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古诗评点批评形式,发展到了明代蔚为大观.评点批评不仅在诗歌领域,而且在小说、戏曲、散文等方面也形成风气.明代古诗选本中,选评者借助于评点批评的各种形式元素,表达自己流派的批评观念,成为明代诗歌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总的来看,明代古诗选本评点批评一般局限于对于一首诗歌的批评,缺乏理论上的概括力.但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评点有着独特的批评优势.评点的各形式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全景式的批评,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特色的、独特的古典诗歌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形式出发对西渡诗歌进行修辞学批评,以探求其文本的意义建构而不是意义表现.叙述,对于西渡来说不唯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结构形态.西渡诗歌叙述的结构形态传统温和、平缓舒展,其意义诉求和价值目标在于用叙述带入节奏,试图借助略带叙事性的格局把文本的疏密度和时间速度转换成一种诗歌的节奏.同时,思辨在叙述的节奏内鼓荡奔突,给文本注入沉重尖锐的价值观和命运感,表征出诗人对历史丰沛的想象力.对西渡诗歌的个案批评可以阐释当代诗歌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语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探析出诗学和社会学、修辞想象和历史想象间张力营建的枢机所在.  相似文献   

3.
林聪 《学术论坛》2012,(6):41-44
多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和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多民族地区农村居民脱贫致富和维护多民族地区稳定的关键。多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着多元文化冲突,社区治理责任碎片化,社区治理政策碎片化,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社区治理信息孤岛化等困境,需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建构一套整体性和容忍性文化制度;构建民主透明的公共决策机制,制定整体性公共政策;整合基层治理权力,实现整体性治理模式;整合社区治理功能,施行整体性治理功能;整合社区治理责任,型构整体性责任机制;加强信息系统整合,打造整体性信息系统;坚持城乡一体化,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4.
文明形态论是指从宏观上对历史进行整体解释,并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将人类历史发展视为由各种不同文明演进史构成的文明史观.西方的文明形态论具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理应予以批判.但是,它的多元文明演进的历史观点,揭示了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模式和多样性特征,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形态论是基本一致的.换言之,西方文明形态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多元文明形态的理论视界,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价值.批判地借鉴文明形态论的合理价值,对于研究当今世界不同发展道路和多样化文明模式,特别是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迎刚 《江淮论坛》2006,(3):156-160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呈现出来的诗歌理论著作。其“诗化”的批评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外在形式的诗歌化,更体现在其理论文本内在批评理路的诗歌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家大多从西化的理论模式出发,以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二十四诗品》,其实恰好掩盖了其批评模式的“诗化”色彩。而通过彰显《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的“诗性”特征,则可以揭示出这种批评模式在推动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积极对话方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在论述丁柏铨新时期小说批评的个性特征:通过建立参照系而整体把握新时期小说的各种思潮、流派、现象;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始终突出审美价值的判断;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剖析,均不随波逐流而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情本是笔者针对于德本而提出的一个中国诗学批评观念,建构于道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上的德本诗学观,是传统诗学批评的核心理念.但抒情性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是以德为本还是以情为本,有关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根本体认,关涉新时期诗学批评的基本理念和研究视角,意义重大.我们认为:诗本根于情性,性情、情志本为一体.原典儒学就有“道始于情”观念,故情实质上是处于一个本根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多元社会的价值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社会宏观层面,从社会整合角度研究多元 社会的应有价值精神。本文认为:在现代多元民主社会中,应当实行一元法治价值整合,在 一元法治精神基础之上,制度认同优先于道德认同,基准道德优先于价值信仰,市俗道德优 先于神圣道德。  相似文献   

9.
温庆新 《学术界》2022,(12):163-171
在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通俗章回小说现代序言中,胡适意图将序言批评构建成一种“学术研究”的新形态。他通过对“四大奇书”技艺“本领”的关注、对“四大奇书”及其续作合符于现代文艺思想的肯定、对“四大奇书”文献进行细致“考据”等方式,为“大胆的假设”等“科学”定性寻求证明之道。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序言批评试图以新的思维方式及话语模式对通俗章回小说的知识形态展开现代重构,进行一种带有整体性特质的批评引导,最终对通俗章回小说的文化意义进行新的规定。此类批评扩充了通俗章回小说被认可的接受渠道,亦是一种新的经典构建思路,不仅增强“四大奇书”的多元意义,亦有典型的方法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独具魅力而又富于理论内涵的形式.从外在形态看,论诗诗似乎处于一种散在的状态,但从中又可以寻绎出内在的整体性,即一贯的诗学观念、鲜明的批评主体立场以及系统的诗学价值标准.论诗诗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大型组诗所展示的诗史风貌;二是以辨体意识对于诗史的选择与判断.论诗组诗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辨体意识.论诗组诗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强烈的指向性,体现出鲜明的诗学立场.作者以之评价不同的诗人、诗作就会产生鲜明的情感反差,从而激发了论诗诗中的活性因素.论诗诗不是抽象的概括或枯燥的说教,而是以审美意象来呈现其诗歌美学观念的,而这种审美意象产生的契机则是感兴的生发.论诗诗中的名言往往超越了一般的诗歌批评,而升华为一种诗性哲学.  相似文献   

