后,坚持"以安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经济,调整战略,安定民生,协调君臣,维护了蜀汉的稳定,做到"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堪称继武诸葛亮的一代贤相。论历史地位,他应该高于姜维;而其执政理念,更是永远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对相关民生评价指标的讨论,就评估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建设民生型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结合对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揭示了要确立民生型政府执政理念,就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社会机制和解决民生具体问题,以及提供相应的制度性保障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历程及其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从革命理念到执政理念的艰难转型,以及执政理念在改革开放中走向清晰,在创新发展中走向成熟这三个阶段.回顾和总结党的执政理念现代化的历程,主要有四条历史经验:必须重视执政理论的研究和总结,必须注重执政目的与执政手段的统一,必须把对民生的关注作为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必须科学认识与区分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确立,标志着我们党通过几十年的执政实践,完成了由“阶级为本”向“人民为本”的观念转变;科学、民主、法制的执政理念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和谐、疏导、整合、稳定的执政理念的确立,说明我们党在执政意识中,把人际环境的融洽和谐、多元利益的兼顾协调、社会管理的协同参与,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执政党的经济基础变得复杂了,经济主体的权利意识增强了,对法治的需求更加迫切了,也使一些人对党的理想与信念的认同度降低了。基于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扩大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珍惜与丰富党的执政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多元经济主体进行理想与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2.
阐述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初步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同时进一步提升“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将发展确立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内涵,为我们正确认识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并在党建方式上走出了一条制度立党,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认为,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是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形象的需要;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向的需要;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律;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必须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4.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话题。党的执政能力不等于党的干部的执政能力,它有量和质两方面的不同与区别;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设,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又是体制、机制改革的第一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个体而言,是干部素质的提高;就整体而言是党各个方面建设的协调。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是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创新,它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引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它将决定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5.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灵魂和旗帜。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胡锦涛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的理论成果,着力加强党的执政理念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开展执政理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观和代表观,做到公平正义,不断创新并保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先进性,将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机制,确立有效的执政治理结构,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寻求更多实施执政理念的载体,必须实行“阳光执政”,自觉接受对执政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实践的关键,它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发展创新的论析可以发现: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当今要继续执好政,关键在于执政方式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核心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最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核心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以人为本”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时代内涵,标志着党的核心执政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围绕核心执政理念,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重大战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取得巨大的执政绩效。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创新与发展,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从党执政的55年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有卓越执政能力和丰富执政经验的党;论证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重大问题。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要以党的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包括党的领导体制、党内民主集中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所经历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给党执政资源带来了一定影响,造成执政资源的流失,表现在政治信念、权力运行、思想文化、制度规范、组织凝聚力等方面,为维系党执政资源的动态平衡和党执政的持续性,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党执政资源的开发和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