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福建南平市280份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意愿的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强烈。家庭收入、家庭总人口、了解程度、预期加入是否能够显著增加收入、周围亲朋好友参与人数等因素对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户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认知水平;努力提高现有农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效益,让农户更好地享有其规模效益;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现有合作社社员带动周围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合作社的入股方式,平衡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列宁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读了恩格斯、列宁的农业合作社思想。指出恩格斯、列宁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对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将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联合起来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还需要"文化工作"的支持,即做好合作社教育。  相似文献   

3.
“公司+农户”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最主要的组织方式,对我国家庭经营基础之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认为,要实现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促进农民的联合和合作,提高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的组织程度,加快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把农民组织到合作中介组织中,与公司进行交易,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二是农民合作组织自身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形成“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政府不仅要支持龙头企业,更要在合法性、资金融通和税收等方面支持农民的合作事业。  相似文献   

4.
以新三板上市的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业企业参与不同产业化经营模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对农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企业的绩效影响则显著为负,这表明,企业经营绩效受到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且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农业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正效应,而合作社在产业组织模式中的绩效提升作用没有凸显出来。研究还发现,企业绩效与企业规模和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农业企业的绩效还受到细分行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企业的绩效优于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处地理位置越好的企业经营绩效越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特殊的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其上下游经营主体之间连接松散,农户面临需求风险、经营风险、供应风险、环境风险、制度风险和信息风险;农户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对风险的反应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产品供应链极度脆弱,基于农户对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的不足,构建以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村合作组织为协调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能够有效地防范农户风险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四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归纳分成市场推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两类.指出无论何种模式,政府在农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对政府在两类发展模式中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差异点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不同、组织功能不同、不同层次的农业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不同和在政府的具体支持方式上不同四方面,得出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是改善单个农户市场弱势地位的有效手段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关系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保证农户的经营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以常州立华家禽有限公司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独特的制度创新模式为例,分析了该模式创建的动因、制度创新亮点和运行绩效.结果显示,该模式通过制度创新,保证了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绩效.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切实保证农户的主体地位,而通过合作社来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可行的,若能真正落实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其制度创新的效果将更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农业经济属于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影响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度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尤其是占农业人口大多数的种粮农户,人数最多,问题最大.不解决粮农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对于农业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只有整合,将碎片型的农业打造成整体的高效农业.通过组建粮农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经营企业化,依靠集体力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解决种粮农户贫穷问题.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变迁过程,以家庭经营的"规模有效性"和"有限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为前提,对目前盛行的"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给予效率比较,以"声誉机制"或专用性投资来产生商品契约的稳定性,会导致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强力支配和非合作状态,抢夺"合作剩余",剥夺农户利益.对此,农户迫切需要成立自己的经济利益体--合作社,以寻求市场力量均衡,改变弱势地位,实现和保障自己的利益.在肯定强制性变迁的同时,应强调农民"自己作主",而"农业合作社+农户"会提高群体的社会谈判能力,解决农村制度创新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引导农民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减少经营风险的有效组织形式。它可使农户、农业企业和其它农业组织在自我约束、互惠互助的前提下,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行动,从而有效克服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文章在全面阐述当前加速培育和发展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