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年,当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时,林则徐的后裔林念晶先生捐赠了一部珍贵的林则徐研究资料,即《衙斋杂录》,原存林则徐的长婿刘冰如家,现存林则徐纪念馆。该资料系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邸报和地方档案资料而成。《杂录》分上下二册,封面称“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落款陈培锟敬观。全二册共75页,不标页码,看来是林则徐阅读时随手抄下来的。册后题“刘冰如珍藏”,并印“少穆”篆字印章。上册摘抄邸报的时间是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开始到癸卯(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全是关于清政府对清朝官吏的任免升降邸报,内容多与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善后的人  相似文献   

2.
《衙斋杂录》(以下简称《杂录》)是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官方邸报和地方档案文献,而体例较杂的原始笔记手稿。第一册十三条,基本上是大事记体,后数条侧重录有关处理姚、洪“台湾之狱”上谕和奏稿;第二册十六条,主要摘自新疆地方档案文献,有的屯田资料中,曾有林则徐亲自划的着重三角圈和着重点。此《杂录》是研究战后林则徐思想,特别是研究林则徐筹划新疆开垦及其后期筹边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六年三月,南京太平天国天王宫遗址西花园内西端假山中,发现“侍卫府胡衙”碑石一块,该碑额部横刻“侍卫府”,竖刻“胡衙界石。”太平天国初入南京,各衙馆均贴条以识别。该碑竖立衙前,同样起着标识作用,是反映当时历史面貌的遗物。此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被称为“六任封疆帅,干秋社稷臣”,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弹精竭议,尽心尽责,宦海浮沉,无怨无悔,反对侵略,为国为民。他的词堂左右旁门横匾称其为“中兴宗”、“左海伟人”,并非过誉。晚年,林则徐告老还乡,仍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以老迈之躯,在福州做了许多有益之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福州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向英国开放。按约“领事官办理商贾事宜”只准居住在城外──南台。英方违约,在尝到了第一次“惟领事夷官准租城内房屋”“居住在乌石山…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的政治思想,择其要可分为“爱国思想”、“民本思想”和“忠君思想”三大方面。本文仅就林则徐的“民本思想”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拓荒同志的《林则徐与王鼎的知交》一文(载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福建论坛》,以下简称《知交》),是深入研究林则徐的一篇佳作.但文中关于“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调治,清廷赏假三月.在此期间,林则徐抱病来到王鼎的故乡一一陕西蒲城,缅怀恩相王鼎”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略陈刍荛之见,祈请赐教.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陕西巡抚邓廷桢,病卒于西安任所.三月三十日,清廷命署理陕甘总督林则徐继任,仍暂留甘肃,会同陕甘总督布彦泰办理青海“番务”,俟办竣后赴任②.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开兰州,赴陕西巡抚新任,七月初九  相似文献   

7.
陈举鹏小考     
近读来新夏编著的《林则徐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其中记述一八四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英军攻二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父子等死难,林则徐在《日记》中记其事道:“十五日,……(口英)夷攻沙角、大角炮台。三江协副将陈连升及其子某力战死。三江营兵死者百余人,惠州兵死者亦将百人。”(见该书第298页)文中所述“陈连升及其子某”之“某”,究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在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四一年七月十三日下午,五十七岁的林则徐在浙江镇海积极设防之际,接到清廷谕旨,以莫须有的罪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翌日,林则徐便踏上遣戍伊犁的途程。当林则徐于九月行抵扬州时,由于黄河堤决,又接旨命“折回河东效力赎罪。”林则徐便立即前往河南祥符工地,  相似文献   

9.
一梁章钜(1775—1849年),字闳中、茝林,号苣邻,晚号退庵,又称退庵居士。祖籍福建长乐,清初因“迁海之禁”,由长乐徙居福州;林则徐祖籍也是这时从福清迁至福州的。林则徐曾自述“同巷”,是早年梁章钜住屏山麓赛月亭和夹道坊时,与之为同巷邻居。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魏源、徐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路人物。1839年,林则徐受命赴广东禁烟。在与奸诈的鸦片贩子、蛮横的英国官员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深感“不谙夷情”之苦,于是,用了许多翻译人员,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到处探听消息,按日期呈递登记在簿上。他自己不辞辛苦,常时习用,凡有所得,记在心中,因而添了许多知识”“。林则徐还命令部属翻译英国商人主办的《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等刊物,编成《澳门新闻纸》,又从中择要编成《澳门月报》,在“论中国”、“论禁烟”等栏目中,综述外人的言论。又译出瑞士…  相似文献   

