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周玉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6):54-56
特殊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曾国藩多重矛盾的道德人格:即崇尚道德,却更注重经济;恪守传统,更主张变革;主张暴力,又追求仁爱。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应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是两种关于道德性质、功能、作用等的伦理学说和道德价值理论。道德目的论以道德为目的 ,认为道德本身即具有内在价值和目的善 ,道德工具论以道德为某种更高目的的手段 ,认为道德只具有外在价值和手段善。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但都未能科学地解决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犯了割裂目的与手段的错误。新道德应当超越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的对立 ,实现道德目的与道德手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张根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7-20
蔡邕是东汉后期的文坛巨匠。他对于骈俪化的追求和探索,对六朝时的骈文创作有直接的启发意义。同时,蔡邕的文章,尤其是碑文,无论是对于儒家经典及其精神的体认,还是使事用典,都表现出学者之文富有深厚的经史传统的特质。这对于魏晋以来文坛上流行的一些浅薄庸俗的文风有针砭的意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见于此两端而对蔡邕的创作、艺术风格及其文学史意义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尤其是专门将碑文作为独立的文体加以探讨,有力凸显了蔡邕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6):52-55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虽然他没有文献学方面的系统论著,但从收藏文献、补续汉志、校订五经、解说月令、考释典制以及整理琴曲、碑文创作等诸方面仍能梳理出他在文献学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石静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3-76
蔡邕并非一流的经学家,在经学大家辈出的汉代,他的经学成就难与郑玄等人比肩。然而,他的积极用世精神独步当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忠孝思想、正名思想、谶纬思想中闪烁着儒家的用世精神,其政治主张亦以用世精神作为指导。这一特点使得蔡邕作为具有经世致用精神的儒家学者,在东汉末年引领学坛。 相似文献
7.
石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73-76
蔡邕并非一流的经学家,在经学大家辈出的汉代,他的经学成就难与郑玄等人比肩。然而,他的积极用世精神独步当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忠孝思想、正名思想、谶纬思想中闪烁着儒家的用世精神,其政治主张亦以用世精神作为指导。这一特点使得蔡邕作为具有经世致用精神的儒家学者,在东汉末年引领学坛。 相似文献
8.
9.
匡促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1):81-85
虽然行为失范、价值冲突、知行分离等道德解组现象产生是道德系统各运行要素的相互脱节而直接引起,但其深层原因却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变迁和失常.适应经济论、心性发展论、道德法制化固然对道德的改组有一定借鉴作用,但其矫枉过正的表现仍须得到关注,指出道德改组实施的真实举措在于以科学预设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优化内在教化手段为核心,从制度层面整合道德角色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佘红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8-30
作为经历了顺、桓、灵、献四朝的文化大家,蔡邕无疑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但蔡邕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学家。由于汉末政治、思想上的巨大变化,蔡邕对汉人颇为看重的章句之学涉足甚少,而是将其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对汉代及前代礼制的厘定与规范上,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政治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新时期的道德理论必须从道德的评价标准、道德的理论体系以及道德意识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使人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形势,看准方向,以唤起大家在道德建设上的危机感、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对道德建设美好前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傅合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56-160
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不仅是丰富的深刻的,而且是系统的。如果说他的“书者,散也”的思想,是最早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抒情表现特质和艺术创造主体的心态问题,那么,对书法艺术结构造型“势”及艺术“线条”、“力”的审美表现价值的发现,则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类象形”再现模拟的思想局限,而走上了概括、抽象、自由创造的道路,这在书法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山、奠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60-64
通过四个方面,即离别场面设置、离别场面中的离别意象、离别的过程、柳永的自我意识,对柳永五首专写离别场面的词作了探讨,力求找到柳词对别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试析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镇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75-77
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析的视点.本文主要从蔡元培投身于美育实践、创立和建设美育基地及蔡元培与王国维美育思想比较等几个方面对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实践品格作了剖析与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周训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37-40
蔡守秋教授是中国法学界最早开展环境权理论研究的环境法学者.他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结合环境权法律实践,对环境权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他的环境权学说,包括个人、单位、国家、人类和自然体的环境权,是他独树一帜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调整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黄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50-52
贾谊深入总结秦朝败亡的历史教训,强调发挥儒家仁义德教在治国平天下中的作用;他继承荀子的思想,主张用"礼"来重新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了创造性的系统阐发。这一切,都从特定角度,丰富发展了儒家德教理论。他的思想是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先导,对以后历代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宗廷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64-68
蔡元培 1901年 4月即论及修辞的重要性,他的有关白话文修辞、理解修辞的论述以及对中国修辞史演变轨迹的简略勾勒,均为 20世纪最早的修辞论。 相似文献
18.
评汉普希尔的公德私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4)
汉普希尔一方面赞成马基雅维利把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在道德标准上有所区分 ,即对公德与私德有所区分 ,另一方面却不赞成他把公德与私德截然分割开来 ,即在公共生活中可以完全不顾私人生活的道德标准。汉普希尔的论证是从两种道德思维方式入手的 ,即他所谓的“明显推理”和“隐含推理” ,从而揭示出道德思维和道德冲突的深层结构。汉普希尔关于道德发展的结构与科学哲学家库恩所描述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有着某种对称性 ;不过 ,他由此得出道德悲观主义的结论则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