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生魁 《殷都学刊》2011,(4):152-154
《宋元明六书学研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宋元明时期的六书学著作,给人们重新认识宋元明时期的文字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从严格的汉字学理论的定义考察,许慎《说文》六书理论体系对汉字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因为《说文》第一次给六书以明确定义,首次将六书理论贯彻全书进行字例分析;宋元明对《说文》六书理论进行了别样的发展;有清《说文》六书理论达于巅峰;六书理论亦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之奠基;《说文》六书理论亦有因未有详论或未及详备而产生的问题,譬如六书相兼问题,然亦可见其借鉴作用。总之,《说文》六书体系对汉字学理论的奠基意义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字形义关系的字书,作者许镇是东汉一位很有名望的经学家、小学家。他根据“六书”的原则,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深入精辟地阐述了汉字的本义和古吉,把构成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较科学地建立了汉语文字学体系,使《说文》成为了文字学史上的奠基之作。这些都是为后人所称道的。除此而外,《说文》有机的整体性、严密的系统性,也使后人所折服。《说文》成书的时代,正是传统思维方式趋于成熟的时期,《说文》这部科学性、系统性极强的文字学著作,无处不体现着传统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说文广义》是王船山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虽时隔三百○一年,对我们仍然富有启迪作用.值得我们研究。一、重视六书,强调正确用字王船山在《说文广义》的发例里,首先就说明了他这部著作是“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六书是关于汉字构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以传统六书为基本理论的汉字形体结构研究状况入手,从建立符合汉字各个时期的形体结构及其模式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创新与继承两个关系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传统六书理论中的精华为基本部分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难点,本文探讨了如何将许慎的"六书"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实践当中,突破汉语教学瓶颈,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郑樵,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氏读书论学,涉猎极广,著述颇丰,博学多识。本文拟对他的文字学的研究略作评述.郑樵研究文字的主要著作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等.前三种主要研究“六书”,但《象类书》及《六书证篇》二书早已亡佚,其主要观点及成果保留在《六书略》中①;《六书略》一书见其所撰的《通志》。后二种主要研究金石文字,《金石略》一书亦存《通志》中,《石鼓文考》也已散佚,其主要观点已见他书所引(详下)。另据《献皇帝书》,郑樵的字学著作尚有《续汗简…  相似文献   

8.
暴拯群 《殷都学刊》2002,(3):105-107
《“六书”研究史稿》的历史分期科学、合理 ,对不同流派源流的辨析精当、清晰 ,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其得失 ,结论可靠。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转注"属于造字法问题,但讨论的并不是具体某个汉字的构形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汉字孳乳繁衍过程中的规律原则。应该认识到汉代学者的"六书"概念具有层次性,他们谈论的"造字法"不仅仅是汉字字形的形成问题,还包括如何用文字记录语言中的词语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释的“六书”理论之一,后人的解读众说纷纭。“假借”究竟属于造字法,还是属于用字法,成为论争的焦点。从实例分析中得到证明,我们应该把“假借”视为汉字演变的过程,它是汉字的使用方法之一:但从“假借”过程的结果来看,它又创造了一批新的汉字(同“形”而且同“音”)。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4,(5)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方式而总结出来的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也是中国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通过对"六书"说、"三书"说进行详细的历史考察与评述,并结合西方学界文字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将我国传统的文字学研究置于国际比较文字学视野下,能够深入地探讨文字创造背后的理念和方法,进而推动我国文字学研究的进展。鉴于我国现有的"六书"说、"三书"说,以及"西洋三书说",多是对现有文字进行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分析模式,忽略了对古人造字时所持的理念和方法的分析,故可以提出新"三书"说:一曰图绘。古人造字首先采用图绘,将实物的形象描绘出来,即绘物成文。二曰假借。通过借形表音创造文字。假借是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一切文字的发展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三曰后假借。有的文字体系沿着假借继续向前发展,逐渐淘汰图绘文字,发展成为表音节的音节文字和表音素的音素文字(二者合称拼音文字);汉字则采用了形符和声符的组合,从而创造出形声字。到秦汉以后,汉字体系发展成熟,成为一种既表形又表音的独特文字体系。至于文字在后假借阶段向哪个方向发展,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历史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并不存在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12.
朱兰芝 《东岳论丛》2007,28(3):73-79
六书是书法而不是造字法。把六书看作书法不仅合乎中国书史发展的实际,而且也符合汉文字发展的历史。从这样一个角度看问题,在“六书即造字法”说的理论框架中某些百思不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3.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书原理创始于中国,它不仅可以说明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还可以说明人类其他文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书有普遍适用性”,这是比较文字学的重要发现。本文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古今文字中的六书,并把它们跟汉字中的六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六书”之一转注 ,因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定义过于简约 ,举例又没分析而产生歧义 ,致使后世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综合前贤诸家论点 ,从纵横两方面探讨分析了转注的含义 ,力图给转注作出一个允当的解释 ,从而有助于汉字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是永葆青春的文化精灵.它的创制,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也凝聚了我们祖先的心血和智慧.而这种智慧的集中体现,就是传统“六书”.  相似文献   

16.
欧美对外汉语教学面临危机与挑战,出现瓶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字教学面临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汉字表意特性,进行了"以汉字为本位","先识字后读书"这一传统语文教学基本法则在对外汉字教学法中的迁移研究——关于"六书"+"田字格"式对外汉字教学法的探索与实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汉字学论稿》这部学术论著饱含着创新意识,从八卦源流、汉字起源、六书理论、汉字性质、汉字改革诸多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和鲜明观点,是一部充满学术原创性的汉字学专著。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诗经》的经典用字为切入点研究汉字性质,从分析六书原理、小篆字形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论证出,上古汉字是标音指义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诗经》的经典用字为切入点研究汉字性质,从分析六书原理、小篆字形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论证出,上古汉字是标音指义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