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对信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信用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法治精神的缺失,提出了在全社会倡导以理性为核心的法治精神来消弭信用危机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社会信用危机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下中国发生的信用危机要放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中考察.传统社会是小型封闭简单的社会,人格信用与之相适应;现代社会是大型开放复杂的社会,抽象信用与之相耦合.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不对称及传统道德共识的瓦解也是造成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对信用危机的治理要从多学科角度,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信用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可分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的熟人间的私人道德与高度相互依赖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商业道德。当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普遍失信,源于传统观念中商业道德的缺乏。传统小农社会只能产生熟人间的规矩(私人信用),缺乏平等主体间的契约信用观念。今日中国要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信用观念,除了与传统的消极面决裂之外,更需要理论与制度的支撑,国家的决心与会社会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4.
5.
刘武俊 《21世纪》2000,(5):54-54
目前,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危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某些无形的道德资源尤其是信用资源的匮乏问题却令人堪忧。信用可能是时下中国人最稀缺的一种道德性资源。号称“中国首骗”的牟其中、“点子大王”何阳毕竟只能逞一时之势,可怕的是几乎整个社会陷入集体性信用危机的局面。因而警惕信用危机、强化信用意识和倡导信用至上实属当务之急。 何谓信用?信用就是一种责任感,就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之后果负责的道德感。信用既是人的一种品性,同时也是文明社会的一种德性。信用是与利益息息相关的,恪守信用其实也就是即尊重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信用的现状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缺失和危机的原因和危害 ,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必须加强法治以规范信用关系 ,加强德治以强化信用意识 ;树立正确的社会信用观念 ,对社会信用危机进行综合治理 ;加快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各种社会经济矛盾日渐凸显,其中,信用危机尤其是关乎百姓生活的房地产市场中的信用危机已成为中国现阶段备受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信用危机主要根源于正式制度约束软化、非正式制度约束缺失、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8.
助学贷款政策能够有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但由于政府、高校、银行等部门执行不力、管理缺失、经营不善及部分学子缺乏信用等原因,导致助学贷款无法实现良性循环。应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政府、银行、高校、学生的责任;建立个人信用信息与银行卡信息、个人账户信息等相连接的手段,强化信用管理;加强信用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培养个人素质,从源头上解决人的信用危机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信用机制入手,揭示美国次贷危机微观主体信用行为引发的信用危机及由此扩展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10.
信用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 ,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 ,它却呈现出某种危机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信用危机问题 ,除了道德的调节外 ,更为重要的还应当建构维护信用的制度体系 :规制个人资信状况、健全市场竞争的法律制度、健全权力制约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的根源,提出了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加强行业自律、重塑会计诚信新形象的几点措施。并从完善会计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加大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提高造假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现代西方国家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国家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主要表现为:政德建设是实施德治与法治的助推器;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结合点,其中又特别注重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实施中相互支撑;政治反贪治腐是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人治、法治、德治有社会治理形态和国家治理手段两种意义.作为社会治理形态,它们与人的发展形态相适应;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法治和德治可以兼通结合于人治和法治社会形态.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建设成"法主德辅”的法治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实现治国方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 ,江泽民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 ,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 ,是我国长期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这里的“德治” ,不是与人治、法治直接对应的范畴 ,而是在法治方略中强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规范约束行为的非正式的制度约束 ,然而 ,它在法治中却处于一种基础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德治实现了其经济基础、地位和作用等现代转型。我们在法治过程中 ,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开创国富民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是法治与德治正确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立法或其他方法,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直接、间接和弹性结合,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切实加强和完善德育、法制教育等,加速法律的道德化,从而使反映德治要求的法治与法治严格制约下的德治彼此渗透,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代人实现幸福的危机和问题,分析了幸福感危机产生的理论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认为,人类幸福观的多样性、幸福问题本身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幸福自身内在的要素与结构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观念与模式导致当代人幸福感危机的加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走出幸福感危机之困境,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内在价值、正当节欲、融洽群己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实施公共管理中,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并以此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方式。加强政府诚信,构建诚信政府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对政府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构建诚信政府必须从增强政府诚信理念出发,建立政府诚信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健全政府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大学生诚信道德行为的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和评价大学生诚信道德行为及其成因是准确制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对策与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