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即一个荣辱善恶有着明确标识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从知耻走向尚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悔恨是人们由知耻走向尚荣的心理转折点.而这种转化又以知耻为道德前提,即个体已有善恶是非观念,且处于祛恶向善的待发点上.如此这种道德心理转化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儒家学说认为,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之一,也是四种善端之一.知耻是一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耻感意识与人的气节操守密切相关.知耻与无耻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耻感意识是社会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耻感意识淡化必然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耻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缺乏耻感意识的社会是不健康的.树立耻感意识,人们才能分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呼唤耻感意识回归,弘扬耻感文化,对于社会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宋代家训中善恶报应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揭示人们行为的心理动机、告诫人们天必降报、劝勉人们自省行善。这些内容对个体行动和群体规范具有指导作用,这种作用途径主要围绕修身合群与循礼善群展开,前者强调个体道德内化,后者重视群体制度规范,从而在传统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这种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事件的判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其社会价值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程海霞 《中州学刊》2002,(2):176-178
尼采把超善恶视为社会实现由“道德时代”向“道德以外时代”迈进的唯一途径。它四层含义 :从上帝走向人自身 ;从理性走向非理性 ;从他者的解释走向自我的叙述 ;从重善恶走向超善恶  相似文献   

5.
论儒家的耻感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学说认为,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之一,也是四种善端之一。知耻是一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耻感意识与人的气节操守密切相关。知耻与无耻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耻感意识是社会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耻感意识淡化必然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耻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缺乏耻感意识的社会是不健康的。树立耻感意识,人们才能分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呼唤耻感意识回归,弘扬耻感文化,对于社会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从理论的角度讨论道德定位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注视着道德实践的定位问题,而从道德理论定位走向道德实践定位的过程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就是我们所要谈及的道德评价。所谓道德评价,就是人们在社会道德活动中,通过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社会成员(包括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从而达到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发生导向的目的。道德作为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它突出的特征是善与恶的矛盾,没有善恶矛盾就没有道德,取消善恶矛盾,也就取消了道德。善恶范畴是道德最一…  相似文献   

7.
一、道德、公民道德与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个体的品行和素养.道德既具有维护社会经济生产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的功能,又具有提升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以原则、规则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现象;用善恶标准评价人们道德活动现象;形成并影响人们道德思想、道德观点、道德心理和理论体系等道德意识现象.在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和道德意识现象中,道德突出表现为规范价值,其功能在于调节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是近几年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为促进有关讨论的深入进行,现将几个普遍讨论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一、道德的本质对道德本质大致提出了十种意见:1,道德的本质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2,道德的本质即是人们在实践中所产生又反过来成为个体行为所趋向的目的.3,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社会中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准则和具有善恶价值的实践——精神活动.4,道德从本质上说是  相似文献   

9.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运行机制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冲击,社会制度对道德生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个体道德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运行机制的存在价值问题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称。一定道德规范要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要靠一定的机制来推动,个体道德和制度道德就是根据机制的运作方式的不同而区分的道德体系。个体道德依附于社会个体,是指依靠道德良心使一定规范转化为个体实际行为的道德运行机制。同制度道德相比,  相似文献   

10.
道德评价作为重要的道德实践活动,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社会成员及其言行进行善恶判断和善恶评价.道德评价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杠杆和手段,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道德评价究竟是依据什么呢?一个人的言行、一个社会的举措,……判断其善恶是依据其动机,还是依据其效果呢?对动机和效果的检验标准又是什么?对此,历史上的伦理学家莫衷一是.邓小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道德评价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