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德法两国间从中世纪开始的频繁战争 ,给两国乃至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 ,从近代以来 ,人们开始探索通过欧洲联合的途径化解法德之间的仇怨。 2 0世纪 5 0年代上半期 ,德法两国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下走向和解。德法和解是推动欧洲联合的主要因素。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发展则是德法两国取得和解的惟一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2.
德法和解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后 ,早期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顺利发展 ,是由于德法实现了和解与合作。德法和解的历史进程也就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德法和解的实现是两国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和战后欧洲及世界局势所使然。德法和解的实现促进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和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3.
《单一欧洲法令》是一个首次对《罗马条约》进行重大修改的文件,它把欧共体为推动单一市场的形成而在外交、制度和程序改革中进行的合作内容,集中写在一个“单一”法令中。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德法在《单一欧洲法令》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中则再次扮演了领导者角色,起到了欧共体的轴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美国倡导建立了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这一体系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为前提,以倡导自由贸易为主题;出于冷战需要,美国全面支持欧洲一体化,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共存共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一体化高筑贸易壁垒,对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形成挑战,肯尼迪政府倡导扩大贸易法下的多边谈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曲折发展.60...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历史上,欧洲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却没有走上联合之路,这是因为德法两国没有实现和解。二战后,美国为了复兴西欧,为了解决"德国问题",才有了"舒曼计划",德法才逐渐实现了和解,才有了早期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向何处去,这是欧洲各国尤其是德法两国政治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德法关系是关键.鉴于德法两国仇怨的历史及二战后欧洲局势,阿登纳提出德法和解与欧洲联合的思想.德法和解不仅有利于欧洲的安全与稳定,而且是刚成立后的联邦德国取得独立主权、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普法战争以后 ,列强展开激烈的外交斗争以缔结新的同盟关系 ,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欧洲新格局。俄国成为德法争夺的主要对象。法国经过长期的外交努力 ,并通过大规模对俄贷款 ,最终实现法俄结盟 ,摆脱了战略孤立地位。欧洲格局的新框架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欧洲中心主义一直是许多学科开展研究的潜在思维模式,这一文化倾向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生物进化论的问世为其提供了生物学支撑;近代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大是其现实支撑;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体系是其哲学支撑。马克思在晚年笔记中看到了这一倾向的错误性,并对当时人类学著作中的血统论、宗教论和文化论进行了批判,最终构建了自己的文明多元论体系,这一体系形成于“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文本里,实践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9.
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观念的产生.而这一观念的产生与欧洲认同密不可分.随着神话概念(对过去的认同),地理概念(对空间的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阶段的演进,欧洲认同逐渐加强,"欧洲"观念逐步形成,最早的欧洲一体思想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欧洲二战记忆研究的主流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欧洲二战记忆的历史性演变, 并以中日为例子来谈东亚二战记忆的历史性演变。二战在欧洲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可是在东亚,二战与区域事务还是有着紧密且消极的联系。这是因为欧洲各个“中介”的良性“谈判”使得欧洲国家间二战记忆的差别在过去70年的演变中不断缩小,而东亚各个“中介”“谈判”的不顺畅则使得东亚各国在二战记忆方面的鸿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欧洲理事会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的集体申诉制度是任择的,自1998年建立以来富有成效地运转着。在这一申诉机制中,欧洲社会权利委员会处于核心地位,其审查程序公平、公正。欧洲理事会部长委员会对欧洲社会权利委员的报告的审议是程序性的,因其最后决议或建议对被申诉缔约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导致效果的不均衡。申诉案件涉及的条款较为集中。这一制度是各缔约国经济和社会权利国内救济机制在国际法上的延伸,是国际人权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结果,并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国际救济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构建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质量体系,如何保证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就欧洲国家而言,于1999年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并开始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的进程,其高等教育质量评鉴保证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一直是博洛尼亚进程中最基本和核心的组成部分.为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做出贡献。因此,本文通过对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评鉴保证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的概述,并结合该体系的执行标准和准则,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精要的介绍,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和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思想为欧洲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提供了思想基础,欧洲文化认同也为当代的欧洲一体化提供了精神支柱。欧洲文化认同反映了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不仅仅存在着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还存在着超越民族认同之上的人类文化同一性,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构建欧洲文化认同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进程对中国碳交易立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可以借鉴欧盟渐进式的立法进路,并结合自身特点,通过试点模式,摸索建立大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可行性。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立法全面的智力支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综合分析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政策并保证各利益方的充分参与。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最重要的手段,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和价值,并为后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必然的借鉴。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的欧洲中世纪教育充满了上帝的神性,但教会为培养上帝忠实的仆人而致力于文化教育,对欧洲教育的复兴具有积极意义。中世纪教育的复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加洛林王朝、大学兴起和文艺复兴,为构建西方教育制度和世界教育体系的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欧盟司法制度的建设作为国际法律制度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一直受到国际法学界的特别关注。从欧共体的建立到欧洲联盟的崛起,欧盟司法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革,这一方面是因为欧洲一体化发展之内在需要,另一方面也与欧洲法院积极的司法实践密切相关,该变革体现于成员国的一系列条约修改活动。本文结合尼斯条约和欧盟宪法草案这两个法律文件,就欧盟司法制度的改革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 ,欧洲联合运动蓬勃发展。出于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 ,美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极为关注 ,其态度和政策经历了由反对到谨慎支持再到积极介入的转变。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动力 ,美国的政策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与欧共体分别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 ,分别属于“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 ,然而 ,对于中欧建交存在的有利条件有 :1 国际形势十分有利 ;2 中欧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3 由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4 欧共体成员国分别与中国建交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上原因 ,中欧在 1975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从而揭开了双边关系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巴以冲突是欧洲国家多年来极为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欧洲国家长期以来缺乏共同和持续性的外交政策,因而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总是一种处于外围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也有限。随着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确立,尤其是21世纪初欧盟—地中海伙伴战略的建立,欧盟加强了对巴以问题的关注,并试图通过政治参与和经济合作的方式,在未来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过程中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