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分析龟兹裸体艺术的起源,认为其植根于自身的历史传统,是当时当地人们生活与意识的折射,也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其次,梳理出新疆龟兹克孜尔裸体壁画的内容及分布状况.再者,对龟兹裸体壁画的技法与特征进行考察,概括其具有宗教性、抒情性的民间艺术特色.最后,在中国绘画史背景下结合中国绘画本身发展传承的脉络,对龟兹裸体壁画的审美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克孜尔壁画作为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东西方艺术的某些特征。历史时空的转移,对原有的本生壁画起了多少不同的开展作用。本文就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产生发展的时空背景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萨珊文化曾对龟兹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建筑风格、壁画内容上,而且还在龟兹文化主题思想的形成上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怀着对壁画的这种仰慕之情,我们来到了克孜尔千佛洞考察并临摹壁画。此次,我们一行12人在新疆龟兹研究院美术研究室郭峰、李佛、张婷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山后区的洞窟壁画,整体的看下来以后,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联想,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一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与内地其它洞窟相比,风格迥异,魅力独特,在  相似文献   

5.
龟兹石窟包括今之新疆库车、拜城、新和地区的石窟,总数达500余个,其规模之大可以和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相媲美。尤其可贵的是,龟兹石窟在建筑、雕塑和壁画上融合了古代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原汉族文化的成分,使龟兹艺术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纷繁多样,形象绰约多姿的风貌,为国内外学者所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鸠摩罗什少年时的龟兹石窟,其中包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佛教义理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表现及其对少年鸠摩罗什佛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感动至深     
偶然的机会,成就了这一段预料之外的难得旅程,如同同行者一般,怀着对洞窟里经过千年浩劫却依然炫目于世的壁画仰慕之心,行至了开凿于公元三世纪末的克孜尔石窟脚下,开始了龟兹壁画考察与临摹之行程。只是,面对这些因受到蓄意或无意的严重损坏而残缺不全的壁画时,深深的痛惜,被拨动的心弦久久不能归位。当年那些蓄意的破坏行为,是否也是因为被这些精致、神圣的壁画而震撼,却歪曲了人本善而产生了嫉妒、盗窃之心?  相似文献   

8.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龟兹石窟艺术的代表,装饰性是这一艺术的主要特征.其中稳定而有秩序的骨骼单位式构图为壁画产生装饰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骨骼形式的构图根据洞窟的结构形态分布在洞窟的不同位置.这些稳定而有秩序的构图形式是在当地的地质条件、洞窟形态及壁画所描绘内容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为开创教学和科研新局面,把我校办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学校决定开展龟兹学研究,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以历史系、电教科为主的龟兹古文化考察队,在自治区文化厅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今年四、五两月对库车、拜城、新和等县的古文化遗址和千佛洞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鉴于龟兹古国的洞窟壁画,因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影响,年久有损毁的可能,为了保存下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今日风貌,供日后复原和修补之用,以及为龟兹学的研究提供方  相似文献   

10.
克孜尔壁画作为龟兹艺术的代表,其色彩表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从整体画面所呈现的清冷色调,到神秘蓝色在画面中的大量出现,再到画面的配色特征等用色现象上看,都是在当地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的。同时这种本土化用色特征又与装饰性用色特征相吻合,为克孜尔壁画产生装饰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色彩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龟兹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色彩结构是我国古代艺术接受外来影响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的典范 ,在补色对比、冷暖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色彩的同时对比、色彩的连续对比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克孜尔石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遗址,其壁画以大量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克孜尔壁画的意义。古龟兹地区与新疆以东的中原地区及以西的犍陀罗等区域内的佛传故事有差异,差异的原因有地域的差异,亦有历史和民族的差异以及和佛教的传播和流行的佛教宗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近入藏的石窟壁画残块,从其来源、特征等因素分析,系出自古代龟兹地区,并与早期西方列强在西域的探险活动有关;是20世纪初期日本“大谷探险队”在中亚和新疆一带进行“考察探险”时收集到的,流传至日本多年.其回归为中国西南与西域的关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论述壁画与现代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在壁画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壁画这种装饰形式一方面要具有鲜明的建筑属性,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独特的装饰个性。壁画创作应该与其装饰空间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我和王雄飞老师带领10多位国画系研究生,来到新疆位于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考察石窟壁画,并进行临摹教学研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个白天在石窟中临摹,晚上师生交流心得,评点作品。集中一段时间与古代画师做着最直接的交流,内心的冲击和感悟不同寻常,也对今后在国画系教学中如何结合和扩展克孜尔壁画内容的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一、克孜尔壁画对于人物画教学的意义新疆在汉唐时期是古代中西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重地,吐鲁番即古代的高昌国,库车、拜城是龟兹国,在当时都是佛教的中心,也是印度佛教最早传入内地的桥梁,也成就了新疆地区佛教美术的独特风格。位于拜城的克孜尔千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龟兹朝政、译场、梵文语言学校、医学文书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龟兹佛教僧团与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阐明龟兹佛教僧团对龟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中原西北地区的石窟寺发轫于龟兹石窟,中原西北地区的石窟艺术以龟兹石窟艺术为嚆矢,由此提出,龟兹石窟艺术在不同程度上曾影响和充实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容,甚至还改变过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龟兹国对于中国内地佛教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两汉时期上郡设有龟兹属国,陕北地区佛教传入是否与之相关?龟兹国内佛教传播早于中国内地传播。龟兹属国内的龟兹国人也对陕北地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陕北地区早期的佛教传播必然与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是龟兹佛教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中原和龟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紧密,汉传佛教对龟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龟兹地区的汉传佛教菩萨信仰不仅包括弥勒、地藏、观音、大势至和文殊等菩萨信仰多种类型,而且内涵有所发展和演变,并与中原地区保持一致。艺术风格上,既有中原艺术的因素,又具有龟兹艺术传统的延续,更体现了回鹘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0.
龟兹灿烂的文化,既反映了原始古老的龟兹民族艺术,也反映了外来艺术影响的多元化。西域乐舞中以龟兹艺术最具代表性,其舞蹈如习俗舞、面具舞、模拟舞、道具舞等与中原舞蹈源渊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