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让·保罗·萨特是当代最有影响最卓越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自由当作他哲学的重要内容,并努力把它付诸于实践,终生致力于人类的自由、和平、民主和进步事业……。但是,萨特哲学如同他本人一样,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议;许  相似文献   

2.
乔治·摩尔(G·E·Moore)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哲学分析方法对本世纪的英美日常语言哲学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揭示出他的哲学分析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批判当代英美哲学.本文便试图从摩尔的具体哲学论证出发,对他的哲学分析方法及其影响作一简要的探讨.一哲学分析是当代英美哲学家为了解决哲学问题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当然,不同派别的分析哲学家使用的分析方法各有其特色,摩尔也不在例外.不过,摩尔作为哲学分析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书刊简介     
拉丁美洲哲学——英文著作目录索引美国密执安州底特律大学的安东·多诺索根据“拉丁美洲思想研究教材会议”精神,编纂了一份拉丁美洲哲学英文著作  相似文献   

4.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和乔治·爱德华·摩尔创立的分析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美国当代哲学家莫尔顿·怀特把这个时代叫做“分析的时代”,即20世纪的哲学。他在《分析的时代》一书的序言中说:“本书旨在简要地记载这样一个事实,即20世纪表明把分析作为当务之急,这与哲学史上某些其他时期的庞大的、综合的体系建立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查理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是实用主义的最早创始人,他不仅是哲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和符号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多元论的特点,他虽然创立并坚持了实用主义,但他的很大一部分哲学观点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实用主义,而且他的实用主义与詹姆土等人的实用主义又有所不同,以至于他后来为了与之区别开  相似文献   

6.
著名杂志《经济学与哲学》的主要创办人丹尼尔·豪斯曼,是国际顶尖级的经济哲学家,也是经济哲学中新穆勒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在经济哲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以及经济学、道德哲学和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他为经济哲学研究开拓的新境界,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哲学研究也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伊本·赫勒敦,全名艾布·宰德·阿布杜拉赫曼·本·艾比·巴克尔·穆罕默德·伊本·赫勒敦,是伊斯兰世界十位天才之一,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学者,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但伊本·赫勒敦和他的思想直到现在在国内学术界还鲜为人知,对他的研究正  相似文献   

8.
马丁·布伯(1878—1965)是现代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相遇”哲学“在改变现代文明中‘它’战胜‘你’和‘我’的状况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保罗·蒂利希《文化神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242页)由于其学说对二十世纪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他被视为当代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布伯于1878年8月生于维也纳,十八岁时前往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次年又转入莱比锡大学。1899年前往瑞士苏黎克大学攻研历史、哲学和文学,并拜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为师,不久他又进入柏林大学,在德国哲学家齐美尔的指导下专心研究学问。此后他开始转向宗教哲学、《圣经》的翻译及参加犹太复  相似文献   

9.
波普民主理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波普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在全世界的哲学界、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政治哲学方面,他批判了历史决定论的观点,阐述了开放社会的主张,论证了渐进的社会工程的理论,形成了一种自由主义的国家学说。民主理论是波普的国家学说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波普否定西方传统的民主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民主悖论”问题,反对将民主定义为大多数人的统治,并对民主作出新的解释。本文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波普的民主理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s,1596——1650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大陆理性主义的代表。他在哲学上给后人留下了《方法谈》(1637年)、《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年)和《哲学原理》(1644年)等几部著作。  相似文献   

11.
乔治·贝克莱以其唯我论哲学而名贯哲学史。多年来,对贝克莱哲学的评价呈一边倒趋势,且颇有简单化、脸谱化之嫌。笔者试图对贝克莱的哲学作出重估。基本的论点是:贝克莱是一位拥有两重身份的人,即严谨的哲学家和狂热的神学家。他的第一种身份使他成为认识论上的主观唯心论者,其第二种身份使他成为本体论上的唯灵论者。然而这两种身份和两种哲学却是互不相容的:作为哲学家的贝克莱,不可能在本体论上主张唯我论;作为哲学家的贝克莱,则不能赋予上帝以经验色彩。  相似文献   

