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一是作品呈现的优美化;不但人与人之间大多充满了温情友爱,就是景物风情也有着温馨的色彩。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二是情感呈现的感觉化;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形象把情感提供给感觉,同时提供出自己的情感评价。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三是依附于感情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结构呈现出散漫、随意的典型特征,情节淡化;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被放置于一个相对不太突出的位置,具有意象化的特征;语言在汪曾祺小说中成为本体性的内容,具有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流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世俗化的观照对象和口语化的叙述框架是汪曾祺小说精神本色化的主要表征.而这种独具个性的精神风貌又和汪曾祺的性灵化境界密切相关.其迷人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平淡的老境和简约的古境上.与现代的新潮小说相比,汪曾祺的作品传统化因子最为丰富,诗情的承袭和画意的追求是其主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4.
作为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汪曾祺在当代文坛上的姿态和地位是特殊而重要的。本文试图从汪曾祺小说的世俗精神出发,探讨其作品在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的小说家中,汪曾祺并不是高产作家,然而却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文体意识的自觉,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文体.“汪曾祺的小说很有风格”,而汪曾祺小说的风格,就在于他的作品充分地运用了淡化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汪曾祺在作品创作中始终远离庙堂,与当代主流文化也保持着距离,驻足于民间这块自由广阔的空间里深耕。民间意识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间地域特点,表现在小说中诗意的民俗风貌、诗意的小说语言、诗意的民间人物等方面,作品着力于营造出一种自在的民间生活形态,构建出诗意的民间世界。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美不止于形式简洁、用词生动,也不止于音韵清雅、流畅。汪曾祺语言的美根源于他对民间日常生活所注入的深情目光,根源于他对每个人的文化发现,根源于他对此进行的诗性呈现。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文化意蕴和诗性呈现彰显着汪曾祺完整而系统的语言本体观念,彰显着他独特的文学观和生活观。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的小说有其独特的蕴含。其文意与禅意相通,则是使汪曾祺的小说臻于化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汪写的都是凡人凡事,且一一还其本来面目。这种“平常心”即是“见性”,即是其小说题材中禅意的显现。汪的小说不是写故事,而是写意境,写平淡、和谐的意境。顺乎自然、不加雕饰的平淡的意境,是禅的本质精神的艺术化。其小说中表现出一种圆满俱足、圆融无碍的美感特征,其和谐协调的意境,似乎使其作品进入清净圆融的禅境。汪的小说在结构上信马由缰,为文无法,因而其结构自然、协调、统一、完整。这与禅门无迹可求、浑然天成的道理也有相通之处。为适应禅趣的表达,其语言则简约而质朴,且经常留有空白。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坛上,老作家汪曾祺以他珠玉般的篇什,表现了卓越不凡的语言风度,显示了他深厚广博的文化修养和驾驭语言的高超功力,从而使语言成为他的作品最为突出的审美特征。本文着力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的风格特色,期待人们给予汪曾祺语言以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和欣赏这种高品味的语言风格美。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是一个突出的文本现象。具体而言,在其小说中,叙述者通常会与读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话,甚至跳出作品,对作品中的人与事乃至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进行评价,使得小说的叙事话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叙事话语中既有叙述者与读者的对话,也有以大量补白形式出现的说明文字,还有作者的插入语交代其写作动机与构思过程,等等。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对话”与“共情”的重要方式,也赋予了小说文本极大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依斯作品的研究分析,认为乔依斯的美学思想和作品具有独特的内涵:1.美学思想除了“作家升华说”外,还包含“完整、和谐与光彩”、“不相容透视”及“顿悟说”等因素;2.创新的多媒体艺术手法,主要包括“内心独白”、“神话方法”、“电影手法”、“主导动机”和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等;3.其作品语言是揭示自我、呈现人物意识等多层次需要的隐喻性语言;4.乔依斯小说呈现了评论化及其作者博学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兼采传统诗学原理和当代文学理论,管窥抒情诗传统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转化方式。以汪曾祺小说《受戒》为例,提出:汪曾祺的诗化小说承接了抒情意境这一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在自律和他律、现代和传统的融合中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作题材和写作对象三个角度对汪曾祺的小说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汪曾祺作品中的“最后一个”模式;《戴车匠》《鸡鸭名家》等通过对劳动者高超娴熟的传统手工艺的描写,抒发了汪曾祺对传统手工艺消失的惋惜;《羊舍一夕》等折射出人性的美,反映了汪曾祺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陈小手》等则揭示了人性的丑恶,批判了封建旧势力与当时丑陋的社会现实。“最后一个”模式概括性地反映了汪曾祺文化小说中的独特艺术魅力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美在自然美在和谐——试析汪曾祺小说中的道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曾祺的小说描写了自然状态下世界的美和人性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是一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在精神领域更高层面的追求,也是人们向往能生活得更美好的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在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和越来越强调人自身全面发展的今天,研究汪曾祺小说中道家文化呈现出来的这种美就变得很有意义。本文欲从“生活空间”“人性人生”“精神境界”三个方面对汪曾祺小说中所表现的道家文化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其始终生机盎然、经久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历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韵味吸引着广大读者.从审美创造上看,汪曾祺有意识地淡化时代背景,淡化社会政治内容;从艺术心境上来看,情感节制而叙述明快.这一切使得其小说不仅在文体层面上表现出浪漫主义特点,而且在创作精神层面上为浪漫主义写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在对汪曾祺的研究中,学界注意到了他的作品与儒家思想的紧密联系。汪曾祺的童年生活、求学历程以及创作思想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通过《大淖纪事》来分析儒家思想,尤其是"仁"的思想在汪曾祺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被尊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温暖仁爱,具有理想主义色彩。20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深受恩师沈从文的影响。不仅创作起点高,创作类型多,小说、散文、诗歌皆有成就,而且他的作品质量高,有意识地尝试多种艺术手法,在题材、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文体的创造实验。汪曾祺下笔有情,创作讲求意识、印象、诗情和空灵,不仅追求画面感,强调音乐美,并且以“意象”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塑造出独特的艺术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旷达的诗和远方。纵观汪曾祺作品的审美表现艺术,既有叙事写实,也有景物写意以及有意识地运用虚实相间的表达手法,这是以往研究者忽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是当代中国独具魅力的作家之一.本文从民间立场的角度分析了汪曾祺在文学史上的边缘角色地位以及这一地位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从审美意识的角度论证了其作品呈现的世俗化审美特征及文化心理;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了其对中国当代文学提供的独特元素.这些因素无疑是构成汪曾祺文学世界魅力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汪曾祺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民歌。沈从文用情歌高扬生命力量;汪曾祺用劳动歌和儿歌关注劳动者的生活。民歌引用反映出沈从文的保守性和汪曾祺的开放性,奠定了他们的作品的抒情基调和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随着叙述意识的自觉,叙述方式也得到发展。早期作品中的“潜在叙述人”直接代表作者的视角和倾向,后来叙述人开始逐渐独立,到真正自觉并进行“叙述干预”,从而取消客观全知视角。小说语言关注人物内心意识,多用间接转述;并从运用风俗化的方言转向运用书面化的叙述性语言。叙述的转换使王安忆的创作冲破了传统小说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