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政府操纵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企业作为各级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它的行为被政府行为所代替,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国民经济的发展几乎全部依靠政治活动员和巨额资金的投入,交易成本高,经济效率低。实践证明,这种政府包揽企业行为的体制不能适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而阻碍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构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机制 离开了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的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地平稳运行,这一点已毋容置疑。但是,即便是在上述宏观调控的有效区域内,若政府仍沿袭传统的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调控,强制干预,那么,市场经济仍然不可能稳定、健康、高速发展。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构建新型的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机制,实现宏观调控手段、方式、对象、内容的全面转轨。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入市场,无论是生产经营决策还是长期投资的长远目标决策,企业都是以市场价格(包括利率)信号为依据,并以市场利润为经营目标。换句话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已不像在传统体制下那样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由国家(或政府)来统一安排其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的身分在市场上行使自己的权力和实现自身的利益。由于企业有不受侵犯的、独立的自主权,因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就必须以承认和尊重、不损害企业的这种自主权为前提;由于企业有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经济利益,所以国家就只能通过市场和利用“看不见的手”来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和行为的有效调控,这种调控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或侵  相似文献   

3.
论政府机构经济职能的转换许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实现政府机构经济职能的转换。政府机构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或干预,从而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的体制下正常运转,使全社会的生产、流通、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选择与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选择与确立孙学玉一在中国固若金汤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以无所不能的全能思想来定位经济职能,否认和排斥市场的机制和作用。从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到社会的吃喝拉撒睡,处处可以看到政府的辛苦与劳作。尽管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体制对企业追求目标的影响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只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完全由政府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由国家直接下达,企业所需原材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职工由国家分配和调动,工资由国家统一确定和调整,财政由国家统收统支。国家本身就如一个巨型的大工厂,而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个车间只要完成国家计划就行了。在企业管理上,企业也只限于对本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存量的调配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几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们不仅形成了微观经济运行的产品经济模式,还构建起一个无所不包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都面临着艰巨的改革重任。企业需转换经营机制,尽快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吻接;政府要调整行为,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条件。而且后者比前者更急迫、更重要。实践证明,没有政府机构的简政放权,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就不可能落实;没有宏观调控手段的根本性改变,企业也不可能摆脱传统势力的束缚,走上商品化经营之路。总而言之,政府行为机制不向  相似文献   

7.
区域政策的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政策的经济理论分析涂人猛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将从根本上改革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运行、发展和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构筑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下的政企关系的难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政府和企业之间是以市场为纽带的法律关系 ,政府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维持合理的经济秩序 ,并依法管理企业 ,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纳税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金融货币等经济杠杆调节市场 ,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决策 ,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但在当前我国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 ,目标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是正常的 ,也是必然的。规范政企关系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政企关系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企关系模式是直接管制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确立了政府调控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引导模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政企关系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协作互助型。  相似文献   

10.
杨剑勇 《理论界》2002,(2):18-19
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政府投资范围的转换,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短缺经济下的政府投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扮演了一个全能的角色,它不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直接参与生产、流通和分配,更重要的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将投资高度集中于其行政控制之下,使政府投资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与银行发生一定的债务关系。企业和国家银行债权债务结,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低效运行现状在两个侧面的反映。当前,新疆国有企业对银行债务负担过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两年来.国家专业银行对企业债权的风险更大,已构成了进一步深化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突出障碍.也是企业界、金融界甚为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及其规律来导引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干只“看不见的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调节着市场和企业的行为,调节着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转移。每个企业都要按照市场信号,在利益的激励和约束下相互竞争,同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相比,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性明显加大。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及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以此为出发点来考察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转换: 1、“明星”与“配角”——企业与政府二者关系改革的目标。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以往理论界反复研讨的主题,而且也是以往计划管理体制下多次加以调整,却一直没有处理好,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  相似文献   

13.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解放后,国家政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这种职能。但在如何领导如何组织经济建设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把发挥国家组织经济的职能同政府机构直接管理经营企业等同起来,误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就是政府机构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控制和指挥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等具体活动。国家的各级经济专业管理部门,如工业部,商业部及其所属的厅、局,等等,都要直接管理一批企业,每一个企业都要在行政上隶属于一定的部门或地区,把企业分为中央部属、省属、地属、县属等不同等级。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基本上都要按它直属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令办事。这样做的结果,既削弱了政府机构本身应发挥的经济职能,同时又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使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进行经济活动,影响了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民经济的管理,正由传统的直接控制为主的旧模式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的新模式。就全民所有制经济来说,在直接控制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直接控制到企业。在间接控制体制下,国家不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直接控制的是市场机制。在直接控制体制下,企业完全处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而在间接控制体制下,整个国民经济犹如一个生物群体,如象一个蜂群或蚁群,企业犹如这个生物群体中的有生命的成员,共同承担着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任务,且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从理论抽象来看,宏观直接控制要取得成就,问题只在于宏观管理本身,而且,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应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企业是能够服从指令性计划指标来行动的。而宏观间接控制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则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宏观管理本身的条件。如果宏观目标制订得不科学,宏观调节机构不健全,那就根本不能期望取得好效果。第二,市场机制方面的条件。宏观间接控制从计划体制方面看,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指导性计划,是一种间接计划。国家的宏观计划意图,须经过市场的中介才能对企业行为起调节作用。在这种计划体制下,市场机制有着极重大的作用。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宏观间接控制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企业方面的条件。要使宏观间接控制取得预期的成就,企业对市场条件的变化必须灵敏地作出恰当的反应。如果企业处于一种反应迟钝或行为失控的状况,对于市场条件的变化无动于衷,动不了,或乱动一气,宏观间接控制的预期效果当然也就不免要落空。这第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企业的行为机制,就是宏观间接控制的微观基础。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上述三个方面的条件都没有完全具备,都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来改善。这里暂时撇开前两个问题,专门探讨一下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做好质量工作,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决定了企业质量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都由国家、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控制,企业只是一个被动的产品生产者,因此缺乏市场观念、质量观念、用户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面对用户。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把质量问题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用户由“饥不择食”变为“货比三家”,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7,3(6):46-51
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把由政府掌控的配置生产资源、统制经济活动和分配经济利益的权利转换给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变权利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的一项内容。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点分析。 一、会计体制必须由集中管理型旧模式向经营管理型现代模式转化 所谓集中管理型旧模式,就是从属于在产品经济论和全民经济国家直接经营论指导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会计管理体制。它以编制全国统一的会计报告为主要目的,形成报账反映型的传统体制,与我国旧经济体制相适应且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这两种经济体制有质的区别,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更替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磨擦,发生大量碰撞,这必然给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生活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定位,尤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一、新旧两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模式下,政府主宰经济的全过程,具有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经营者,宏观经济管理者,市场创造者和社会公益事业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是“全能”政府。l、在决…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企不分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方式 ,在委派经营者时 ,是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任命 ,对其监督约束也主要是行政性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政企要分开 ,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而转向调控市场 ,制订和执行产业政策 ,进行行业规划 ,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自主经营。但是 ,改革发展到今天 ,有效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一直未能形成 ,导致企业行为基本上处于一种约束无效率状态 ,监督约束机制乏力。因此 ,亟须建立有效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了落实这一“首要任务”,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物价的基本走势、性质和上涨的成因,寻找和实行有效的对策。一、转轨时期物价必然呈上涨趋势,物价改革虽曾有风险但基本处于良性循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变,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反映在物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