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辽宁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价值功能好,地域差异明显,资源品位高。依据旅游资源相似性、地域上的完整性、中心城市及主导因素等原则,可把辽宁旅游资源划分为4个一级区,15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海洋旅游资源分类研究中的问题,以全面系统的分类原则,将海洋旅游资源分为海洋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两大门类,然后按照系统、大类和基本类型三个等级对海洋旅游资源作进一步划分。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红河流域旅游业发展背景及资源开发现状,提出其具有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开发原则,并重点提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保障措施建议,为该区域的旅游二次创业、统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湘西包括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三州市,同在湖南省的西部,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该区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环境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旅游态势强烈.但当前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依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指向,综合考虑民族文化旅游内涵.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新的模式,是值得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中国资源资产管理研究起步较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文化旅游持续、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强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应当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价值理论研究、强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研究、注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和产权管理研究、完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行政管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贵州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 2 1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为前提 ,认为实现民族文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科学整合和对接 ,是旅游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既是推动旅游经济的资源、资本 ,也是生产力。通过对知识经济、民族文化、旅游经济三者关系的多维辨析 ,阐释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知识经济整合和对接的原则、类型、趋势 ,进而提出发展贵州旅游经济要弘扬贵州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带给民族地区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也可以促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复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本研究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和丽江为研究平台,提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民族文化资源本真性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竞合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民族文化精品带动旅游开发、传统民族工艺品引领开发。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生态博物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要求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原地保护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保护和展示,并强调文化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在采用生态博物馆模式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时,须正确认识这一理念,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以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文章以湖南湘西州为案例,评价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采用旅行费用法(TCM)、条件价值法(CVM)、市场价值法对湘西州文化旅游资源社会效益进行估算,得到2014年文化旅游资源社会效益货币量价值为1545.67亿元,等于本地区GDP总量的3.38倍。其中,休闲游憩效益为765.19亿元;旅游就业效益为582.53亿元;脱贫致富效益为23.45亿元;民族旅游文化价值为174.5亿元。据此,对湘西州文化旅游资源社会效益开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旅游文化市场 ,重点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应广开融资渠道 ,加大旅游开发的投资 ,必须加速改善交通条件 ,使旅游资源活起来。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综合规划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如何开发并挖掘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分析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模式需要改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理念较为落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本真性、人文化、生态化、体验性.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最基本要素,但是民族文化面临着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尖锐冲突.对民族旅游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应合理地规避矛盾,通过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把握后现代思想在民族旅游中的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旅游进程往往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为旅游开发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其中的深刻原因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形式。旅游开发的历史效果必然地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把握旅游开发的三个维度,从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资源属性的关系处理上寻找保护与开发的路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完整把握其历史环境遗存、传承载体和精神内质三个内涵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区域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性、保真性和系统性三个重要原则及保护存续空间、优化传承机制和增效社会价值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开发思路,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提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并遵循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益均衡及社区参与三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体系,并对涉及旅游开发主体、客体及介体的保护性开发体系内容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川、云南省藏区为例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藏区的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藏区的旅游中心城镇将出现较大规模的扩张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如何解决好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如何使藏区的旅游经济更有特色 ,使藏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推动藏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云南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今后藏区旅游城镇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提出了现在和今后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时,往往重开发,轻保护,使民族文化资源遭到了破坏。为了保护全国唯一的景宁畲族饮食文化这座宝库,避免无序开发,文章对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开发原则、开发定位、开发思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横断山区强烈的地形高差决定了滇西北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自然地理面貌的复杂性,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发展滇西北旅游事业的主题.分析了滇西北国家公园的区位、资源特征,提出了发展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区域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仍以民族旅游为主。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湘西捞车古村寨是典型的土家族村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尚未转化为文化资本,未能有力推进区域社会发展。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之下,整合捞车古村寨及周边古镇的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资源集群发展,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人文关怀,进而培育与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这既有利于土家族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又是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途径的探索,也是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是我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集中和民族文化旅游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作为一种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和亮点.旅游产业集群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升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10个指标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采用TOPSIS法,对西南地区6省(市、区)的旅游产业集群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文化资本和重要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解决民生问题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仡佬族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区的黔北仡佬族聚居区为例,分析仡佬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仡佬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