11.
清道光十八年冬,林则徐受命赴粤查禁鸦片,龚自珍为此写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赠行。龚集於此序后附入林则徐的复函。这两封往返函件都注有写作日期,但都需加以考订。龚的赠序,诸本皆于题下注“戊戌十一月”,据说是原函所注,但无日期。考龚序有林则徐“既陛”之事,序题又有“送”字,而林复函中又说是在都时收到龚的“惠赠鸿文”,可证龚序当作于林则徐陛辞以后出都以前。这是一封写来送行的信。按林则徐《戊戌年日记》记他十一月十八日陛辞,二十三日出都。由此推知龚的赠序当写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前后。  相似文献   

12.
《清史列传》载:“林则徐行次广东潮州,病卒。”其实,林则徐是逝世于距离潮州西南约五十五公里的清代普宁县县城——洪阳镇。  相似文献   

13.
论北宋三衙管军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学辉 《东岳论丛》2006,27(5):120-127
三衙管军制度,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相适应,肇始于唐末五代,以后唐侍卫亲军司的出现为开端,经过了后周殿前、侍卫二司并立,在北宋继续沿着三衙管军长官的级别呈递减之势和三衙鼎峙、互不统属两个基本趋势,至宋仁宗朝方定型为“管军八位”的三衙四厢制。三衙管军制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的职业军队的管理体制,发挥了强化皇权和保障北宋政局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林则徐联美抗英主张看鸦片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后,为了抵抗英国的侵略,林则徐曾提出过联美抗英、“以夷制夷”的主张。尽管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的这一主张并未重视,而且林则徐遭革职后,他的主张也没有进一步实践的机会,但考察林则徐联美抗英主张提出的根据,并分析这些根据是否符合实际,则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和认识鸦片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状况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初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晚清时期封建官僚中的一个比较“廉洁清正”的好官。林则徐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内容诸多,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不忘民生,关心人民疾苦。对人民的爱和同情,是林则徐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中华民族杰出的爱国者、近代中国第一位睁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新疆的功绩,由新疆社科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盟北京市委、广东虎门鸦片纪念馆共同发起的“林则徐开发新疆150周年——沿着林公路线考察研讨座谈会”代表一行12人(北京4名、广东2名、福建1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的筹边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的反鸦片斗争中,伟大的爱国者林则徐正竭尽全力抵御外侮,振兴中华之际,不幸却被一股中外默契的强大政治逆流所冲倒,险遭灭顶。爱国者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斥责、查问、待罪、革职、降调、效力等一连串的灾难纷至沓来。林则徐当谪降至镇海前线效力时仍以全部赤诚继续“鞠躬尽瘁”,希望挽救民族和自己的挫折命运;但其结果是一切付诸徒劳。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1841年7月13日),他终于遭到“严谴”,从尊贵的钦差大臣一落千丈为“遣  相似文献   

18.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云南发生汉回互斗案。经总督贺长龄、李星沅处理后,非但未能解决,反而使矛盾更趋激化,并导致回民丁灿庭、杜文秀等先后京控。道光二十七年,清廷改派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受理此案,直至道光二十九年。纵观两年来林则徐在云南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诚然,由于他镇压了弥渡回民、腾越“野夷”等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起义而应当受到非议,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笔者认为,下列几个方面是应该肯定的: 一、“只分良莠、不分汉回”的民族观,是一种较为进步的民族观。林则徐在给清廷的上奏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朱自清的出生地,所有现代文学研究著作都一无例外地肯定他出生于江苏东海县。此说不算错,但却不确当。 朱自清的祖父任清朝海州府的承审官。朱的父母随侍在他祖父身边。朱自清生于东海说,盖源于此。在清朝,海州为江苏的十二个州府之一,州衙就设在海州。其所辖地区,除海州外,  相似文献   

20.
筹海,是我国海防的传统思想,而赋予近代筹海以民族反殖民斗争的新价值,则是从民族英雄林则徐开始的。林则徐的筹海思想,是他领导鸦片战争时期民族反侵略斗争实践的直接产物。而从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加以考察,则明显带有近代筹海的战略特点,因而,颇值得深入探讨。对于林则徐筹海思想的战略特点,我认为有如下诸方面:一、提出“探访夷情”为筹海决策的战略基础将情报、信息,提高到制胜强敌决策方略的战略高度,予以充分重视,这是林则徐筹海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林则徐在其奏疏中,曾明确指出:“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