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年珊  隋幸华 《云梦学刊》2011,32(5):129-131
受居高不下的校园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消费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消费道德现状。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消费与节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制、节俭等道德的内化和践履是防范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代大学生所受的文化教育、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本文在对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析,并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消费潜力惊人的群体,代表了中国新一代的消费观,他们虽然现在还不是消费的中流砥柱,但却是未来的消费生力军。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时也是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体现,反映一个时代的道德精神风貌。本文通过指出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且提出几点对策,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小华 《云梦学刊》2013,34(1):119-12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反映出其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生活中出现了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在一度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消费伦理现状,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基于此,关注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对大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也是消费心理转型的重要时期。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消费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多不良的消费行为,影响到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家庭、社会、学校要担负起培养、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的责任;大学生自身也应从多方面努力,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6.
消费观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构成等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总和,被用来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矛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等特征,陷入欲望消费、炫富消费的误区。应以生态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引领,避免享乐主义等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告业向全社会传递着自己的文化行为和生活方式。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基金模式,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精神或物质的追求等意识形态层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所处的特定认知阶段和心理需求,导致对广告的接受。广告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文化,当今大学生势必受到广告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是广告界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入手,以经济学的视角,透视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指出了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风险所在,阐明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提出了对大学生网络消费引导及其风险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消费观反映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走向成熟,与我国当前发展理念相契合,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夙愿。厘清生态消费观的概念,建构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规整其消费行为、升华其消费观念最基本的前提,更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时代性实现,是人之为人为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和谐状态的应具备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产生消费行为误区的原因,提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社会要注重对不良消费风气的净化、家长要转变不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与审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极力寻求改造人的新方法,认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和在游戏冲动中,人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实现.他论述了现代人人性的分裂以及他对和谐的追寻;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这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正是从席勒开始,在美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美育才真正确立了它独立的地位,并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国大学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当前,某些大学生逃课严重、把追星、娱乐当时尚,表现出社会责任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正发生着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种种变化。对此,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立德育人、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加强师德修养、坚定信仰、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传统理念、要甘于平凡、淡泊名利,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制约中国人才发展的宏观社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茂林  李强 《河北学刊》2005,25(1):71-74
中国庞大的人口总量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巨大的人口总量也意味着提高人才比例的任务异常艰巨。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存在着四至五年的差距,国民文化素质落后的状况制约着人才结构,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也十分繁重。无论是人才结构、教育结构,还是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等,本质上都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反映,都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尽管结构的变化不断加速,但目前依然维持着"金字塔"型的社会格局。所以,中国现代社会结构的实现、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的提高,还需要很长的历史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中国传统教育,其教育理念无不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这就是孔子所创立的一套具有强烈实践性特征的合智德、通内外的教育理念系统,即合才智培养与道德培养为一体,贯内在心性教化与外向达行于一身的“文化化的教育”。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围绕着政治上的救亡图存,经济上的强国富民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展望21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惟一选择即是: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进行创造性转换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农业大学学生为个案,文章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家庭月收入、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消费去向及消费习惯和认知等方面进行了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一是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但个体差异在拉大;二是大学生消费结构多样化,娱乐消费在提高;三是大学生消费认知相对理性,但还存在炫耀性消费。为此,应从学生自我教育、高校自身建设及先进理论的引导三个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与理财教育研究——以福建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卡消费作为新兴的消费模式,愈来愈被喜好时尚和流行的大学生所青睐,这一消费方式引发了众多利弊之争。在厘析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状况后,发现目前大学生信用卡的理财功能存在缺陷,且大学生自身的信用卡知识及相关的理财能力也表现得差强人意。然而在未来的信用卡消费市场中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潜在客户群占据着重要地位,需要从外纬联合学校、银行及家庭等教育主体形成信用卡消费理财的教育网络、从内在大学生自身理财能力的积累与锻炼以提升大学生信用卡理财能力,保障其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从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为力求有效遏制不良风气,使农村人情消费回归于理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民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伴随着民主的浪潮席卷全球,一直很火热;但是民主实践的合理,不代表民主教育实践是合理的,更不代表当今中国民主教育实践也是合理的。在缺少现代民主传统的中国社会,一味提倡实践民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一方面,民主有价值和制度两个维度,西方的现代民主并非适合中国的民主。这两个维度下的中国式民主,到底是什么?目前还只是若隐若现的影子,未见得实在的面目;另一方面,现代民主教育属于一座空中楼阁,更准确说是一个海市蜃楼。它可以装入一切精神、修养、价值观念,但是任何一种又都不属于它。教育还是要回归人的本质,回应人的本质要求,有了道德修养、自由精神、理性思考等等,民主教育的目的自然会达到。  相似文献   

19.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20.
刘晓红 《兰州学刊》2010,(12):73-77
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对于一国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描述了我国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现状,然后以2003—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边际预算份额前四位按大小排序是吃、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说明文教娱乐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之一;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说明如果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将会增加对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仍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尚未满足基本需求,需要社会救济,这会抑制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需求的增加。最后,文章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文教娱乐设施投入、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信贷、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要转变观念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居民娱乐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