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永鹏 《阴山学刊》2004,17(3):113-116
中国"3·3·3"智能量表给心理测验带来了启示(一)不仅重结果而且重过程;(二)不仅重显能而且重潜能;(三)"反思"能力可以测查和训练;(四)测查同时可以训练;(五)被试既可以被人测也可以自测或测他人;(六)培训主试不重在打分而是重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永鹏 《阴山学刊》2007,20(3):105-108
“3.3.3”在“反思脑”的训练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说和做的关系做了探索:科学概念的规范;说和做的关系(“反思法”的模式);如何深化说和做关系的训练;对初步获得效果的思考。这些探索对心理学如何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3·3导学具的“物化”、测查、训练、悟道理等功能,促进了操作者对心理学原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操作者对心理学知识本身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方面,而且学习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又促进了知识的学习,由此引发出对目前心理学教材的思考:多描述性研究而缺少规定性研究、多分析性研究而缺少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中心,蒋介石对其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到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蒋介石基本是执行了"以战求和"的策略,但是仔细考察这一策略的前后,可以发现他两次"以战求和"的程度有所不同,1932年他对日策略消极成分更大;1937年蒋介石感觉到已经无路可退了.在仓皇中决心应战,虽然其策略依然是被动的,但已有积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胡静波 《河北学刊》2003,23(1):62-66
20世纪末至今的二十多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发展、大改革、大论战的"反思"时代.毋庸讳言,这场"反思"热潮的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由于"反思"切入视点的多样性,批判角度的复杂性,以及立论的差异性,导致"反思"的路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所以,有必要结合理论界的"反思"现状,从一个更高的历史制高点来圈点、梳理、整合出一个新的"反思"理念,把握住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路向,真正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之前,美国在中亚虽有所渗透,但并没有形成战略支撑点,没有真正"进入"中亚地区."9·11"事件之后,美国大举进入中亚地区,这使中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文论>于1988年发起"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波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研究两大领域.回顾这次大讨论,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0)为"重写文学史"的倡导期,第二阶段(1991-1995)为"重写文学史"的深化期,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为"重写文学史"的实践反思期.  相似文献   

8.
张殿兴 《中州学刊》2004,(2):113-116
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廖案"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作为国民党新领袖和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与军事实力人物蒋介石尚能够密切配合,各扬其长.国民党"二大"之后,随着蒋介石在党内地位的升迁,其与汪精卫及苏联顾问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加之国民党右派分子的从中挑拨和造谣,蒋在十分被动而又羽翼未丰的情况下,贸然制造了排挤汪精卫和打击共产党的"三·二○"事件.倘若苏联和共产国际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给蒋介石以有力的回击,胜利者一定是左派.然而苏联使团和顾问对蒋采取妥协的方针.左派领袖汪精卫既不满蒋介石的飞扬跋扈,又缺乏与之抗争的勇气与实力,不得不忍气吞声,悄然出走.蒋汪的首次交锋以蒋介石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三结合教育科研体系”是教育科研领域内出现的一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新途径。这一科学体系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习与全面发展”课题组为研究该项目而采用的,作为该项研究工具的“3·3·3…系列智能学具”有其突出特点,并在推动这一体系的研究进而开发我国儿童智力和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3·11地震中,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日本秩序",折射其成功的公共危机教育.公民的公德教育是危机教育的重要内容,应从宏观上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公共危机教育的视野,从微观上提升应对公共危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同时培育企业、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对公民实施全面化和常态化的公共危机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词批评"源于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的创造性想法,其<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开创了把"关键词批评"作为社会和文化研究有效路径的独特方法."关键词批评"以核心术语为考察重心,从历时和共时层面梳理并揭示出词语背后的政治思想倾向与人文踪迹,具有独到的研究视角和开阔的理论视野.雷蒙·威廉斯视词语为社会实践的浓缩和政治谋略的容器,注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意义变化中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政治意蕴.其"关键词批评"具有鲜明的反辞书性,主要体现在非权威性与文论性两方面:非权威性指其突破了以话语权威的姿态对关键词进行"一锤定音"式或日"标准答案"式的定评界说模式,表现出了开放性与延展性;文论性指其不像传统辞书那样宣称客观性,而是在对词义的简略梳理和精当辨析之中,隐含地表现了自己的立足点与批评理念,具有隐在的体系性和一定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论中小城市建设的"3+1"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模式是一种基于开放的发展观的中小城市建设模式."3"就是三重视角,即都市圈视角、区域化视角和可持续发展视角;"1"就是一个平台,即"政企合作--大规模综合连片开发"的平台.通过"3+1"模式,中小城市可以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都市圈系统的发展中,有效地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获取可持续的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3.
60年来,海峡两岸关于"台湾'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来说,两岸学界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各个层面展开了探讨,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目前,该课题尚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永鹏 《阴山学刊》2005,18(6):118-121
“3.3.3”在“培养‘反思’能力,全面开发人脑功能”的教育科研实践中对心理学中的迁移问题做了新的探索:从教育的实际出发界定迁移的概念;批判地吸收各家各派的优点;对如何实现有效的迁移及迁移研究演变趋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晚年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政制"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波  沈卫 《人文杂志》2003,(3):107-111
晚年陈独秀对问题的思考不再以既定的理论和公式作依据,而愈益注重"根据历史现在之事变发展".在对苏俄"政制"进行痛切反思的同时,他重新审视当代世界各类"政制"以及自己过去的民主观、社会主义观,并以此为基点,对社会主义"政制"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和新的设定.  相似文献   

16.
5·12大地震引发了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作为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中人才培训与训练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培训者、实务者以及研究者等多种角色参与震灾救助及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大地震也给社会工作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反思,包括教育理念的实践性反思、教育目标的多元性与互为主体性的反思、教育过程的本土化及实务经验学科化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灾区大量耕地丧失、大量失地农民需要安置.但失地农民异地安置后远期发展面临经济基础薄弱、资源难以有效流转、产业发展缺乏动力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积极构建失地移民灾后产业发展的统筹发展机制,包括确立重点方向和模式、明确发展主体、构建资源变现和流转平台、强化社会和生活保障、强化特色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也有不同情况与不同程度的影响.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近期不会出现,但随着反恐战争的发展,全球性经济衰退蔓延和加深却是可能的.当前我国经济,特别是我国出口,既面临着入世的挑战,又面临着"9·11"事件后,美国与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和冲击.对四川如何逆流而上、扩大出口建议:1、抓中西医药,特别是中药材的开发.2、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与之相应,要大力出口轻、薄、短小创汇和附加价值高的新技术产品、软件、图纸等;适当减少一些重、厚、长、大创汇能力和附加价值低的传统出口商品.3、在对外经贸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大量培养管理型、操作型外销人员外,从中央到地方应重视发掘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脑"对称—整合"思维模式,借鉴赫尔曼大脑优势量表(HBDI),选择理智本体、护卫本体、感觉本体、实验本体等四种思维偏好的行为要素设计问卷,表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以改变他控教育方式为自控教育方式为核心展开训练的,从而以"全脑"整合作为心智运作历程的组织原则来开发全脑模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高校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以来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后,美国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反恐”的旗帜下向中亚地区全面渗透,打击恐怖主义、控制能源和扩张民主三大战略目标日渐清晰。美国对中亚的强力介入,对俄罗斯、中亚各国和中国等相关国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亚地缘政治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