11.
赖大仁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撰文指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具有全方位意义的批评观念和形态的大转型:一次发生在世纪初,由古典文学批评形态向现代文学批评形态转换,在经历了短时期的多元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以现实主义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为主导的批评形态;第二次发生在世纪末这20年,由政治化的单一批评形态向多元的批评格局转换。第二次转型和变革的最大成绩,是打破了批评的单了模式和僵化的批评观念,激发了文学批评的活力。但是,当代文学批评的不成熟也是显而易见的,多元化的批评探索都还是以西…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北方论丛》2015,(1):53-57
作为文学研究的当代知识范型,批评理论在对传统文论的超越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阐释文学的基本思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形态却往往从审美关系论域出发,以批评模式对它进行诠释和界说。由此,忽视了贯穿于其中的问题意识与文学研究理论构成之间的对应关联,淡化乃至消解了批评理论的双重性质。正视并阐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话语构成和理论视域,对于当代中国文论更新观念形貌、介入本土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义、利作为既定社会秩序中不同社会主体的价值追求与选择,是两种既相互冲突又相互整合的价值取向.当义、利分别作为工具价值和目标价值发挥作用时,可以得到义利互动的各种可能模式.一般地说,其中义利互动的整合模式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而冲突模式则可能阻碍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转型期多种义利互动模式并存的现状,是符合社会运行规律的,宏观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同时需要确立主导义利模式,使多元义利取向服从主导义利观.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中世纪有着相当丰富和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资源,它既继承和发扬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一些批评传统,又在基督教文化大语境的浸润下产生了新的批评模式,在某些重要方面开启了文艺复兴以后近代批评的先河。特别是在其比较的批评类型中还可以找到今天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的最原初形态,而当时的语法学批评、修辞学批评等,也可以看做后世影响巨大的形式主义批评的最原初形态。中世纪对诗歌有四种最重要的定位:语法学的、修辞学的、逻辑学的和哲学的。其中语法学定位历时最久,并且是中世纪人文主义的载体;修辞学定位在古典主义后期几乎已销声匿迹,其后以语法学论文的形式出现;逻辑学定位与经院哲学密切相关,哲学定位则与柏拉图主义血肉相连,从古典主义后期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论在研究的领域如基本理论、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是在研究的范式如文本解读、对话研究、问题研究、形态研究等方面,都存在重微观轻宏观的偏颇。为此,必须强调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研究原则,认识到从整体与部分、微观与宏观相统一的视域,理解和阐释研究对象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有机整体理念,借助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反思创新意识的强化,实现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与宏观性和整体性的统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应然之径。  相似文献   

16.
纪昀评点了汉魏六朝至唐宋许多诗人诗作及唐人与清人的试律诗,用力极勤,用心极深。其评于诗歌的本旨、风格与技法等有深入细致的评论,于诗歌"体格之变迁"、"宗派之异同"与"作者之得失"也有辨析说明。纪昀的评点是宏观视野下的精细批评,不仅对研究他个人诗论具有重大价值,对古典诗歌的批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界对纪昀评点诗歌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英国田园诗歌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但长期以来田园诗歌一直被视作消极遁世的文学而没有进入研究的焦点。然而纵观整个英国田园诗歌,不难发现大量诗作中表达出超前、明显的自然意识和生态思想。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田园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客观全面地重新解读田园诗歌,探寻其中蕴含的积极生态思想及其对生态理解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对田园诗歌多视角、多元化的批评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甘肃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成为全国诗坛一块挺立的高地.本文将其置入中国新时期诗歌发展的格局中进行研究,认为地域性的借重及其超越,独立精神的坚守与艺术上的多元探索,特别是相对独立、内敛、沉思的个人化写作道路,以及少数民族诗歌的民族性认同等,是甘肃诗歌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而思维和情感世界向现代社会中的延展和感知不够敏锐、丰富,限制审美空间的拓展,以及诗人个体艺术表现风格过于稳定和缺乏必要的有建树的理论倡导,是甘肃诗歌进一步发展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奥列(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当今文学批评,已经同哲学、美学紧紧融合,具有宏观的气度,思辨的色彩。批评回到了自身,不再是创作的附庸。它具有独立的意识,自身的价值。但是,文学批评的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否又潜藏着某种令人思虑的东西呢?文学批评观的多元,是批评个性的寻求。今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批评模式,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去进行文学批评。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鉴赏评判的,也可以是哲学思辨的;可以远距离审视,也可以近身切入。但不管何种方法,都离不开批评的研究对象——创作本体。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对本朝80年间的诗作进行了有所限定的批评。回到清代诗歌创作的历史事实中可以发现,尽管《四库全书总目》所倡导的批评理念是公正的,然而,它对本朝的诗歌批评并没有完全做到开明与通达。它批评本朝诗歌所反映出来的批评标准、批评形态和诗学观,对于建设当代诗学的理论构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