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杂志和《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浙江出土铜镜》等书刊上有较多汉代江南的铜镜资料。汉代江南有发达的铜镜制造文化。固着在铜镜上的花纹、铭文展示了汉代江南人的各种信仰和社会风俗。汉代江南铜镜文化与中原铜镜文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学勤教授在他的《古文字学初阶》一书的第六部分"金文的形形色色(下)"中,分析了铜镜的镜铭。其中提到安徽寿县出土的汉初蟠螭纹镜镜铭上面的"大乐"是对汉淮南厉王的避讳。此说法不符合淮南厉王的避讳通例,刘长的避讳用字是以"修"字代替"长"字,因此,"大乐"不是避刘长讳。  相似文献   

3.
镜铭反书就是镜铭文字的反写。曾有学者依据镜铭反书来判断东汉铜镜为伪镜,不足为信。事实上,反书字在西汉镜铭中就已出现,在新莽与东汉时期达到高峰。就形体特征而言,主要有缪篆反书、篆隶反书、隶省反书和花体反书四类。镜铭反书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受到镜铭文字追求装饰美的影响,同时又与东汉私人铸镜繁荣,民间镜工文化水平不高,用字随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镜纹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越王墓发掘的39枚铜镜就其特征详细分类.同时从形制、镜背纹饰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解析,通过不同时期的各类造型,探寻南越王墓铜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不少七言诗。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著作时加收录,而且,明人已经将其编入汉代文集中。考察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结构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东汉以前七言诗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古代铜镜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 ,留下了许多有关铜镜的寓言传说和诗赋佳话 ,“菱花镜”便是其中一例。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 ,认真分析比较了唐代菱花形镜、葵花形镜及装饰纹样 ,认为“菱花镜”既不指形制 ,也不指纹饰 ,而是唐代诗人对古代“菱花镜影”典故的引用 ,指的是铜镜“青莹耀日”的精美程度 ,否定了“菱花镜”研究中的形制说及纹饰说。  相似文献   

7.
人镜     
镜子的功能,没有谁比唐太宗李世民说得更精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短短几句话,总结了3种镜子——铜镜、古镜、人镜;阐述了3种功能——"正衣冠"、"见兴替"、"知得失"。其中"人镜",在我看来,是最难得的。  相似文献   

8.
1995年4月14日扶风黄堆60号西周墓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该器直径8.8厘米,厚0.19厘米,钮高0.9厘米,长1.8厘米,重0.096kg。器形似铜镜,基本呈圆形,凹面,背面素面,背中央有一桥形小钮,孔呈长方形,整体造型很像茶杯盖。  相似文献   

9.
铜镜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人们也赋予了镜子不同的文化意蕴。唐代是镜子发展史上的繁荣期,唐代扬州铜镜不仅展现出铸镜技术的进步,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清新纤巧的水城风貌;寄托了人们的丰富情感;成为辟邪驱魔、公平正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汉代镜铭集录》收录了汉代1981面铜镜铭文,近两千五百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汉代镜铭概貌。汉代镜铭在语言上明显继承了《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的艺术手法,且与同一时期的汉代其他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汉代镜铭亦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整齐简短的句式、古朴通俗的语言、广用修辞的韵文、真挚情感的抒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十二生肖源于天历术,至迟在战国时期已产生,南北朝及以后才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地下出土实物年代一般都比较晚,如生肖壁画、生肖镜、生肖俑和墓志上的生肖形象,尤以后两资料为多。除个别可以早到南北朝时期外,多为隋唐以后之物。  相似文献   

12.
《看镜有感》是鲁迅杂文中的奇文。作家通过文物与历史文化、人物与历史文化的互证,发掘出汉代铜镜背后的世态人心、精神气象和文化奥意,文章以文化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拿来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奴才文化进行了生动的辨析。《看镜有感》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接受外来文化,提供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多件铜镜,上图即为其中之一。年代为东汉,圆形,直径15.9厘米,半圆钮,方形纽座,内有十二乳纹,间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主纹区饰博局纹、八禽八乳纹,且有铭文一周: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未央。镜缘饰锯齿纹及双线波  相似文献   

14.
流动沙丘迎风坡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植被过程制约着沙丘区植被的自然恢复.利用7块迎风坡过渡带的出土幼苗分别与土壤种子库和土壤水分进行二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月份出土幼苗与不同深度土壤种子库(0~5cm,5~15cm,15~30cm)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是各月份出土幼苗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0~5cm,5~15cm,15~30cm)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土壤水分是制约植被侵入迎风坡过渡带裸沙的主要因素,而土壤种子库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也包括体育文化。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从劳动和战斗中创造了原始体育活动。在云南的沧源和贵州的开阳、六枝等地的岩画上,绘有表现古代狩猎、战争、体操(杂技)、登山等图形;在湖南、新疆等地的古墓中,出土了古代体育活动的文物(如足球纹铜镜  相似文献   

16.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发表的中国早期铜镜已有29面,其中:齐家文化的2面,殷商时期的6面,西周至春秋时期的21面,这为探讨中国铜镜的起源及早期铜镜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在蒐集、整理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看法,现提出加以讨论,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荆门市今年元月发掘出的包山大冢楚国出土文物的室内清理工作于近日结束。已初步判明墓主身份,清理出大量世所罕见的楚国文献和实物资料,其中十余种为国内首次出土。文物考古界认为这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盛赞包山大冢为“楚文化地下宝库”。在这次出土的500件文物中,奇珍异宝令人目不暇给。经专家精心处理的438  相似文献   

18.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注)一书中的图253,是一幅罕见的祈子图,对研究汉代的民俗和汉画的表现手法具有重要价值。 原释者认为上部已残,因而从根本上忽略了这幅汉画的实质。据笔者辨认,此石是完整的。石面刻图分上下二部分,上部刻一孕妇下半身裸体图,鼓腹,仰卧,两腿收缩后叉开,阴部和乳房明显袒露于外,作临产姿势,故释为祈子图。 原释说,“此女子右(左)手端杯,左(右)手执镜”,只说对一半,持镜端杯说对了。汉代的铜镜,背面有一镜钮,画中人正在抓住镜钮,以镜照面。另一手执笔含以酒祭神之意。但将跽跪者说成一个女子,就不对了。从眼的部位画得较高这一点看,画的是一个男子。从帽上插羽这一点来看,画的是一个有官爵的人。仔细看起来,全画有以下三个地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徐州汉玉自南宋著录、1954年出土以来,已成为我国出土汉玉数量最多、类别齐全、富于特色的地区之一。狮子山、北洞山等楚王墓出土玉器质地绝佳,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已出土汉玉的最高水平。金、银、铜、丝缕玉衣和镶玉漆棺等都是汉玉中的重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安徽战国铜镜的装饰艺术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发现了在本文所介绍的八面铜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纹都是蟠螭纹。围绕这一主题纹饰,古代艺术家们在“一”与“多”、“单纯”与“变化”之间展开自己的艺术才华。他们的创作成果,通过保存下来的铜镜得到了展示,并以实物的形式,印证同时代思想家们的美学观点。然而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远不是几种美学观点能够概括和穷尽的,因此,这些铜镜的装饰艺术必定为中国美学史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