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经营铁路作为侵略中国东北之重要手段,为此而在东北展开大规模攫取铁路权益的活动。为了抗衡日本,清政府拟引进英资修筑“新法铁路”,遭到日本激烈反对。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策略失误,新法铁路计划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为把日本势力引进中国东北制衡俄国,罗斯福没有咨商清政府就私自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主动抛弃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两项原则之一的"中国完整"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剖析美日围绕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而产生的利益对立,探索美日冲突的源流。 一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权益,是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沙皇俄国而承袭的。日俄战争前的数十年间,俄国通过1896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御敌互助条约》而获得在“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利;1889年3月,俄国又通过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及同年5月中俄间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获得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的租与权,租期25年。上述条约并规定在租借地之北,设立中立区。后来这一中立地区几乎包括了除租地之外的整个辽东半岛。俄国在条约中另获得修建南满铁路的权利,中国清朝政府并允诺在该路经过的地区,不将铁路利益让与别国,从而使东北南部成为沙俄独占的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4.
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期,美国对朝鲜的政策由"不干涉"政策转为"放弃"政策,即把朝鲜推给日本,使其任意践踏朝鲜的主权。其实质是一方面支持日本去对抗俄国,以防止其独占中国东北;另一方面让日本满足于独占朝鲜,以便保住美国自己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同时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其“大陆政策”,实现吞并“满蒙”的战略计划,首先开始了对我国东北铁路的修筑权、贷款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攫取,而吉长铁路是主要目标之一。吉长铁路扼东三省中枢,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国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吉长铁路的攫取过程中,曾进行了多次的抵制和斗争。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 ,日本奉行的对外政策是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中国的东北部 ,进而吞并全中国的“大陆政策”。为此 ,日本与沙俄展开了激烈争夺。日本作为日俄战争的战胜国 ,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攫取的权益。设立满铁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作为伪装 ,执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7.
《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标志着日本对东北殖民文化渗透的开始。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不久,又在大连创办了机关报纸《满洲日日新闻》。这份报纸,作为日俄战争的产物,将日本在东北的文化渗透推向了极致。本文以登载在该报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解读这些作品是怎样配合该报的宗旨,发挥"满铁"机关报的作用和功效的。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与八道壕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取代了俄国,获得了辽东半岛的特权,并霸占了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还强行在中国修建了安奉铁路和其它铁路支线。共霸占铁路线总长度为120o公里。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本帝国主义名义上是经营铁路,实际上是以铁路矿山为中心,对中国的林产、农产、土特产和其它矿藏进行掠夺。更主要的是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同时满铁还与关东军勾结在一起,设立了关东军统治部(即特务部)派出大批特务,刺探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1914年,日本特务土居秀男窜到阜新刺探情…  相似文献   

9.
美国为扩张远东势力,支持日本对俄战争,以打开俄国的"满洲""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人中国东北.日、俄谈判期间,美国仍支持日本,以赢得日本的"好感",换取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当<朴茨茅斯条约>尚未签订之际,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插手日本的"满洲"利益,实施购买南满铁路计划.当此计划遭到日本的阻挠后,美国转而在中国东北实施投资修筑锦瑷铁路、策划"满洲铁路中立化"等计划.为此,日、美双方在"满洲"利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与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而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和日本独霸"满洲"的野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