12.
刘慧 《人力资源管理》2011,(11):190-190
<正>一、萨特的介绍让·保罗·萨特,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在中学期间,热爱阅读的萨特,曾产生过拯救人类与痛苦的浪漫理想。在巴黎师范学院学习的萨特,读了笛卡尔、康德、柏拉图等人的主要作品,这些人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深远。不满于现状的萨特,投身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门下深造。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马克  相似文献   

13.
在某种意义上,尼采不是一个严格的哲学家,因为他不去追求体系的完满性。他给他的学说打上极端的个人主观色彩和激情的标志,别的哲学家小心翼翼地避免或掩饰这一点,而尼采则张扬它,且引以为自豪。他宣称自己的哲学是“悲剧哲学”,他自己则是“第一个悲剧哲学家”。确实,透过尼采的哲学语言,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动,那是酒神式的哲学激情在向我们的心灵讲话,它大胆、率直、甚至狂妄,迥然不同于那些四平八稳的学院讲章。然而,只要你肯抛弃偏狭的定见认真地倾听,你就会发现弗里德里希·尼采是一位值得认真对待的严肃的思想家,他的“悲剧哲学”即使在今天也是富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苏联著名哲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哲学协会主席、哲学博士和教授、欧洲文化团体正式会员伊万·契马维耶维奇·弗罗洛夫对人的问题的多方位综合探讨在苏联哲学界占有独特地位,在世界哲坛具有一定影响。本文试图就弗罗洛夫对人的问题的多方位综合探讨做一简要论述,以此为我国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符号·艺术符号·文学符号胡家祥一符号学是现当代勃兴的一个新学科。英国哲学家、美学家比尔兹利写道:“从广义上来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这一学科的创始人在欧洲是语言学家索绪尔,在美国则是哲学家皮尔士。尽管目前...  相似文献   

16.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创立了新实在论哲学,开创了逻辑分析哲学,对今天盛行于西方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等思潮影响极大。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西方哲学史》、《辩证唯物主义》等著作里,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陈述了他自己的历史观。罗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其历史观,代表了当代西方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的特征,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价值是人类思维不断思索的结果,是漫长的文化积沉,它的踪迹可以追溯到五世纪东西方各族人民。但是把价值问题提高到哲学的层次上进行探讨,把价值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这已是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事。作出这种努力的首推德国哲学家鲁道夫·赫尔曼·洛采(1817—1881),同时又有尼采出来呐喊创立价值学说。洛采长期任哥廷根大学的哲学教授(1841—1881),他把价值和评价概念放到了哲学思想的中心地位,由此而引出了一个相当广泛的价值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哲学社会学学派,自我标榜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思想观点完全统一的流派,而是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集团。这个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麦·霍克海默尔(1895——1973)、特·维·阿多诺(1903——1969)、赫·马尔库塞(1898——1979)、埃·弗罗姆(1900——)、阿·施密特(1930——)、奥·内格特(1930——)、阿·韦默尔(1933——)、于·哈贝马斯(1929——)。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八○四年七月二十八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诞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兰得休特城。今年是这位著名哲学家诞生一八○周年。费尔巴哈是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思想代表,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恩格斯曾经说过:“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的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并且说,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07—208页) 一八七二年九月十三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贫困潦倒之中,因患肺炎而离开人世,安葬于纽伦堡。国际工人协会、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马克思、倍倍尔、李卜克内  相似文献   

20.
该书注意的中心,是对马克思的哲学和方法的阐释问题。在苏联哲学史上,这个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地成为激烈争论的内容。作者认为,在70年代,这种争论就更趋激烈。Π·B·科普宁、Э·B·伊利延科夫和Κ·Π·特罗涅夫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著名的哲学在实证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